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人 教 版 化 学 九期 末 测班级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年 级 上 学试 卷姓名S-32 C-135.5期成绩K-39 Fe-56第一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I.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属于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D.酸3.仿古砖广泛应用于古典园林的修复。下列仿古砖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 B.氯化钠5.下列厨房用品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的是A.菜籽油 B.面粉6.下列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H2 B.S02C.水 D.金刚石C.食盐 D.豆瓣酱C.O 2 D.CO 27.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A.水 B.食盐水 C.鸡蛋清 D.肥皂水8.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39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A.N a C l 固体B.N a O H 溶液C.蔗糖溶液D.酒精溶液1 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1 1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一 一 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一 一
3、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一一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一 一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1 2 .为将一杯6 0 时接近饱和的K N。,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操作箱送的是A.降低温度 B.加硝酸钾C.蒸发溶剂 D.将溶液倒出一部分1 3 .乙醇汽油中含有1 0%体积的乙醇(C2H60)o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氐理的是A.乙醇中有9个原子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C.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 D.相对分子质量是4 6 g1 4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无颐的是“。”、“O”、“o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
4、.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1 5 .下列说法.谶的是()A.用洗洁精清洗油渍,目的是和油渍反应B.称为糖类的有机物都有甜味C.在积雪路面撒盐,目的是提高沸点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金属低,如做保险丝的武德合金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 分。蒸发1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氐睡的是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B.氧
5、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发射火箭的助燃剂C.碳酸氢镂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鼠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焊接保护气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走硬的是溶解度gA.40时,甲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甲溶液中提取甲C.20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 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 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除杂方法或试剂A.Mn02(KC1)溶解、过滤B.C 02(C O)点燃C.N2(02)木炭D.C u (F e)稀硫酸A.A B.B C.C D.D20.只含F
6、 e、0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2.1 6 g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C质量增加了1.32g o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氐碘的是(假设各个反应均完全。已知F e O 为黑色;C 0 中混有杂质C 0和 H20;碱石灰可吸收C 0?和 H20)A.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一定是F e OB.若无A装置,黑色固体中F e 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大C.B装置中若含多种物质,黑色固体可能是F e 和 F e3O.,D.实验结束时关闭络、可防止B中固体被氧化第二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2 1 .根据要求填空:(1)写 他学用增2 个氢原子;2个氧分子;碳酸;负二价的氧元素(2)请从一氧化碳、明矶、氢气
7、、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a、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一_;b、最清洁的燃料是C、用 于 工 业 炼 铁 且 有 毒 的 气 体 是;d、可用水体净化的是 O2 2 .金属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请回答:(1)下列生活用品,属于金属材料制品的是(填序号)A.塑料水杯 B.大理石砖 C.不锈钢水盆(2)如图中,铝 原 子 中 质 子 数 为,右 图 中 所 示 微 粒 结 构 示 意 图 表 示 的 是。(填行号)(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属于 反 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常用铜做导线,是因为铜的 性和 性好。(5)路边的太阳能路灯灯柱为铝合金材质
8、,铝合金灯柱硬度比铝_ _ _ _ _ _(填“木”或“少”兀铝不易锈蚀,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2 3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2)下列微粒中,表示水分子的是(3)如 图 是 简 易 净 水 器,其 中 活 性 炭 的 作 用 是。如图是简易电解水器,A管 中 产 生 的 气 体 是,理论上,A、B管 产 生 气 体 的 质 量 比 是。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纱布雕2 4 .某学习小组对C O?展开研究:BCI .C 0 2 的制备(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o(2)实验室制取(%的 反 应 原 理 是 为(写化学方程式)。
9、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则装置不漏气。(3)实验发现:制取C O,时,最好选用质量分数为7.5%的稀盐酸。现欲配制1 0 0 g 7.5%的稀盐酸,需要3 7%(密度为1.1 8 g/m L)的浓盐酸 m L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 m L (精确度同上)。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7.5%(填或“=”或“V”),配 制 过 程 不 需 要 的 仪 器 是。A.酒精灯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药匙H.C O?的收集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每种方法均
10、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将 C装置注射器中足量Na OH 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充分振荡,测集气瓶内气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 O?中的H C 1 气体,Na OI l 溶液可用来吸收C 02)方 法 1 :当 B装置开始产气泡1 5 s 后,用排水法收集C O2 气体,记录集满C Oz气体所要的时间为t;方法2 :当 B装置开始产气泡1 5 s 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用方法一所用 平均时间t o;方法3:当 B装置开始产气泡1 5 s 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实验数据:方 法 1方法2方法3瓶内初始气压(k Pa)1 0 4.
