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
《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证实了天津地区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这次考古发掘成果().9VW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细石核A.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历史B.可以证明天津农业的起源C.能够印证同期天津史文献D.说明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答 案A据材料 证实了天津地区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 可得出,这一考古发
2、现,反映出天津地区具有较长的人类发展历史,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历史,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农业起源,排除B项;当时没有文史材料,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生产力水平高才非除D项。2.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 周礼 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答 案 D材料反映了关于 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史书记载,这描绘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也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D 正确;“三皇五帝”
3、的事迹属于神话传说,尚不能证实确有其人,排除A;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排除B;三皇五帝”的传说未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C。3.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随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随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随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答 案 A 男性的随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随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说明当时男女从事的劳动内容已经不同,男性可能依然是农耕,而女性则从事纺织(纺轮),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的
4、是随葬品种类的变化,无法判断数量多少,也就不能判断阶级是否分化才非除B;随葬品都是农具 体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男女的分工并不明显,排除C;材料中男女随葬品的差异只与生前从事的劳作有关,而无法判断其劳动形式是集体还是个体才非除D。4.九鼎 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 居九鼎 的谷地。周公此举可印证()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答 案 C周公选择在曾是夏王朝 居九鼎 之地的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而 九鼎”是夏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说明周公此举认同与继承了夏朝的政
5、治传统,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权,排除A;周朝时尚未建立绝对权力才非除B;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信息才非除Do5.殷商时代有龟甲和牛骨,春秋时产生了丝帛和竹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把文字的书写工作从文物形式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书法行为。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材料说明了()A.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B.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C.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D.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答 案 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汉字的书写材料发生了变化,满足了书写者追求简捷、随意,融入思想感情或个性化及艺术审美的要求,说明了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的发展,C 正确。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说法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才非除B;材料并未说明中国书法何时 开始 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D 错误。6.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 人无于水监(通 鉴,意为镜鉴),当于民监 和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A.民本思想历史悠久B.小农经济的逐步发展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天人合一 学说盛行答 案A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就
7、已经提出统治者应把人民当镜子、保民”等主张,这说明民本思想历史悠久,A正确。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发展状况,排 除B;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排 除C;材料反映的是君民关系,而非天人关系,排 除D。7.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早期青铜斧,器 上 铸 铭 文“康 侯 ,即周武王之弟,名封。对此解读正确的有()同姓贵族是西周分封的对象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宗族关系从此成为政治关系青铜器的铭文称“金文A.B.C.D.答 案D 器 上 铸 铭 文 康侯,即周武王之弟 说明周武王之弟被分封为诸侯,即同姓贵族是西周分封的对象,正确;商代占卜制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材料信息不涉及神权,错误;夏朝开始,宗族
8、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错误;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正确。故 选D。8.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 。这是目前所见 中国 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 周 宅 兹 中 国 ()A.有利于王朝长期繁荣 B.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C.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答 案D据材料信息可知,宅兹中国 指的是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D正确。王朝的长期繁荣不符合史实,A错误;中华民族的成分并不单一,B错误;分封制下各地方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西周未建立中央集权,C错误
9、。9.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大事集权,小事放权答 案B材料 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 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 体现了诸侯的义务,即拱卫王室,B项正确。天下为公 出自 礼记,体现大同观念,A项错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诸侯争霸,C项错误。周朝时并未形成集权,D项错误。10.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
10、上下和矣。该材料反映了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才是升个人修养 B.宣 传“敬天保民”的思想C.强化基层教化 D.规范 和而不同”的秩序答 案D据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可知,礼乐的功能是促进 上下和,即规范社会秩序,故选D项。由材料可知,礼乐的功能主要是规范社会秩序,A、B、C三项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才非除。11.中国至春秋时期,在井田制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A.导致了土地兼并 B.妨碍了生产力发展C.限制了人身自由 D.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答 案B据材料信息”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结合所学可
