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含答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15题)一.选 择 题(共 15小题)1.(2022合肥模拟)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无现象,然后加入氯化钠溶液,Imin后气球膨胀,8min后打开止水夹,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D.此实验能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2.(2021秋澄海区期末)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有关量与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o-o1-C,时间 D.时间3.(2021秋
2、龙凤区期末)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是()4.(2021秋廉江市期末)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气球 硬质玻璃管拈 至 一 拈 至 一-v ill m A.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实验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小C.若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是40m L,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20m 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12m L,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D.装置二设计优于装置一,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完全耗尽5.(2021秋武昌区期中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改进实验,实验前甲装置内空气体积为30mL(盛装细铜丝的玻璃管中空气忽略不计,且铜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乙装置中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体积分别为15mL和25mL。下列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橡胶塞铁架台-硬质玻璃管I铜粉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 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24mL和8mL 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小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m 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共同要求若实验非常成功
4、,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5 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A.B.C.D.6.(2021秋蔡甸区期中)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数据采集器-传感喜 _ _ _ _ _ _ _ _ _ _红磷温度浓度关于以上实验,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氧气已全部被消耗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红磷有剩余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红磷无法继续燃烧t2后氧气浓度略微上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止水夹右侧导管中的空气进入了集
5、气瓶中 从红磷燃烧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液面一直升高 实验中红磷可用铁丝来代替A.B.C.D.7.(2021秋海州区期中)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用红磷燃烧、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其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己知:实验前K i、K2、K3均关闭)B.红磷和蜡烛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C.将红磷、蜡烛点燃,同时伸入到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分别打开K i、K3或 K2、K3各一段时间后,进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水量相同D.若将K i、K2打开,再将点燃的红磷、蜡烛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 3,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流入两
6、个集气瓶中,且水量相同8.(2020秋凌海市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的 18X1801nm 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图 I 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图 I 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若 图 I 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按 图 II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按 图 II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
7、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有()A.5 个 B.4 个 C.3 个 D.1个9.(2019秋青山区校级月考)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臼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若集气瓶中无水,会导致实验结果值偏小: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 70mL;该实验还可以得出空气是混合物的结论。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8、)A.B.C.D.10.(2019常州模拟)在 图 1所示装置中燃烧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 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有氧气被消耗C.c 点时打开了止水夹D.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1 1.(2 0 1 8 秋惠山区期中)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 图 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图 二A.图 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使实验结
9、果更精确B.图 2中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Z曲线可以表示温度,丫曲线表示氧气浓度C.图 2中 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D.从图2中看出到达反应时间9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1 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空气的成分探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示:通常条件下,白 磷 与 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 空气,连接装置。(2)打开弹簧夹K i、K 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 i m
10、L。(3)关闭弹簧夹K i、K 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观察到白磷燃烧。(4)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K 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 2 m 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VmL气体医用输白磷一 液 袋 肉!皑 住 杯A.V2mL是空气中已反应的氧气之外的气体的总体积(%-%)B.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V1 X100%C.若白磷的量不足,会导致V2的读数偏大D.此实验尾部还需要增加尾气处理的装置13.(2021秋永善县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弹普夹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5B.实验前一定要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红磷燃烧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适当过量14.(2021广东一模)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C.三个实验中均为氧气过量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15.(2020秋魏县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开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12、分数”的探究实验,并分别将压强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与实验装置相连,精确地记录了集气瓶内压强变化和氧 气 的 体 积 分 数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曲 线,则 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是()器强感压传水器据感氧 气,体积分 数 20 15065O11S数传A.压强开始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B.瓶内压强最终变小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气体减少C.该条件下,不能用硫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D.实验表明红磷燃烧将瓶内氧气完全耗尽了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15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择 题(共 15小题)1.(2022合肥模拟)某小组利用如图装
13、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无现象,然后加入氯化钠溶液,Imin后气球膨胀,8min后打开止水夹,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D.此实验能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铁生锈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答】解:A、Imin后气球膨胀,说明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导致气体膨胀,该选项正确
14、。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先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无现象,然后加入氯化钠溶液,Imin后气球膨胀),该选项正确。C、此实验不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该选项不正确。D、此实验能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即气体减少的体积和反应前总体积之比即为氧气含量,该选项正确。故选:Co【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2021秋澄海区期末)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有关量与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oA 01-一c.时间 D.时间【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
15、【分析】根据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B、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氮气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错误。D、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
16、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而不是增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3.(2021秋龙凤区期末)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是()铁夹【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
17、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图中装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故选项错误。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活塞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图中装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故选项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装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故选项错
18、误。D、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白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同时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更环保,图中装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C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1秋廉江市期末)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A.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实验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小C.若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是40m L,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20m 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1
19、2m L,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D.装置二设计优于装置一,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完全耗尽【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结论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铜粉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注射器的活塞向内移动,通过注射器移动的体积测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 A 正确;B、反应过程存在放热过程,温度对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影响较大,所以应等到降低至室温后,再去读数,实验结果才可准确,所以B 正确;C、根据氧气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
20、规律判断,空气体积应该是密闭容易内所有的空间体积,所以空气总体积为60m L,消耗氧气体积为12m L,所以反应后注射器体积应该是8 m L,不 是 12m L,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 0%,所以C 错误;D 主要观察两套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说明其优越性,装置一中铜粉堆积于试管底部,底部的铜粉无法通过空气,另外其气球在上部,不利于空气的流通,而装置二中,铜粉往前放置一段距离,可以保证空气充分接触铜粉,另外气球是与装置平行装备,利于空气的流通,故装置二比装置一有优越性,所 以 D 正确;故选:Co【点评】对实验的改进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时;要从题目本身的分析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先分析后解答具体的
21、问题,即分析要有针对性。5.(2021秋武昌区期中)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改进实验,实验前甲装置内空气体积为30mL(盛装细铜丝的玻璃管中空气忽略不计,且铜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乙装置中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体积分别为15mL和 25mL。下列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 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24mL和 8mL 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小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 m 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
22、得成功的共同要求若实验非常成功,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可 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A.B.C.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加热时铜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答】解: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是因为加热时气体膨胀,导致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球变小,该选项正确;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30mL-30mLX?=J.
23、24mL 和 15mL-(15mL+25mL)X 5=7 m L,该选项不正确;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大,该选项不正确;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 m 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是因为30mL空气中的氧气体积是6m L,注射器刻度应该减小6 m L,而注射器内空气为5 m L,该选项正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共同要求,该选项正确;工若实验非常成功,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亏,该选项不正确;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该选项正确。故选:Ao【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化学 复习 挑战 压轴 选择题 空气 组成 测定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