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pdf





《《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1.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C、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C
2、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2.下列用品(或其有效成分)及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用品拄.1 t用途N a C l,做调味品A l (O H)3,抗酸胃药C u,生产电线02,作燃料解析:D【解析】A N a C l 有咸味,可作调味品;B A l(0 H)3 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作抗酸胃药;C C u 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生产电线;D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点评:正确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20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BC
3、a OC a C O a加水溶解、过滤CN a O HN a 2 c O 3加适量的C a(O H”溶液、过滤DF eC l2C 1 1 C I 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解析:B【解析】【详解】A、氮气和铜不反应,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方法正确;B、C a O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方法错误;C、碳酸钠和适量的C a(O 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过滤除去碳酸钙,方法正确;D、C u C L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方法正确。故选B。4.用“8”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
4、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反应前 反应后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8”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解析:A【解析】【详解】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 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8”和“一”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
5、错误。故选A。5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葩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解析:C【解析】A、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a、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错误;B、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错误;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葩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D、能量不一定由化学
6、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错误。故选C。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基本反 应 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I复分解反应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A.A B.B C.C D.D解析:A【解析】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正确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错误。故选A。7 .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
7、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铝、镁均有剩余;铝、镁均耗尽;镁耗尽,而铝有剩余A.仅B .C.D.(2 X 3)解析:D【解析】【详解】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 镁,天平不平衡;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 。故选D。8.如图所示,甲是澳(B 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 a B 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 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解析: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溪,带”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溟(B r),浪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 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 a B 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 1,根据原子序数=质
9、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 1,不是中子数为 1 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 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2 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4 0 时,分别在1 0 0 g水中加入4 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 0 降低到2 0 ,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 A错误;B、2 0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相等,故 B错误;C、4 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 0 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 0 g,所以分别在1 0 0 g 水中加入4 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正确;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 0 C 降低到2 0 ,都会析出晶体,故 D错误。故选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1 0.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1 0 矶 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B.测定溶液的p H,先用水将p H 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 H 偏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
11、积分数偏小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解析:C【解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错误;B、测定溶液的p H,先用水将p H 试纸润湿,对于酸性溶液,p H 变大,对于碱性溶液,p H 会降低,错误;C、若铜粉的量不足,则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完全耗尽,故测量结果偏低,正确;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相当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故选C。1 1.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12、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 5 0 m L)中的水的体积为4 5 m L (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容积为250mL的玻璃瓶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 8%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解析:B【解析】【详解】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
13、气的体积是(2 5 0 -2 0)m L=2 3 0 m l,进入水的体积是4 5 m L,即氧气的体积是4 5 m 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答案:B o1 2.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A.CuSO,、KC1、NaCl B.Na2cO3、NaOH、Ca(OH)2C.H2s0、Na2s0&、HC1 D.NaHC03 KN
14、O3、NaCl解析:C【解析】【分析】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详解】A、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 CuSO”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不 能 与 反 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D、NaHCOs和 IT
15、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 3.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B.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石灰水中C.铁粉加入到稀硫酸中D.锌粒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解析:B【解析】【详解】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H3(NH4)2S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的质量增加。故 A不适合;B、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02+Ca(OH)2=CaC031 +H20,由于生成沉淀的质量大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少。故
16、B适合;C、铁粉加入到稀硫酸中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04=FeS04+H21,置换出了氢气,但 F e的相对原子质量56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故溶液质量增加。故 C不适合;D、锌粒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04=ZnS04+Cu,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 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故生成的硫酸锌溶液质量要大于反应物硫酸铜的质量。故 D不适合。故选B。1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B.实验室用的蒸储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为软水解析:D【解析】A.地
17、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正 确;B.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研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蒸播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储水是纯净物。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储。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D、过滤只能除掉水中难溶性固体,硬水软化是除掉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选 D1 5.进行化学实验,观测
18、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石蕊反应B.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C.高镒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解析:D【解析】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钱态氮肥;但有可能是氮肥,如尿素;C.高锈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
19、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后生成气体逸出;如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选 D二、填空题1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序号填空。0 F e F e2+F e3 t N a C l H20(1)能 表 示 水 分 子 的 是.(2)能 表 示 铁 离 子 的 是.(3)能 表 示 一 种 盐 的 是.(4)表 示 一 种 单 质 的 是.解析:【解析】【详解】(1)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
20、以能表示水分子的是上0。(2)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能表示铁离子的是F e 。(3)N a C l 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氯离子构成,N a C l 能表示一种盐。(4)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F e可表示一种单质。1 7.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be段(不 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3)c点 溶 液 中 存 在 的 阳 离 子 为.(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 c(填“V”或“=”)(5)d点 溶 液 中 的 溶 质 是。解析:溶液变红色MgC+ZNaOH
21、Mg(OH%J+2NaCl钠离子、镁离子氯化钠【解析】【详解】解:(1)a点溶液中,稀盐酸部分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故填:溶液变红色。(2)be段(不 含b点),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J+2NaCl o故填:MgCl2+2NaOH=Mg(OHb J+2NaCl。(3)c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反应生成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中的镁离子。故填:钠离子、镁离子。(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大于c,这是因为d点氯化钠质量继续增大,氯化钠增大的幅度大于溶液质量增大的幅度,因此溶
22、质质量分数增大。故填:。(5)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钠。1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 _ _ _ _ 性。(2)铁锅易生锈,通常用完后擦干并保持干燥以防止生锈。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以防生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 和 隔绝。(3)在高温下,利用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可把铁从赤铁矿石里还原出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 炼 铁 反 应 的 原 理。(4)黄铜是铜锌合金,其 硬 度 比 纯 铜 (填“大”
23、或“小”)。(5)将铁粉投入含有CU(N03”和 A g N 0 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这种溶质是,过 滤 后 的 滤 渣 中 一 定 含 有,可能含有。解析:延展氧气水F ez O 3+3 C o 9 2 F e+3 c。2 大硝酸亚铁铜、银铁【解析】【详解】(1)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铝制成片;故答案为延展;(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隔绝。故填:氧气、水;高温(3)在高温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 e2O 3+3 C O=2 F e+3 C 02 故填:
24、高温F e203+3 C 0=:=2 F e+3 C 02o(4)由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填:大;(5)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越易反应,首先发生反应:F e+2 A g N 0 3=2 A g+F e(N 0 3”,当 A g N O s 反应完以后,铁与C u(N 0 3)2 溶液反应,F e+C u(N 03)2=F e(N 0 3)2+C u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为硝酸亚铁;银和铜已经被完全置换出来,铁可能有剩余.故答案为硝酸亚铁;铜、银;铁。
25、【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越易反应。1 9.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俗 话 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2)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O”代表氢原子,“O”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o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点燃 一定条件解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C 2 H s O H+3 0 2 s M=2 C 0 2+3 H 2 0 c 汨 4+为0 八 C 2 H 5 O H 化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3份集锦 试卷 集锦 湖南省 名校 第二次 中考 模拟考试 化学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