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pdf
《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备考复习资料)第 1 页,共 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德阳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3 分,共 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缅 怀(m i总 n)东 皋(g do)雕 镂(l ou)触胪相接(z h ou)B.呢 喃(n A n)瓦 楞(l en g)带 挈(qi)低偻提携(l u)C.阎 王(y
2、A n)崩 塌(t an)冗 杂(r on g)阡陌交通(qian)D.贮 藏(z h il)羸 弱(1 瓦)伶 仃(l in g)怏怏不乐(yan g)【答案】D【解析】【详解】A.触胪相接(z h ou)-z h u;B.带 挈(qi)-qie;C.崩 塌(t an)-t a;故选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抖擞热忱视察明知故问B.蜿蜒辱没炼达自圆其说C.凋零心绪枝节随身附和D.铸就炊烟振撼如雷贯耳【答案】A【解析】【详解】B.炼达练达;C.随身附和随声附和;D.振撼-震撼;故选A o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电影发布会上,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
3、 0 多年前的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第2页,共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B.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现在己逐渐散佚,令人痛心疾首。C.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D.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参赛者们正襟危坐,挥桨竞渡,斗志昂扬,“逐浪”端午。【答案】D【解析】【详解】A.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这里用来表达悔恨的心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浅尝
4、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与龙舟联赛时所描写的“挥桨竞渡,斗志昂扬”这一语境不符。故选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贵州威宁地区每年入冬时节的“烤茶”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抵御山区冬季严寒。B.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牢记前辈学者的嘱托,坚守大漠四十余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奉献了他们的青春。C.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D.近年来,有些地方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成为是否
5、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热度的重要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A.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主要方法”;C.语序不当,应 该 将“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与“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位置互换:D.两面对一面,去 掉“是否”;故选B。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 项 是()A.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第3页,共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 诫子书 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杜甫 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
6、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C.金色花选 自 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吉檀迦利 自由颂 园丁集 飞鸟集等。D.梅岭三章选 自 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答案】C【解析】【详解】C.泰 戈 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 吉檀迦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等。获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自由颂不是泰戈尔的诗集。故选 C。6.德阳市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活动即将举行。本次活动展出的作品创意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全市
7、中小学生艺术实践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内容符合主题,语言凝练,有宣传效果,不超过18个字。【答案】示例:美育实践生根校园,创意作品结出硕果。【解析】【详解】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本题的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从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如:展现艺术文化风采,构建和谐特色校园。答案是多元的。二、现代文阅读(34分)(-)(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上海、吉林等多地疫情发生期间,网
8、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出现了很多谣言。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对中央要求的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产生很大干扰,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动态清零”攻坚战。谣言之所以能以假乱真蛊惑人,有其内在奥秘。只有弄清谣言生成、传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谣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信息黑洞的存在。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经常是根据印象而不是事实对其进行判断。当某一事件被公众关注,此时又没有真实信息的补给,谣言就出场了。等到谣言成为满天飞絮的时候,再有真相出现
9、,为时已第4页,共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晚。也就是说,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疫情背景下,谣言极易滋生和传播,引 发“信息疫情”。“信息疫情”往往与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们对于风险的扭曲、失真认知有关。互联网编织起来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得谣言传播甚为方便。因物理媒介的广泛互联,人们对疫情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因为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无法判断自己关注的信息的真伪,容易引发心理恐慌,又进一步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于是,一则谣言从起飞到落地,不需要费多少周折,即可释放出巨大的“信息噪音”。有三类人群容易成为谣言易感人群。第一类是青少年,他们缺乏知识积累、
10、人生阅历和社会经脸,是不实信息的易感人群。第二类是老年人,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较弱,往往依靠积累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选搽、判断信息的依据。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训练,这类易感人群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会弱一些,也就容易被谣言捕获。对谣言进行“反制”是必要的,首先是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不管是谣言制造者还是传播者,也不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他们的现实行为违反了法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明确行业红线和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自媒体的责任意识,解决自媒体责任缺位问题。同时也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没有人天生就
