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篇一:最新人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第1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一些素材来
2、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把握好教学要求。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
3、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 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 和负数所对应的点。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第2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 负 数1课 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
4、例1)。【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 代表什么意思?-3七和3。(2各代表什么意思?)第 3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l o(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2)教师讲解0七的意思。0 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 号):如-3七表示
5、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 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 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2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七,读作三摄氏度。(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第 4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
6、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 的“做一做”第 1 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答案:-1 8 七温度低。【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0 -3 3 (+3)第 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重点难点】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第5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情景导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
7、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新课讲授】1.教学例2 o(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 材 第 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 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 2000,5 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 00,7 3 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3)教师:上述数据中5 00和-5 00意义相同吗?(5 00和-5 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
8、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 和向西走200m、前进 20步和后退25 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第6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2.归纳正数和负数。(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 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 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包括两篇课文,两首古诗,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
9、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题材多样。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憩息,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古诗二首描绘了春天美景,饱含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荷花让我们领略到了荷花的美丽,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珍珠泉一文描述了珍珠泉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第 7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五个部分。【学情分析】本单元课文描写的都是大自然迷人美景,学生容易感悟。但是理解课文中深层次的美,仍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充分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景物,挖掘文本外资源。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先由文中的美
10、景到发现身边的美景,再回到文中感悟,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观性。【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会写出33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2、正确读写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学习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第 8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3、流利地背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和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2、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结合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提高认识美、鉴赏美的
11、能力和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入。1燕子【教学目标】1、会认9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 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9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
12、(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念儿歌 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第1 0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
13、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第一段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第1 1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
14、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进 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第1 2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一 一 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第
15、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齐背第一段。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3、师:一 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第1 3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
16、飞得“轻快”?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 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第 14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读了第三节,我们
17、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6、学生齐唱 小燕子第1 5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7、同学们唱得美,
18、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1、指名读1、3、4自然段。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第1 6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2 )说得很对,那 么
19、“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3 )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3、学习第三句句子。(1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4 )什么叫“赶集”?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一一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
20、热闹的感觉。(5)齐读第三句。第1 7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4、学习第四句。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比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 例6练习二的第1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教学过程:第1 8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一、复习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
21、进率及化聚方法1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米=()厘米2.什么叫做比?3.化简下面各比12:8 10厘米:100厘米2 米:140厘 米 3 米:15千 米 16厘米:90千米二、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 米宽大约6 米第1 9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
22、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教学例4第2 0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 0 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 0 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 0 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 0 米的距离)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 0 厘 米:1 0 米 1 0 厘
23、米和1 0 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第2 1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10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米改写成1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 1000后面的单位 厘米并加上:板书成如下形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第2 2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10:1000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 答: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
24、图时经常要用到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 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似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或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第2 3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最后教师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
25、数形式第2 4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分子也应化简成 1 比如例 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1 0 0 =(2)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 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1)教学例5在比例尺是1:6 0 0 0 0 0 0 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 5 厘米第2 5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第六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