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pdf(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6 9题。(1 6分)杨氏者,苻承祖 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口:“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寄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日:“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节 选 自 魏书)【注】苻承祖:人名。恨:埋怨。舁(y i
2、l):抬。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与】强 与 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具】母 星 以 语 之()各 具 情 态()(核舟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 夫 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C.我 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9.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 痴 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4分)【答案】6.(4分)(1)(2分
3、)给 欣赏,领 悟(2分)详细 具有,有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7.(3分)B【解析】断句关键在于理解句意,本句大意为“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第一小句 我夫家世代贫穷 句意完整,语法主谓宾也完整,可以断。然后根据提示词,“则”在此句中表转折,“则”字前可以断句。8.(5 分)(2分)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 独 杨 氏 不 想(这样)。(3分)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 姨 母 如 此(贫寒)?9.(4分)示例: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参考译文】姚姓之妻杨氏,是太监苻承祖的
4、姨娘。家中贫穷没有产业。到苻承祖为太后所宠幸而显贵时,亲或姻眷们纷纷向他求取利润,惟独杨氏不求。杨氏经常对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得到一时之荣耀,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之乐趣。”其姐常送给她衣服,她大多不接受,硬要给她,就说:“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又要送给她奴婢,就说:“我家连吃饭都成问题,不能供养奴婢。”始终不肯接受。她经常穿着破旧衣服,自己从事劳作。有时接受了姐姐给的衣服,大都不穿,暗中藏起来,即便有时要穿,也要先把它弄脏以后才穿上身。苻承祖每次看到她的寒醪,总是深深埋怨母亲,说她不供给姨娘的食用。他对母亲说:“现在我一身什么都不缺少,而你为何使姨娘成了这个
5、样子?”他母亲把前前后后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于是苻承祖就派人乘车前往接杨氏,杨氏却坚决不肯起身,派人把她强行招到车上,她就大哭大闹,说:“你们这是要杀我呀!”从此苻家内外都把她叫做痴姨。【甘肃省兰州市】二、(二)阅 读【甲】【乙】两段选文,完 成811题。(17分)【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雅对口:“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
6、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 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任以有先生也。(节 选 自 唐睢不辱使命)【乙】上尝欲遭人像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目:“卿何
7、热耶?”蒙正日:“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 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目:“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 选 自 宋史)注释 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8.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佞四壁上尝欲遣人倭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附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理解,明白;比喻: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卿何,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
8、文中蒙正的回答。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专诸多刺王僚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长跪顾谢之/可远观则不可亵玩焉C.蒙 正 退/名 上/不 以 物 喜,不以己悲D.基人可使/基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_ _ _ _ _ _ _ _
9、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1.阅读 甲 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雌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0、_ _ _ _ _ _ _ _臣非执,盖陛下未谅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8.徒,只、仅仅。使,出使。谕,命令。执,固执。9.A【解析】A项,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B项,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C项,把/因 为;D项,代词,这,这 个/语 气 词,难道。10.(1)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轻视我吗?(2)于是就用了吕蒙正所推荐的
11、人,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11.乎,表责问语气。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尔,表示非常肯定的语气,面对君王据理力争,果敢坚定。共同特点:不畏强权,据理力争。【参考译文】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
12、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
13、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乙:太宗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辽国,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就把名字呈上,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太宗问人选好了吗?吕蒙正又以
14、此人呈上,太宗还是不同意。当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气得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掷到地上,愤愤地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吕蒙正拾起文书平静地说:“哪里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吗。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看到吕蒙正顶撞太宗,满朝大臣都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太宗气冲冲走下朝堂后,又回过头来说:“罢罢罢,吕蒙正的气量,我不如也,就依你的吧!”陈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广东省】二、(二)(9 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隼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馋。大王不奉
15、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 自 旧唐书 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氐硬的一项是(A.不 循 法 度(遵照)C.祯 捕而区杀之(用杖刑)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3 分)B.恩 宠 不 可 恃(倚仗)D.以 及 于 此(比得上)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9.D【解析】及:至L至于。10.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
16、/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11.孔祯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从他杖杀李明身边欺凌百姓的人可以看出;不畏强权,敢于进谏的人,从他多次劝谏高宗的弟弟李明可以看出。【参考译文】孑L祯,唐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任州刺史,不遵守法令制度,孔祯常常进行规谏,李明说:“我是皇上的弟第,哪里就会有失于为王呢!孔祯说:“恩笼是不能依赖的,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有人欺凌虐待老百姓,孔祯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杖打而死。李明后来果然获罪判刑,被贬 谪 到 黔 中(今湖南沅陵西)。他曾对人说:“我后悔没有听我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17、!”【广东省广州市】1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镶,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多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节 选 自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注】镶:箭头。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广亦算射杀之()广 之 将 兵()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案】1 1.终于/率领武艺高强,
18、能将箭头射入石头之中。勇敢,敢于射杀老虎。廉洁,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也不讨论关于家产的事情。慷慨,将得到的赏赐分发给手下。体恤部下,在部下士兵没有喝足吃饱的情况下,李广不喝不吃。【参考译文】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再有箭能够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他,李广最终也射杀了老虎。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
19、事。李广带兵时,有缺水缺粮的情况,当有水时,如果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喝过了,李广绝不喝,如果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吃过了,李广绝不吃。【贵州省安顺市】三、(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小 港 渡 者(13分)【清】周容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 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日:“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壮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奚:书童。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
20、捆扎。阖髭:关闭。仆:跌倒。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爽然:1 6 .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分)A.-理 D小书童背上捆扎 夕阳西下时,我 渡者的一番话语 书章摔倒、书册号 号 书 册 学 随 我 们 离 目 的 地 大 约 激 励 着 我 们 喜 悦/敞/,我们赶到前往蛟川城 还有两里路 地快步前行 时城门已锁1 7.“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3分)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1 8 .文章注
21、释“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 然 开 朗 的 样 子 你 认 为 哪 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4分)1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徐行之B.命小奚以木筒束书从C.国问渡者D.而前门口牡下矣【答案】1 6.(3分)C徐以杓酌油沥之(欧 阳 修 卖油翁)固 场 怪之矣(司 马 迁 陈涉世家)罔不用势象形(魏 学 伊 核舟记)是亦不可以目乎(孟子鱼我所欲也)1 7 .(3 分)A1 8 .(4分)参考示例:豁然开朗的样子。“思渡者言近道”中“思”表现作者在错过进城时间后,冷静思考渡者的提醒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豁然开朗,悟出“
22、天下之以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1 9 .(3 分)A【解析】A项,都是“缓慢”的意思。B项,用/已 经;C项,于是、就/顺 着、就着;D项,已经/完。【参考译文】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一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
23、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她上哭了起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鲁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败,最终大都类似我这种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河北省】【黑龙江省绥化市】三、(二)阅 读 何陋轩记(节选),回 答14-16题。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24、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茸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注释】守仁,指王阳明。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上国:国都,郁:阻滞。蔚(shi):载种。琴编:琴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14.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
25、助词“的”。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16.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 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2分)【答案】14.B【解析】(2分)A 以 字是 因为”的意思。C是倒装句。D 以信孔子之言 的 之 字是助词“的“无丝竹之乱耳”的“之”字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15.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予”“夷”“名”得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得1分。16.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评分说明:(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全国 中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