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pdf(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形成。下图为某河段的河漫滩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河漫滩地貌形成有关的是0A.河流流量大B.位于北半球C.地形平坦D.地壳上升(2)图中四地适合建设码头的是()A.B.C.D.答 案:CB【提示】流水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 析:(1)本题考查了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2)本题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1)“横向迁移”说明河道侧向侵蚀,一般发生在地形平坦的河段。故选C。(2)凹岸受水流侵蚀作用
2、强,水域深,适合建码头。故 选B。2、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0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2)B.C.(2)D.(2)答 案:CC2【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解 析:(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3、的变化。(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解答】(1)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它是流水溶蚀作用的产物。故选C。(2)岩石的透水性越强,越容易受流水的溶蚀,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故正确。气候越湿润,水源越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越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故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正确。通常的喀斯特地貌(也就是石灰岩地貌)与生物活动关系不大,但也不是绝对无关,特别是在溶洞内部,很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活动有关,如形成喀斯特地
4、貌,主要涉及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释放,而二氧化碳的溶解与释放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故错误。综上所述,故本题应选择,正确答案为C。故选C。3、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 某 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3(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0A.喷出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答 案:CB【提示】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喀斯特地貌解 析:暂无解析【解答】(1)碳酸钙是石灰岩的组成部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2)钙华梯田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
5、用形成的。普遍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故8正确。4、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0A.褶 皱B.向斜C.断层D.地垒(2)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答 案:CB【提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流水地貌解 析:(1)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长300多千米,号 称“八百里秦川”。(2)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三大平原。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零星分布
6、的平原,如渭河平原、成都平原、河套平原等。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开发程度较高,既是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解答】5(1)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形成的。故选C。(2)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长300多千米,号 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加之河渠纵横,灌溉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小麦、棉花等。故 选 Bo5、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泠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
7、一原因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 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和风力作用答 案:D【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风沙地貌解 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洛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其含义是先有水的荡蚀,后有风的吹蚀,其形状似龙。从描述中的6“泠”“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D正 确。故 选D。6、下图为某河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 中 河 流a、b、c三 处 主 要 的 流 水 作 用 是()A.侵 蚀、搬 运、堆 积B.搬 运、
8、侵 蚀、堆积C.侵 蚀、堆 积、搬 运D.堆 积、搬 运、侵蚀(2)图 中c处 最 有 可 能 形 成 的 河 流 地 貌 是()A.瀑 布B.冲 积 扇C.三 角 洲D.河漫滩平原答 案:AC【提 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解 析:暂无解析【解答】7(1)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Ao(2)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堆积形成三角洲。故选C。7、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 洼 坑“大窝困”中建成启用。如图为“喀斯特
9、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大窝困”附近的岩石类型是0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答 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解 析:(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8(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1)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因 此“大窝困”附近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故选C。
10、(2)读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故 选Bo8、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山东省2020年底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位列全国第四位。下图示意1953-2020年山东省全省常住人口和年均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I V 18 1&4 1YKJnYzl舱U I.M-E saw iiA n-纹 1.589史爵丰要我号I-.8-I0.6-I0,4.I0,20.1.00-0.80-0.60黑/0.00/年均增长率(1)自1953年以来山东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是.()A.先增长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长C.持续增长D.持续减
11、少(2)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面临的问题是()A.人均耕地面积增加B.农村人口数量减少C,城市住房压力减轻D.社会养老压力增大答 案:C9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解 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自19 53年以来,山东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呈持续增长态势,且19 8 2年前增速较大,19 8 2年后增速减缓,故选项C正确。(2)随着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各个年龄段人口基本上都呈增长趋势,尤其老年人口增长可能较多,这给社会养老带来巨大的压力,故选项D正确。9、读四川省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回答下列小题。总人口(万 人)()-1 4
12、岁人口(万 人)1 5 6 4岁人口(万 人)6 5岁以上人口(万 人)城镇人口(万 人)乡村人口(万 人)男性人口(万 人)女性人口(万 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S O 4 1.81 3 6 4.45 7 9 6.68 8 0.83 2 3 1.24 8 1(1.64 0 8 3.13 9 5 8.7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8 3 6 7.51 3 4 7.15 6 0 3.61 4 1 6.84 7 4 6.63 6 2 0.94 2 2 94 1 3 8.5(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A.0-14岁人口比重上升B.新增人口均来自于自然增长C.城镇人口占比超过乡村人口占比
13、D.男女性别失调更为严重(2)巴中市6 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9.6 7%,远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10A.巴中市环境质量好,平均寿命长B.巴中市医疗卫生水平高,死亡率低C.巴中市相较于全省而言,出生率较低D.巴中市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答 案:CD【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增长的理解。(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解答】(1)由表可知,0-14岁人口的数量下降,而总人口数量上升,人口比重下降,A错 误;第七次普查时城镇人口占比超过乡村人口占比,C正 确;男女性别比例较上次更为协调,D错 误;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新增人口