11、21 0 4.21 0 4.2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 Pa)9.33 1.83 9.7加纯度9 1.1%6 9.5%X数据分析:(4)三种方法均在1 5 s 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5)已知I:C O2 纯 度=(1-最终气压初始气压)x 1 0 0%,则方法3 所收集C 02的纯度为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 0 2,应采用 法收集。I I I.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 0,和甲烷(C H D反应合成乙酸(C F k C 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在光催化条件下,C Oz 和 H z 反应生成甲烷(C H D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5.某兴趣小组
12、对氯酸钾(K C l Os)展开如下探究:【探究一】工业制备K C 1 0 3以电石渣 主要成分为C a g l i);:和 C a C Os 为原料制备K C 1。;的流程如下:【资料卡片】:氯化时,主要反应为6C a(OH)z +6X C a(C 1 03)2+5C a C l2+6H 2 O,少 量 X 与 C a(0 1 九反应生成 成(C I Ot、C a C k 和 H。C a(C 1 0)2 分解为 C a C k 和 02 o(1)根据资料,X 的化学式为_,写出氯化时,X 和 C a(0 H)2 反应生成C a(C 1 0)2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氯化时,为提高X
13、转化为C a(C 1 0 3%的转化率,下 列 措 施 可 行 的 是 (填序号)。A.充分搅拌浆料B.加足量水使C a(0 H)2 完全溶解C.缓缓通入X(3)操 作 1 在实验室中 名称是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为 和(填化学去)。(4)操 作 1 后得到溶液中C a(C 1 0 3 与 C a C k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1:5(填*、”或 J”)。转化时,加入K C 1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5)操作2 包含一系列实验操作,结合如图分析,主要操作为蒸发浓缩一 一过滤一洗涤一低温烘干。(OXM
14、00-0留犍触温度(C)【探究二】探究K C 1 0 3 制氧气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K C 1 O,制氧气进行了探究:【资料卡片】:K C l Os 的熔点约为3 56,M n O2 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K C l Os 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示意图如下:30250 100 200 300 400温度()氯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2011010090807060次/类拿段w-100 200 300 400 500 600温 度()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50700(6)由图可知K C 1 0 3 分解温度(填“百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15、7)图中,在 K C l Os 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0(8)分析图中,对K C 1 0 3 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 o(9)将 3.0 6g K C 1 0:;和 M n Oz 混合物以4:1 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得氧气体积约为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已知氧气密度约为L 43 g /L )答案与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S-32 C-135.5 K-39 Fe-56第一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A.生活垃圾
16、分类回收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答案】A【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o点睛:“低碳环保 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属于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酸【答案】B【解析】【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中含有
17、两种元素,不属于单质,故 A 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故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 正确;C、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中只有一种物质,故 C错误;D、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二氧化碳中不含氢元素,故 D错误。故选B。3.仿古砖广泛应用于古典园林的修复。下列仿古砖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和泥晒坯制坯【答案】D【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详解】A、和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制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18、变化,故B 错误;C、晒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误;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故选D。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 B.氯化钠 C.水 D.金刚石【答案】C【解析】【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 A 错误;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B 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
19、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 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 D 错 误.故 选 C。5.下列厨房用品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菜籽油 B.面粉 C.食盐 D.豆瓣酱【答案】C【解析】【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详解】A、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 A 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 B 错误;C、食盐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故C 正确;D、豆瓣酱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 D 错误。故选C。6.下列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H2 B.S02 C.02 D.
20、C02【答案】A【解析】【分析】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详解】A、出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故A正确;B、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B错误;C、C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C错误;D、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错误。故选A。【点睛】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
21、对分子质量是29,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则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则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7.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A.水 B.食盐水 C.鸡蛋清 D.肥皂水【答案】C【解析】【分析】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它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服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有解毒作用;【详解】A、水中不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项正确;D、肥皂水呈碱性,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8.20
22、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g)Y3【答案】B【解析】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鞭炮,符合题意;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物品回收,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A.NaCl固体 B.NaOH溶液 C.蔗糖溶液 D.酒精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详解】A、NaCl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 A 错误:B、NaOH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故 B 正确;C、蔗糖溶液中无带电的离
23、子,不能导电,故 C 错误;D、酒精溶液中无带电的离子,不能导电,故 C 错误。故选B。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Si B.Fe C.Al D.0【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的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选D。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一 一 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一 一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一 一 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一 一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可燃物燃烧时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
24、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三者具备其一即可。【详解】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属于隔离可燃物灭火,故 A说法合理;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 B说法不合理;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此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故C说法合理;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是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而灭火,故D说法合理。故选B。1 2 .为将一杯6 0 时接近饱和的K N O s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操作错送的是A.降低温度 B.加硝酸钾C.蒸发溶剂 D.将溶液倒出一部分【答案】
25、D【解析】【分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此类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K N C h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 A操作正确;B、加硝酸钾即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可将接近饱和的KN 0 3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B操作正确;C、蒸发溶剂可将接近饱和的KN C h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C操作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将溶液倒出一部分不能使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故 D 操作错误。故选Do1 3 .乙醇汽油中含有1 0%体积的乙醇(C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