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升学分班考专项训练测试卷(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
《【小升初】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升学分班考专项训练测试卷(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升学分班考专项训练测试卷(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升初】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升学分班考专项训练测试卷(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目:非然也。1.学弈选 自 。作者用 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后三空填写文中的原句)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3.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2、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解释词语。探汤 知第1 页/总36页5.“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6.文中两小儿在争论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7.你从这篇古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阅读理解。学弈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8.理解词语的意思。诲:惟:援:
3、_ _ _ _ _ _ _ _ 俱:_ _ _ _ _ _ _ _9.“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通国之善弈者也。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市射之。虽与之俱学。10.解句子的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1.你 知 道 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阅 读 学弈,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 o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第2 页/总36页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 2 .按原文内容填空。1 3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通
4、国:(2)诲:(3)弈:(4)俱:(5)然:1 4 .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学弈选 自 孟子告子上,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B.可以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后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前一个人一心二用、心不在焉。C.本文启示我们学习必须态度端正、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薛谭学讴薛评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o u):唱歌,歌唱。穷:穷尽。弗
5、:不。钱:以酒食送行。衢(q u):四通八达的道路。抚节:按着节拍。悲:悲壮。响:声音,声响。遏:阻止。行云:漂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1 6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谓:(2)反:1 7.“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1 8 .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又是因为 o第3页/总3 6页1 9 .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6、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一儿日:一儿日:一儿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 0 .解释加点的词。(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2 1 .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孰为汝多知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2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7、 o (用原文作答)2 3 .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 的角度我明白()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第4页/总3 6 页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4.试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两个学徒的不同表现。一人:另一人:2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气势 目不26.根据句中内容写词语父亲的教育让我记忆深刻,永远不忘。我跟过去完全一样地到他的书摊看
8、书。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辩斗:沧沧凉凉:28.在文中空白处补全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读小古文,做题。第5 页/总36页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9、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枣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尊乎?”29.按提示填空。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杳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再查_ _ _ _ _ _ _。“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原来的;以前的;旧的。特指人死。意外的事情。原因。有意:存心。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一种解释。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 中 及 的意思是一,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一。再如:“我以日始出
10、时去人近”中“以 的 意 思 是,所以咱以为是”的 意 思 可 能 是。30.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省凉乎?”孔子不能决也。3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2.一个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人近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第6页/总36页3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C.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 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附近也一 儿 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 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轨为汝多知乎?”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孔 子 不 能 决 也 孰为汝多知乎35.梳理信息,完成表格。人物观点现象依据小儿甲(1)_(2)_(3)_小儿乙(4)_(5)_(6)_36.文中两小儿一个从 的角度出发,一个从 的角度出发,所发得出相反的结论。从文中“,这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7.两小儿辩日,从“辩日”的角度,说一说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第7 页/总36页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13、?”一儿口:“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8.按原文填空。39.两小儿辩日选 自 ,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40.解释下列字词。辩斗:及:日中:盘盂:41.翻译句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4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 也。使弃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目:。第8页/总36页44.请按原文填空。45.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弈C
14、.使/弈秋诲/二人弈4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鸿鹄:(2)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47.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阅读空间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目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以:去:汝:知:49.“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A.疑问、幸灾乐祸、冷嘲
15、热讽。第9页/总36页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50.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51.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 的角度我明白()o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策略整理,参与阅读交流感受能力提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16、目:非然也。52.回顾“同读一本书”的交流策略后,我们就这样交流。滨滨:我来说“主 要 内 容 本 文 主 要 讲 了 (两字概括)的故事晓晓:我来说“人物评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琪琪:我来说“5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
17、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第10页/总36页两小儿笑目:“孰为汝多知乎?”5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孔子东游:问其故: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55.两 小 儿 探 索 自 然 现 象 时 采 用 的 方 法 是,采取的态度是 o56.“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赞扬了孔子 的精神。57.关于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C.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18、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引徼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日:非然也。58.根据原文补写句子,写在文中横线上并标上标点符号。5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0.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B.通国之善弈者也(好)C.弗若之矣(不如)D.非然也(这样)61.仔细观察,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是()A.夫战,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6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以下哪句话所讲的道理和本文一样?()第11页/总36页A.言必行,行必果
19、。C.满招损,谦受益。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阅读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 为 汝 多 知 乎?”注释:本 文 选 自 列子汤问。辩斗 辩论,争论。以 认为。日中 正午。车盖 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及 到,到了。盘盂 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沧沧凉凉
20、寒凉。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孰 谁。为 同“谓,说。汝 你。知 同“智”,智慧。63.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用“/”画出画“”句子的停顿。64.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最后孔子都。65.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勤于。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阅
21、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第12页/总36页学 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口:非然也。66.将文中“”处补充完整。67.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A.指弈秋的教导 B.指鸿鹄 C.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68.“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属于(选填:设问句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9.
22、分别用“”和“一 ”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并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两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另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70.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D.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阅 读 学弈,回答问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目:非然也。7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弈秋之为听。B.为/是其智弗若与?第
23、13页/总36页7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思援弓缴而射之。7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A.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B.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独特的发现。第14页/总36页答案:1.孟子告子上 对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 秋 之 为 听 一 人 虽 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3.学习要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分析】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
24、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要熟记。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学弈选 自 孟子告子上。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和“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意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
25、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主旨一般分为:情感、道理、批判和品质。结合短文可知,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把手伸向热水里。通“智”,聪明、智慧。5.谁说你知识渊博呢?6.早上的太阳离人近还是中午是太阳离人近。7.明白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孔子这么博学也会有所不知。同时也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是得不出结论的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语境判断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升初 部编版 2022 2023 学年 小学 六年级 下学 语文 升学 分班考 专项 训练 测试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089514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