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
《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 向 1 7 文言断句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王大说,享言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 日:“不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口:“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 曰:“何 也?”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不耳?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节 选 自 战 国 策 秦 策 二 )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 角 的 项 是(
2、)A.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答 案】B【解 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 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 此 排 除A、D。“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
3、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故 选B(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更姓有过在于一人观H旦广大乎壬无:T矣几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节 选 自 说苑贵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
4、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 案】B【解 析】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 定 天 下 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从内容来看,划
5、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 日”是标志,“武王门 前面是 周公”所 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 除CD;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是 者.也 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 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 除A。故 选B。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 度 流 上 怒 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节 选 自 通鉴经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
6、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答 案】C【解 析】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 排 除A D项。“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
7、“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 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 上欲杀之,上 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 排 除 瓦这句话的意思是: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故 选C。4.(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8、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节 选 自 宋史纪事 本 末 契 丹盟好)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似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闿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闻州人/请幸成都/【答 案】C【解
9、析】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 略。王钦若是临江 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向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 前断开,排 除 AD。“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闽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 悯州人 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 除 B。故 选 C。5.(2020全国I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
10、词诬以为罪轼尽奏 逐 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旧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节 选 自 宋 史 苏轼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
11、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答 案】A【解 析】其 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 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 噤 断到上句,排 除 B C 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 除 D项。故 选 Ao参考译文: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迂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
12、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6.(2020.全国1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 吏 罪。(节 选 自 宋 史 王安中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
13、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答案】A【解析】“民讼诸府 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状语后置句,”诸(之于)府”“之”是诉讼的宾语,“于府 做状语,修饰限制“讼”,其后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
14、开,据此排除BD;“即出民”中,“民”是“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故选A。7.(2020全国H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节 选 自 晋 书 王彪之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
15、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答案】B【解析】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 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 而发问的,故耍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 除A。故 选B。参考译文: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
16、,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文言断句技巧1.根 据“日”“云”“言”等对话词语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 常 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 到“日“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2.根据常用虚词断句。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
17、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 论 “至若 是以 “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
18、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3.根据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 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 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 ;“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 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4.根据词性词义以及语法结构断句。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
19、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5.根据排比对偶与反复等修辞断句。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
20、、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6.还要注意有时古代的特殊称谓,专用词语不要断开。易错点【01】不对比选项。断句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对比选项,采用排除法答题,降低难度,不要按简答的方式答题。易错点 02不熟语法,只从文意的角度短句。断句要综合文意和语法,尤其是古汉语的语法,要结合句子成分,句式结构,固定句式等内容断句,要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进行断句,还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确定省略的成分,据此判断应该如何
21、断句。1基础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余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帝谓樊崇等日:“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理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型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区牛,还自宜阳。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洛阳,赐之田宅。徐宣卒于乡里。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宫地,使食其税终身。(节选自 通鉴纪
22、事本末光武平赤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B.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C.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D.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都门,君臣商议,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的事情
23、,所以没有告诉众人。“君臣计议”是主谓结构,其前应断开,排除AD;“圣德”是“归命”的对象,“(于)圣德”作“归命”的补语,“归命圣德”其后应断开,排除C。故选Bo参考译文:丙午日,刘盆子和丞相徐宣及以下三十余人袒露出臂膀投降,献出所得的传国玉玺和绶带。赤眉的兵器和甲胄堆积在宜阳城西,和熊耳山一样高。赤眉部众还有十余万人,刘秀命令宜阳县厨房赐给所有人食物。第二天,刘秀在洛水边陈列大军,命刘盆子君臣列队观看。刘秀对更崇等人说:“你们该不会后悔投降吧?我今天送你们回营,统率军队,鸣起战鼓再战,一决胜负,不想强迫你们归服。”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都门,君臣商议,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
24、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众人。今天能够投降,就像离开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实在欢乐欣喜,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刘秀说:“你就是所谓铁中的刚强的部分,凡人中的出类拔萃者!”戊申日,刘秀从宜阳返回京城。他让樊崇等人各自偕同妻子儿女住在洛阳,赐给他们田地和住宅。徐宣在他的故乡去世。刘秀可怜刘盆子,任命他当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患病,双目失明,刘秀把荥阳均输官地赏赐给他,使他终身享用租税。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股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必用药膳赐 遗无算中使翥缀道承亲间疾屏左右语终日乃
25、延(节选自 新唐书 魏征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B.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C.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D.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 17 文言 断句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专题 全国卷 地区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