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新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





《2023新高考新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新高考新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高频考点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限时6 0 分钟,正答率:/1 6o基础1.(2 0 2 1 辽宁,1,3分)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 0 0 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答 案 C2.(2 0 1 7 上海,1,2 分)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答 案 A3.(2 0 1 9 上海,1,2
2、 分)学者认为夏已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A.文献记载 B.甲骨卜辞c.口述史料 D.青铜铭文答 案A4.(2 0 2 0江苏单科,1,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起、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 案C5.(2 0 1 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昨阶(东台阶)之东;诸
3、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 案A6.(2 0 1 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 案 D7.(2 0 2 2 海南,1,3 分)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 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
4、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答 案 B重难8.(2 0 1 9 天津文综,1,4 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答 案 C9.(2 0 1 9 课标1,2 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 7 代 3 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 1 1 代 1 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 案 B1 0.(2 0 2 0 海南,1,2 分)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
5、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答 案 AH.(2 0 1 9 课标山,2 4,4 分)“教民亲爰,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 案 A1 2.(2 0 1 8 浙江4 月选考,1,2 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
6、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 案 1)1 3.(2 0 2 1 浙江1 月选考,1,2 分)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 案 B1 4.(2 0 1 9 北京文综,1 2,4 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 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
7、.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 案 A综合1 5.(2 0 2 1 江苏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 4C)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2 分)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该文化于1 9 3 6 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良渚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 2 0 0 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
8、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 0 0 9 年以后,在这片区域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 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摘编自刘莉等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5分)答案(1)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遗址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2)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之一,它的发
9、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1 6.(2 0 1 6江苏单科,2 4C,1 0分)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材 料 一 见 下 图。坛 埼 头四 角 楼贤战莓羿制附作坊制什作坊城埼、道路、铸铜作坊二里头遗址!8要遗存分布图材 料 二2 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 少 人 相 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
10、能。袁行需 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 0 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 分)答案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技术手段:“C 测定。(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考点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限时3 5 分 钟,正 答 率:/9。基础1.(2 0 2 2 湖南,1,3 分)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
11、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 案 C2.(2 0 2 0 北京,1,3 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馈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答 案C重难3.(2 0 2 1全国乙,2 4,4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
12、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 案1)4.(2 0 2 2山西临汾二模,2 4)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十一次,都涉及洪水泛滥殃及邻国。战国时,决堤放水是战争状态下进攻和防御的手段之一,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从侧面说明()A.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B.孟子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C.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D.争霸战争阻碍了经济发展答 案A5.(2 0 2 2山东,1,3分)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
13、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外儒内法 D.崇德重法答 案A6.(2019课标II,24,4分)战国后期,泰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 案D综合7.(2017课标H,24,4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 案A8.(2022
14、广东,1,3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BC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结论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镶(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答 案B9.(2 0 2 2全国乙,45,1 5分)历史一一选 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
15、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一摘 编 自 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 兵”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参考答案 原因: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礼仪教化;秦国士兵追逐奖赏利禄
16、,注重权谋诡诈,缺少仁义节操,没有礼仪教化,不是王者之师;商鞅变法军事改革符合法家思想。(2)评价:有利于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稳定社会,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军事基础;打击了贵族特权,但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抵制;改革过程中教育教化的缺失,可能助长军士求赏逐利的风气,不利于良好的军队文化建设。考点三先秦时期的文化限 时3 5分钟,正 答 率:/90基础1.(2 0 2 1广东,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 案I)2.(2 0
17、 2 1海南,1,2分)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 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答 案C3.(2 0 2 1浙江1月选考,2,2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 案I)重难4.(2 0 2 1天津,1,3分)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18、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答 案C5.(2 0 2 0江苏单科,2,3分)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答 案B6.(2 0 1 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
19、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 案A7.(2 0 1 8北京文综,1 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 案C8.(2 0 2 1山东,1,3分)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 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
20、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 案 B综合9.(2 0 1 8 海南单科,2 1,1 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 力 主 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 还 提 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 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 中国儒
21、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 案(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 分)思想活跃。(2分)(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 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 分)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 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易混易错1.易错:认识史料的作用与特点(2 0 2 1 福建,1,3 分)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 0 世纪 5()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22、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答 案 D2.易错:辨析先秦时期的制度(2 0 2 0 课标1 ,2 4,4 分)据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 案 D3.易错:理解井田制概念(2 0 1 9 江苏单科,1,3 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 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新高考新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 2023 新高 新版 历史 高考 二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先秦 时期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高频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