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新高二同步-第06课兼爱(提升训练)(教师版).pdf
《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新高二同步-第06课兼爱(提升训练)(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新高二同步-第06课兼爱(提升训练)(教师版).pdf(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6课兼爱【提 升 训 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当察乱何自起圣人以检天下为事者也B.兄之不尊弟峰爱其室,不爱异室C.现父兄与君若其身故不孝不慈亡有D.犹有大夫之相私家恶得不禁恶而物爱【答 案】A【详 解】全都正确的一 项 是()当:同“尝”,尝试治:治理慈:慈爱盗:偷窃视:看见亡:同“无”,没有乱:扰乱劝:劝说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 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 方 法
2、是 把 所 给 的 词 义 代 到 原 句(原 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正 确。B项,有 误。“盗”,盗贼;“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意思是: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C项,有 误。“视”,对 待,看 待;“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意思是:把父亲兄长和君主看作和自己一样。D项,有 误。“劝”,鼓 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意思是:怎么可以不禁止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间相爱呢?故 选A。2.下列选项中 加点 词 的 意 义 相 同 的 一 项 是()A.圣人以沧天下为事者也 凡检国之道,必先富民B.必知称之所自起 栋风知劲草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国
3、与国不相攻D.治乱者何独不终 其声呜呜缪【答案】A【详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都是动词,治理;B项,名词,疾病;形容词,急剧而猛烈;C项,动词,治疗;动词,攻伐;D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Ao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游翠微峰记(清),辉敬自宁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之,仰视绝壁而已。冈之
4、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排,遂游焉。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少息,为第一巢。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果杲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旁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身,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
5、、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被难焉。(原文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第1自然段写翠微峰的方位、外部形态等,并提及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讲学的地方,为下文张本,表现了作者悲凉的情感。B.第 2 自然段写作者游翠微峰的行程,主要描写作者尚未登上翠微峰顶时游历的过程,方位名词的使用表现了山路的曲折。C.第 3 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攀四“巢”的经过,刻画了山的陡峭、攀登的艰辛,以此衬托九子不凡的情操。D.第 4 自然段作者抒发感慨,表达对九子的敬慕之情,并着重表达了对九子之一的魏际瑞的惋惜之情。【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
6、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A 项,表现了作者悲凉的情感”说法错误。第 1 自然段主要交代了翠微峰的方位、形态等,而提到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讲学的地方目的是引出下文对九子的表述,其中没有蕴含明确的情感态度。故选A。【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
7、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从宁都西城外向北眺望群山,如虎踞般地势险要,两座山峰好像相互依靠着,北峰就是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讲学的地方。距城十里,登山转向西而后向北,经过先前所眺望的如虎踞般险要的南峰,有一座悬崖折向北,有岩石夹着台阶而上,向西拐弯有一座山冈,山冈之西是金精洞,其北边就是翠微峰。沿着山冈前行,有石门和木制的门扇,里面关锁着,抬头仰望原来是一处绝壁。山冈的东
8、边能看到果盒山,还有楼阁,于是我们想返回游览果盒山,木制的门扇被随行者推开,就前去游览。经过石门,旁边有南北崖,相距几尺远,它们相互倚靠着、高高低低互相遮挡。北崖开凿了石阶用以攀登,有三十六级,路到了头,竖起十六级的梯子用以攀上洞穴,那里有木架子可以稍作休息,这是第一巢。再登上二十八级的石级,有个洞穴像个关口阻碍于前,不能停息,这是第二巢。有十七级台阶的是第三巢。有八十三级台阶的是第四巢,都可以在那里休息。到这里才算走出了山崖。阳光灿烂地照射在诸峰之上,诸峰好似互相推移,来回移动。再登上八十三级石阶,平坦的场地上就是易堂,已经毁弃了。易堂北面有一屋,那是魏氏居住的地方,它的旁边没有其他道路,只
9、好沿着原来的道路下来。(参考译文缺少第四段)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与友人论门人书顾炎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高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知纳费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
10、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以二 南 雅 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毅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 著 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
11、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及硅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原文有删改)(注)帖括: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作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对,称“帖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都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是他没有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B.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会像同在一室似的。C.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
12、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他不愿随波逐流,追逐虚名的人品。D.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为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明充分等。【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I)找出原文中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比如B项,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为“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考生理解此句的意思之后,即可判定B项是正确的。再 如D项,“援引典故,列举事实 对应原文第1自然段中的“若乃西汉之传经 和 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两个例子,而 巧作类比”对应原文中的“大匠不为拙工改废
