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18 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
《考向18 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18 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 向 1 8 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售之,寄者则衣之,事之养之,育之长之,半多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理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用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日: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像,而禹灭之。夏桀之后,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茗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日:“善武王电殷,召太公而问目:“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口:“臣闻多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感
2、刈辱敌,座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日:“有罪者杀之,无罪者声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烂仔卷卡,百姓有单,在于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可个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羊于寿宫,睹长年薪而有饥色,公w 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承,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笔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日:“不可
3、。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李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 说范贵德)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者则管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里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磐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
4、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故选Ao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 谓吴起曰与“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C.“德义不修”与“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D.“夏桀之居”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A项,两 个“顾”都 是“回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订”的意思
5、;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故选D。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 若字含义不同。B.“武王克殷”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答案】C【解析】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C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
6、全”的意思。故选C。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B.“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C.“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B项,都 是“罪过”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 者 是“责怪”的意思。故选A。5 .下列对文中
7、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予一人”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不同。B.“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与“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相同。C.“咸刈厥敌”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字含义相同。D.“臣闻之”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A项,前者通“余”,后者是“给”的意思;B项,前者表愿意,后者表目的或方式;C项,都是代词“其”;I)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故选B。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国之本也”与“人穷则反
8、本”(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根本”字含义相同。B.“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C.“将之养之”与“最难将息”(声声慢)两句中的“将”字含义不同。D.“是夺民时也。”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A项,都 是“根本”的意思;B项,前者是“达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抚养”的意思,后 者 是“调养”的意思;D项,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故选D。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
9、展壮大。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力、?”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
10、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棹,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
11、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
12、的工程。2.(2022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佟齐,齐、楚之交善,惠王学之,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日:”王其为臣吏串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日:“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熟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苞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修,,害言之于朝廷日:“不毅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日:“不毂不烦一兵,不像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多岁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13、?“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日:“何也?”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辇,,是楚孤也,秦又何重乎乌?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事必至矣。“楚王不唯,日:“吾事善矣!子若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用令。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六 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日:“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主展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
14、陈轸,过听于张仪。(节 选 自 战 国 策 秦策二)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 与 鸿门宴“与诸将约 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 赤壁赋“泣孤舟之整妇 的“孤 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 岳阳楼记“朝晖夕阴 的“阴 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
15、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憋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 o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孟 子 告子下)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D.“群臣闻
16、见者毕贺”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耀”的意思;B项,前者是“忧虑”的一是,后者是“祸患”的意思;C项,都 是“如果”的意思;D项,前者是“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结”的意思。故选B o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字含义相同。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 的“土壤”是“国土”的意思,和现在汉语的“土壤”含义不同。D.“广从六里”与
17、“约从离衡”(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破败”的意思,后者是“使破败”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的意思:D项,都 同“纵工故选Ao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 兵 不 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A项,都 通“悦”:B项,前
18、者是“伤害”的意思,后者是“妨碍”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横渡”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 者 是“兵器”的意思。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 听字含义相同。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听从”的意思,后者是“允许”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完美”的意
19、思,后者是“向来”的意思;C项,都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译 为“不要”;D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亲附”的意思。故选A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 下 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
20、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
21、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 等 待 看 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
22、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1.注重积累教材相关知识点。2.明确教材例句的内容,带入到文本句子中,看是否合理。3,结合文本内容,进一步确定。易错点 01教材实词积累差。不能很好的积累文言实词,对教材的文言实词要一一过关。易错点 02不明答题方法。应该先明确教材词语含义,然后把教材词语含义带入文中词语,看是否通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
23、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 善 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苧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摘为左卫率。摘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闭,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接用。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注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中为郢州别驾。号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呼令,盛乃邺下号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力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
24、,来聘于西魏。各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践作,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喉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骤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遗。寻征为司宗中大夫。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速者。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 作 哀江南赋以竺其意云。其辞
25、目:“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淮二州刺史。子立嗣。(周书列传卷四十一)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 善 春秋左氏传”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B.“容止颓然”与“形容枯槁”(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容”字含义不同。C.“有过人者”与“大母过余日”(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D.“恩礼莫与比隆”与“吾与点也”(短歌行)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答案】D【解析】前者是“和”,后 者“赞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18 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 18 对照 教材 考核 文言 实词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专题 全国卷 地区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08959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