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pdf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根据上面两首 长相思,说说“长相思 词的写作特点。(2)两 首 长相思都写到 山 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1)一 首 3 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 阙 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2)白居易 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
2、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 兰 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 与 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 长相思 的字数相同,都 是 3 6 个字。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 句 1 8 个字。都押韵。白居易词韵脚是o 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 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2)白 居 易 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
3、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 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 身 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 心 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故答案为:一 首 3 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 阙 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4、;白 居 易 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 兰 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 与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 现 手 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
5、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中意象表达情感是否一致的辨析;应注意诗人对意象所用的修饰语,以此品味诗人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词中“胜的意思是:作 者 用 胜 突 出
6、 了 江 花 色 彩 的。(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 过(或:胜过);浓 艳(或:艳丽)(2)照应开头 江南好 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解析】【分析】(1)日出江花红胜火 的意思是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胜 的意思是 胜过。胜 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 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 的意思是 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故答案为:超 过(或:胜过):浓 艳(或:艳丽)照应开头 江南好”一句,使全
7、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过叶威仲不值(宋)叶适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访沈逸人不遇(明)吴兆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1)访友 不值 不遇,两诗都流露出诗人些许 的心情。(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请作分析。【答案】(1)失
8、 望(惆怅、遗憾)(2)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已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情趣高雅。【解析】【分析】(1)不值 和 不遇 都是指诗人去拜访朋友,但是朋友都没有在家,都没有遇上,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肯定是失落的。(2)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的分析。首先要找到侧面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对刻画主人形象的作用。这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描写主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主人的洒脱、飘逸,而主人的形象是通过诗人的描述刻画出来的,诗人眼中看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这是主人的居住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可以衬
9、托主人的高雅情操。故答案为:(1)失 望(惆怅、遗憾)(2)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己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情趣高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人心情的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和关键词来理解。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1)春望一诗紧扣 望 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 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答案】(1)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2)示例一:破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 对 城春,国破 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对比强烈。城春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
11、,表达精巧。【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 望,既指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 破 字写出了由于 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 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示例一:破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12、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 对 城春,国破 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对比强烈。城春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 修 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
13、)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 蓬 雁 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 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
14、面的题目。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 独特 之处。【答案】(1)D(2)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赏析语言:直 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 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解析】【分析】(1)A B C 解说正确。D尾联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并没有表达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
15、自己的不满。(2)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把这几种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并用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 孤烟。一个 孤 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 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 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暧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 圆 字,一个 直 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16、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根据此理解答题即可。故答案为:D;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赏析语言:直 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 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
17、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用典、融情于景、对比烘托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
18、法及表达效果。6.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小题。【甲】水调歌头 中秋(北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晶醵,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乙】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19、婵娟。【注释】米 芾(fu):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醯 醵(ling lu):古代的一种美酒。(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开篇先写秋之声的听觉感受,表达对晚来秋意的感受,以 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出词人旷逸豪宕的襟怀。B.与【甲】词不同,【乙】词开篇先写望月的视觉感受,因之而“把酒问青天,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甲】词词人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体现的是词人开怀痛饮的忘我境界和超尘脱俗的襟抱。D.【乙】词词人 把酒 而 大醉,既有因中秋月夜美景的陶醉,更有怀念手足的真情。(2)请结合词句,赏 析【甲】词中 怅 的表达效果。(3)阅读两首词,梳理
20、两词作者是如何度中秋的。【答案】(1)D(2)【甲】词下阕中 怅襟怀 的 怅 字承接上下阕,巧妙过渡,既承接上阕 不胜幽 的 凄凉兴况”,又开启了下阕的赏月遣怀。(3)【甲】词作者听砧声,闻蟋蟀,饮美酒,望明月,奏乐曲,醉卧江流。【乙】词作者望明月,饮美酒,思未来,念亲人,彻夜无眠。【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 根据词前小序,可知这首诗是中秋月夜所写,词中并没有描写中秋月夜的美景。(2)怅 是下片的第一个字,结合这首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 自有 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
21、的遐想。而 怅襟怀 的 怅 字承接上下阕,巧妙过渡,既承接上阕 不胜幽 的 凄凉兴况,又开启了下阕的赏月遣怀。(3)结合这两首词中所描写的景和事进行分析,【甲】描写的景物有 砧声 蟋蟀 明月,做的事有 饮美酒 望明月 奏乐曲 醉卧江流。【乙】词描写的景物有“明月,事有 望明月,饮美酒,思未来,念亲人,彻夜无眠”故答案为:D:(2)【甲】词下阕中 怅襟怀 的 怅 字承接上下阕,巧妙过渡,既承接上阕 不胜幽 的 凄凉兴况”,又开启了下阕的赏月遣怀。【甲】词作者听砧声,闻蟋蟀,饮美酒,望明月,奏乐曲,醉卧江流。【乙】词作者望明月,饮美酒,思未来,念亲人,彻夜无眠。【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
22、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7.补写出空缺部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停杯投箸不能食,(3),病树前头万木春。(4)不应有恨,(5)秋草独
23、寻人去后,(6),雪拥蓝关马不前。【答案】(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拔剑四顾心茫然(3)沉舟侧畔千帆过(4)何事长向别时圆(5)寒林空见日斜时(6)云横秦岭家何在【解析】【分析】忧 拔 斜 秦 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故答案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何事长向别时圆寒林空见日斜时(6)云横秦岭家何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
24、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1)诗歌题为 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 早 字来写的。(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1)首联用 早雾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 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 早字来写。雾浓 鸡未唱 马频财 树色遥藏 泉声暗傍 都是因为
25、早。独 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也都是写 早。(2)如珪 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还很明亮。诗人早起 独 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故答案为:首联用 早雾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 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 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比 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