13、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骰率”等。(2)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语段,可以通过分层的方法把握其意义。比如A项,信息来自于第1自然段,但 第1自然段的内容不易理解,而考生可以通过分层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段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感谢友人劝自己招收弟子且表明自己不愿意招收弟子的立场。第二层是用两个事例来说明自己不招收门徒的原因。第一个例子是讲西汉时代经师传授经书的事情,学生能够名扬天下,位至三公,但班固认为这不过是人们走做官谋利的道路所造成的结果;第二个例子是讲孔子的弟子虽然修养很高,尚且学求做官之道。但通过孔子的话“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可知,孔子是感叹专心向学的人难得,并非说没有专心向学的人。由此可见
14、A项中的“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都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故 选A。【点睛】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命题人在命制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往往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曲解文章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利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设
15、置错误。2.遗漏信息,以偏概全。文章的信息比较多,但选项在归纳时却故意漏掉些信息,在细节上设置错误。3.混淆时间,颠倒顺序。选项故意把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混淆或者把事情的先后顺序颠倒等。4.张冠李戴,杂糅事件。把某件事情的主人公说成另外一个人,把几个事件杂糅在一起概述等。5.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把没有发生的事情说成发生的事情,或者故意拔高、贬低人物等,造成错误选项。6.牵强附会,胡乱联系。文章中的两个人或两件事、两种物之间本来没有条件、递进、因果关系,但选项故意将其组合在一起,强加上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参考译文: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
16、心意十分深厚。但是想要我仿效过去的某些先生的做法,招收门徒,树立名声,来显耀于人世,则鄙意是不愿这样干的。比如西汉时代经师的传授经书,学生常常多至千余人,其中地位高的做到三公九卿,稍次的也可以做博士,使所授的学生扬名于世,能不称为光荣么?但是班固却评之日:“这实在是人们走做官谋利的道路造成的结果。”所以即使孔子的弟子,尚且要学求得做官之道。孔子道:“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容易见到的。”而况今日之世呢?当今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其无须依靠经术是很明白的。一年到头所学的不过是应考的时文,倘若问他经书本文,还茫茫然不知道是出于哪里的话,实在是连唐朝帖括之学的这点浅薄的记诵都丢掉了。这种根本不存心
17、治学的风气,相沿不止一代了,何况纳财捐官的制度通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当上府县的教 官!只有贫穷而不能改业的土子,一百人中还有一两个,但又都是读书而急于求事功的一些人,希望速成而得名于世,叫他学五经可不愿学,叫他读陈白沙、王阳明的语录,却很高兴,因为袭取这些东西是很容易的。其中有些小有才华的人,颇喜欢做诗,而现在的那些诗,不用学也可以做得出来。我跑遍天下所见到的诗集和语录的刻本,堆几积案地到处皆是,简直是一片震耳的噪音,而问他们 周南、召南、雅、颂的精义,却是说不出来的。在这样的时代而想贯彻我的主张,有谁肯听从呢?“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
18、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不过学术之在天下,一定会有机会发扬,而古代君子教诲人要学习私心所仰慕的贤者,哪怕彼此相距已有百世之久也好像是同在一室似的。我所著的日知录三十多卷,生平的思想和学业都在这书里,只有多抄写几本,用以分赠同志,也许可以不被害怕这书会妨碍他们的那些人所消毁,而一旦有振作世道的人物出现,得以从我的书里择取一点东西,这也就可以了我一点微小的心愿了。学术的衰败和昌盛,各有其时代的必然,倘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求虚名,那就没有不可以自我勖勉的。鄙陋如我固执地持以不同于当今的先
19、生们的就是上述的原因。高明的您有什么见教呢?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别弟文(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嚼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日:吾家故寒敝也。今日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人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钱。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钱一百,氽米
20、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目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佐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掘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无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走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痞,相替
21、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颠危忧恐过之。管仲告齐桓日: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尔与他人较,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较,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字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跑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原文有删改)(注)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 右 逢 源 莒: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堂阜: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2、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人生的看法就会不同,对生存现状的满足程度也会不同。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D.作者认为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赡养父亲,若能在天地间建立功名,使姓氏、名字流传不朽,也会使父亲含笑九泉的。【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
23、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主要叙述了自己与弟弟当年生活的艰难,并且说如今弟弟的生活虽然还很苦,但比起当年已经十分好了。作者最后还说“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因为人生际遇不同,对现实的满足感也就不同。故该项正确。B项,由原文中的“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可知,“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是别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该项错误。C项,结合文章第3自然段的内容可知,该项正确。D项,由原文中的“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字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可知,该项正确。故 选B。【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
24、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嚼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
25、,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我心疼母亲的勤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学年 人教部编版 新高 同步 06 兼爱 提升 训练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