11、知,井田制下民众不愿意在公田进行劳作,只愿意在本家私田上进行劳作,说明井田制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并非井田制,排除A;人民有耕种私田的自由,人身自由并没有被限制,排除C;井田制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奴隶制度,不利于社会转型,排除D。12.下表是 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说明当时()时间内容公元前720年 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公元前720年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公元前707年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A.争霸战争此起彼伏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中央集
12、权受到挑战D.农业生产逐渐衰退答 案B据材料 周、郑交质 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郑伯不朝 郑伯御之”可知,作为诸侯国的郑不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与周天子关系恶化,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周、郑关系,未体现 争霸战争此起彼伏 才非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沫体现 农业生产逐渐衰退 排除D项。13.战国某政治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下列观点与此说法相同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赴火蹈刃启苦为极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D.合抱之木,生
13、于毫末答 案A A项强调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相符,故 选A项;B项常用来比喻不避艰险、自我牺牲的精神,排除;C项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非除;D项常用来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非除。14.阅读下表。时间 事件公元前376年 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并将晋国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54年 魏国进攻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魏国大败公元前303年 齐、魏、韩联合讨楚,楚国请得秦国救兵,三国方才退兵公元前284年 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上述历史事件()A.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14、B.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C.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D.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答 案C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在各种兼并战争之中也逐步出现局部统一的局面,这有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的结束,故 选C项。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主要破坏的是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排除A项;土地私有制的相关内容与材料无关才非除B项;表格所示事件皆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内容不符合这段历史时期,排除。15.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刑过不避大臣,
15、赏善不遗匹夫A.B.C.D.答 案B体现了加强君主集权的主张,符合题意;大意是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符合题意,排除;大意是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天下、讨伐诸侯,凭的是威势,即 强 调 势 ,符合题意;大意是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符合题意。故 选B。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武王伐纣(10分)材料一出处 内容 史记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诸侯兵周本纪 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纣师皆倒兵以战 尚书甲子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 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武成 白虎通.
16、纣为恶日久 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礼乐材料二 下 图 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篇,篇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末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碳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 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内。天文学家依据铭
17、文中所记 甲子”日 岁 鼎 (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 张 培 瑜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参 照 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与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 0日(甲子日)。(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 要 介 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6分。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 武王伐纣 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4分)答 案(1)示例:公元前1046年1月2 0日,为反抗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双方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决战,商纣的军队在战场上临阵倒戈,商朝
18、大败,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开始西周的统治。(需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表述逻辑清晰。)(2)认识:在武王伐纣时间的界定过程中,专家结合古典文献、考古发现,利用碳14测年法和天文推算测年的科技手段,综合研究,最终选定了周武王灭商的最优时间,可见,研究历史事件,要综合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交叉互证,并运用现代科技等多种方法,去伪存真,以重现历史真实;对武王伐纣的时间研究来说,“公元前1046年1月2 0日 只是一个最优解,不一定是最终结果,随着对古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和文物的不断发掘,对历史事件的研究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解 析(1)需要表述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经历等,言之有理
19、即可。(2)需要运用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谈自己的认识,需言之有物,逻辑关系合理。17.(15 分)材料一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战国中期青铜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左壁刻有铭文:十八年.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材 料 二 不 农 之 征 必 多,市利之租必重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治国能挂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一 摘 自 商君传材 料 三 用 商 鞅 之 法 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邢戮妄加。班 固 汉书食货志(1
20、)比较三则材料,说明其在研究 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商鞅的经济政策。(6分)答 案(1)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能直接印证秦国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材料二属于文献史料,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对于评价商鞅经济改革具有参考价值。(2)从商鞅的经济政策推动秦国及其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作答。例如,商鞅的经济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物质基础;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符合史实,并言之成理,即可得3分。只要从其中一个角度作答即可得2分,两个角度3分,但必须是经济改革)从商鞅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某些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苏 历史 高考 二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先秦 时期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综合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