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出师表》全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人教版《出师表》全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出师表》全解.pdf(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人教版 出师表全解杨树一、出师表原文.2二、出师表重点实词.3三、出师表字音、字形.3四、出师表词释义.3五、出师表通假字.5六、出师表多义词辨析.5七、出师表特殊句式.6八、出师表词类活用.7九、出师表词语古今异义.7十、出师表译文.8H、出师表成语.9十二、出师表重点句子翻译.10十三、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11十四、对诸葛亮的评价.11十五、先主敕后主遗诏.12十六、文中的几位蜀国大臣.12十七、出师表要点.13十八、出师表时代背景.14十九、出师表中心思想.14二十、出师表难句例解.14二十一、出师表结构分析.17二十二、出师表写作特点.18二十三、出师表赏析.20二十四、出师表中的
2、 桓、灵”二帝.24二十五、忠诚与智慧.25二十六、易中天评诸葛亮.27二十七、出师表主题辨.33二十八、出师表中“以 的用法.34二十九、出师表的结构艺术.35三十、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论辩艺术.36一、出师表中的情感美.38三十二、千古说孔明.41三十三、诸葛亮散文三则.45三十四、丛林边的那一家.48三十五、出师表作文.56三十六、出师表中考题.57一、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
3、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
4、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诚善道,察纳雅言
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二、出师表重点实词布衣:平 民。躬耕:亲自。以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义:适宜、恰当。宫中:皇宫中。府中:朝廷中。陟(奖)罚(惩 罚)臧(善)否(恶)。开IJ:罚。遗:给予。夙夜:早晚。弩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诚(询问)善道,雅 言(正 言)之 理:治。三、出师表字音、字形崩(bng)殂(cU)妄自菲(的i)薄(b 6)陟(zhi)罚臧(z3ng)否(p i)昭 费 祎(河 以遗(w即陛下裨(bi)补阙(qu可漏淑(shii)均 晓 畅 和 睦(mCi)
6、倾(qing)颓(tu i)躬(g6ng)耕 卑 鄙(b i)猥(w爸i)驱 驰 倾 覆 二 十 有(y6u)一 年 夙(sii)夜 泸(Id)庶竭鸳(n可钝(d iin)斟(zhn)酌(zhu6)彰 咎 咨(zT)域(z6u)善道遗诏(zhao)涕零四、出师表词释义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先,对己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中道:中途,半路上。崩殂: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益州,汉代州名,为蜀据地,其
7、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疲弊:困苦衰弱。诚:实在,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秋:时刻,时期。不懈于内:在朝廷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懈,松懈。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在外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于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身,自身,自己。追:追念,怀念。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意见。开张,开放,扩大。圣,对皇帝的尊称。光:光大,发扬。遗德:遗留下的美德,指刘备敬贤礼士,广开言路等美德。恢弘:扩展,发扬。恢,广大,宽广。弘,大。这里用作动词,又写作“恢宏”。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意思是
8、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妄,胡乱。菲薄,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合道理。引,称引,引证。喻,譬喻。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塞:堵,阻隔。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指朝廷中的官员。刘禅即位,命诸葛亮开府治事。陟罚臧否:陟:迁升,提升。本义是登山或登高,“提升”是其引申义。臧:善。这里用作动词,褒扬。否(P i):恶。这里用作动词,责备。作奸犯科:干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奸,邪恶不正。科,律条,法令。为:做,行。付:交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其种事情的官员,即主管部门。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谓之有司。侍中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均为皇帝近臣。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
9、董允。良实:贤良忠实。志虑:志虑:志向和心思。忠纯:忠贞不贰。是以:以是,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悉:全,都。咨:询问。裨:弥补。阙:缺点,错误。贞良死节之臣: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驱驰:奔走效劳。尔来:那时以来。不毛:不 长 草(的地方)。鸳钝:比喻才能平庸。鸳,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损:除去。益:兴办、增加。彰:表明、显扬。咎:过失。E取:询问。雅言:正言。五、出师表通假字 必 能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六、出师表多义词辨析以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
10、大事也:介词,把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介词,表时间以塞忠谏之路:连词,以致以光先帝遗德:介词,用来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在之忠志之士:助词,的欲报之于陛下也:代词,先帝的殊遇遗以光先帝遗德:动词,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所以此先帝所以兴隆也:连词,表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介词,用来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大业不效则治臣之罪:名词,功效七、出师表特殊句式判断句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1、此 皆 良 实 这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也”,判断句标志:1、亲贤臣,远小
11、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倒装句状语后置:1、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 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译文:在乱世中保全性命。2、临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译文: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省略句省略主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臣”。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八、出师表词类活用以光光帝遗德:一 般
12、“光”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深入不毛:一 般“毛”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长庄稼恢弘志士之气:一 般“恢弘”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发扬亲贤臣:一 般“亲”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和亲近远小人:一 般“远”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和疏远此皆良实:一 般“良实”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摆除奸凶:一 般“奸凶”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九、出师表词语古今异义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引喻失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不宜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只 有“异”起表义作用,“同”只起陪衬作用。今义:不同与相同。未尝不叹息痛
13、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当奖率三军: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奖励、嘉 奖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十、出师表译文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困苦穷乏,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别的知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实在应该开扩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
14、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而不应当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称引譬喻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赏罚褒贬,(标准)不应当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扬陛下平正明察的治理,而不应当袒护私情,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律。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他们都忠良信实,精神思想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全部拿来跟他们商议,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本性善良,行为公正,对军事精通熟练
15、,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全部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致,好的差的都安排得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正诚信,而且能为保全节操而死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不在诸侯中谋求扬名。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薄,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把当今的大事(
16、拿来)询问我,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遇到兵败,在败军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先帝)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至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扫除奸诈凶恶的人,恢复汉室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无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祐、董允等
17、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大业,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暴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 问(治国的)好方法,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我就感恩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十一、出师表成语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
18、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十二、出师表重点句子翻译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
19、、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
20、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十三、诸葛亮生平大事年
21、表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
22、出师表。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十四、对诸葛亮的评价1、陈 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扶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
23、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2、裴 松 之 三国志注引 袁子日: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十五、先主敕后主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 君(人名)至“,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 读 汉书 礼
24、记,闲暇历观诸子及 六韬 商君书,益人意智。闻 丞 相 为 写 申 韩 管子 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引 自 诸葛亮集十六、文中的几位蜀国大臣1、蒋 琬(即表中提到的“参军”):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为人和顺,曾为广都长。诸葛亮曾称赞他是“社稷之器”。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 卒,琬为尚书令。延 熙 九 年(2 4 6),病卒。2、费:字文伟,江夏人。后主即位,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特命同载。曾多次奉命使吴。亮死后不久,代蒋琬为尚书令。延 熙 十 五 年(2 5 2)开府。次
25、年被魏刺客杀害。3、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蜀名臣董和之子。曾为太子洗马,后迁黄门侍郎。亮北伐时,允为侍中,统宿卫亲兵。曾止后主纳妃,辞封土。多次斥责宦官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 熙 七 年(2 4 4),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副贰。九 年(2 4 6),卒。蜀人称诸葛亮和上述三人为“四相”。4、陈 震(即表中提到的“尚书”):字孝起,南阳人。刘备任荆州牧时,曾辟为从事建 兴 三 年(2 2 5),入拜尚书,奉命使吴。诸葛亮曾说:“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5、张 裔(即表中提到的“长史”):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为巴郡太守,后为益州太守。亮出汉中,裔以射击校尉领留府长史。建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师表 初中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