14、全部来自自然增长,B错误。故选C。(2)巴中市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说明该地区青壮年人口占比相对于四川其他地区少,与环境质量没有关系,A错 误;医疗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在社会的占比没有直接关系,B错 误;11出生率较低对老年人口占比影响较小,C错 误;四川是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大省,该地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老年人口占比高,D正确。故 选D。10、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 乡 不“背井”的劳动者。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的两栖。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两栖状态。人口城乡两栖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
15、的一个特殊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两栖”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力是0A.快速工业化B.农村经济振兴C服务业的发展D.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2)城乡两栖人口现象的出现,对农村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劳动力短缺B.消费需求旺盛C.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多元化答 案:A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2【解答】(1)由题中材料可知,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的两栖,主要是因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就业就会多,吸引了大批劳动力进城打工,A 正确。故选A。(2)城乡两栖
16、的劳动力工作在城市,故会导致农村的劳动力短缺,故 A 对,不符合题意;人口进城打工,农村的人口相对减少,故消费需求减少,故 B错,符合题意;农村的劳动人口减少,为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应该推广农业机械化,故 C 对,不符合题意;据 材 料“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可知,可以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故有利于农村产业多元化,故 D 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近年来,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到原户籍所在省区,推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出现了 回流人口城镇化”现象。研究表明,县级中心城市是回流人口的主要集聚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省区中,回流人口城镇化最明显的是0A.
17、浙 江 B.西藏C.吉林D.江西(2)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回流影响最小的是()A.生活成本B.产业转移C.教育质量D.家庭情感(3)与乡镇相比,县级中心城市吸引回流人口集聚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更优距离家庭更近就业机会更多公共服务更好A.B.C.D,答 案:DC13B【提示】人 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 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12、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濒长江,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下图为20102019年南通市常住人口和净流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南通市人口大量流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产生留守儿童问题B.促
18、进经济发展C.加快城市化进程D.提高城市等级(2)近年来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 原 因 是()14A.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弓I力增大B.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外出减少C.南通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答 案:A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解答】(1)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年人口和儿童留守乡村,会 产 生“留守儿童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等级是对人口流入地的影响。故选A。(2)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弓I力增大
19、,会使南通人口流出增多,A错 误;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是人口流出增多的结果,B错 误;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减少,表明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人们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打工,C正 确;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会使人口大量流出,D错误。故选C。1513、读马达加斯加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45 50(1)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原因是0A.大陆分裂B.海底火山喷发C.珊瑚虫遗体堆积D.河流冲积(2)马达加斯加()A.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B.西部地形崎岖C.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较大D.地形以平原为主(3)推测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最稠密的是()A.甲 B.乙 C.丙
20、 D.T答 案:ACC【提示】16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气候类型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 析:(1)主要考查了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原因。(2)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等高线判读。(3)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答】(1)马达加斯加是由大陆分裂,陆地沉降,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进化形成的,A正 确;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是火山物质堆积形成的,马达加斯加岛不是,B错 误;马达加斯加岛不是珊瑚礁岛,C错 误;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地形较为平坦,D错误。故选Ao(2)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A错 误;西部等高线相对较稀疏,地形较为平坦,B
21、错 误;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与西部热带草原气候自然环境差异较大,C正 确;由图中等高线得知,马达加斯加岛以山地为主,D错误。故选C。(3)甲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且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宜居住,A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丙地为热带高原,温和凉爽,土地肥沃,适宜居住,C对;丁地为全岛最炎热的半荒漠地区,D错。17故选c。14、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xx)oo)ooooxx)oo00000050505O54332211(YR)辕DY37322025()A iW (hmz)可承我人口数(万人)2015
22、2020(礴)人均粮食消费(王 定 年)人口(万人)-T生)袈芨骐Y321O.O.O.O(附左H-)奈契集史Y(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减少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D.耕地总量增加(2)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降低消费水平B.限制对外开放C.鼓励人口外迁D.发展地方经济答 案:CD【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 析:(1)本题考查了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
23、平的提高,资源消耗加大,人口承载力降低,C 对。18故选c。(2)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D对。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A错。限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故选A。15、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 成(1)(2)题。水檎环示意困正马舁姝株火文石(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0A.增加B.增加C,减少D.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
24、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C.地面辐射不变D.大气反射减弱答 案:D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解 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回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解答】读图可知,0恁迎)分别
25、为地表径流、植物蒸腾、海水蒸发、大气降水,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后,植物蒸腾减少,由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D 正 确 B 错;对海水蒸发无影响,C 错;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且能通过蒸发释放到大气中,雨林蒸腾作用旺盛,为大气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产生大量的降水,热带雨林减少,大气降水会减少,A 错;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森林大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16、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3a 3.;4 3孕 3孕 3.却 盐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基础 题型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