11、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绝对不是像口红一样的装饰品,而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此次由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几个城市的疫情,是对公众媒介素养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媒介素养的提升,仅靠个人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专业机构,特别是专业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摘 编 自 光明日报2 0 2 2年4月2 8日,作者张涛甫,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谣言的三类易感人群要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B.对谣言进行“反制”需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C.预防谣言产生和传播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D.破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防止谣言蛊惑人。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2、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上海、吉林等地发生疫情期间产生了很多谣言写起,引出了论题。B.文章第段提到的美国社会学家特 希布塔尼关于谣言的看法属于事实论据。C.文章第段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 疫情”比 作”前所未有的考试”。D.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先从现象和危害写起,再具体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措施。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谣言”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中,美国传说曾做过费米助手的寒春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第 5 页,共 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B.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反动派说李公仆先生被暗杀是因为“桃色事件”。C.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妻子、妾和客人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
13、。D.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人说鲁迅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藤野先生提前泄漏了题。【答案】7.D 8.B 9.C【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A.“对谣言的三类易感人群要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是解决谣言的措施:B.“对谣言进行 反制需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是解决谣言的措施;C.“预防谣言产生和传播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是解决谣言的措施: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
14、段从上海、吉林等地发生疫情期间产生了很多谣言写起,引出文章的论题:第段主要写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第段主要解释在疫情背景下,谣言为什么更极易滋生和传播,引 发“信息疫情”;第段主要写三类谣言易感人群;第段主要写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对谣言进行“反制”;第段主要写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提升的途径。D选 项“破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防止谣言蛊惑人”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可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D o【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第 段“美国社会学家特 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
15、,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引用特希布塔尼对谣言的看法是对谣言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这是道理论据,此选项“美国社会学家特 希布塔尼关于谣言的看法属于事实论据”说法错误;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寒 春(1 9 2 1 2 0 1 0)本名琼辛顿,美国女物理学家。1 9 4 8 年来华定居,长年投身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她曾于2 0 世纪4 0 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实验室做费米的助手,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曾做过费米助手的寒春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这是美国传出来的谣言,因为不相信中国能独立研制出原子弹;B.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后
16、,企图在人民面前掩饰他们的罪行,造谣说李公朴被暗杀是第 6 页,共 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因 为“桃色事件”。所 以“反动派说李公仆先生被暗杀是因为 桃色事件”是谣言:C.根 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当邹忌问他的妻子、妾和客人他和徐公哪一个更美,他们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所 以“邹忌的妻子、妾和客人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不是谣言;D.日本的“爱国青年”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所以就造谣说鲁迅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藤野先生提前泄漏了题;故选
17、C。(二)(共 10 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电视剧 火红年华两度在央视播出,让全国观众领略了“三线精神”诞生地四川攀枝花的“根”与“魂”。这部剧的拍摄地大多选址于攀枝花市西区,剧中充满年代感的红砖房、蜿蜒曲折的背水小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备荒备战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时期,西区是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和能源基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区兴建起攀枝花市第一座厂矿,开办起该市第一家商场,遗留了大量的“三线”工业遗存,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遗产是宝贵的。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借力”,逐渐让“三线”遗产有了新的定义,并转变成为资源。据攀
18、枝花市西区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介绍,依托攀枝花“三线”建设干部学院西区分院,西区先后打造了“习风园”“初心园”和宝鼎陵园等“三线”教育基地,基地创新推出集理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于一体的“三线”教育培训课程,开 设“苏铁讲堂”,推 出“访谈式教学党性教育”培训模式。精心打造出“背水小道”VR体脸式教学项目,开 辟“三线建设实景公园”“三线建设体验基地”“三线事迹现场教育”等特色教学线路。随 着“三线”研学旅游线路日趋成熟,西区成功与三家旅行社开展合作,签订了“三线”研学旅游项目合作协议。(摘 编 自 四川日报2022年 4 月 11 0,有删改)注:“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
19、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材料二第7页,共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以上图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 0 2 1)整理)材料三(2 0 2 1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数据来看,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2 8 岁,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各个年龄段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5 0 岁以上老年人偏向以跟团游形式重走红色景点,“红色景点+山水名胜/人文景区”组成的线路产品
20、最受他们青睐。而从年轻游客偏好来看,他们更热爱以自由行方式打卡城市红色景点。例如在长沙,“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成为许多年轻游客的“标配”行程。亲子家庭最喜欢的是逛红色旅游区目的地。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文化景区景点都逐渐成为家长们“寓教于游”的红色课堂。除此之外,红色研学游也受到越来越多亲子家庭游客欢迎,“广州5 天4晚”游学之旅,包含广州起义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景点参观,带孩子们参与历史海报制作,进入军营体验生活。通过研学之路,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情怀,感受红色文化。(摘编自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文字有删改)1 0.对材料二的图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21、20 21 年,以 8 0 后、9 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赴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比例过半。B.20 21 年,喜欢和朋友同学、家人孩子一起踏上红色之旅的旅行者占六成以上。C.部分旅行者喜欢一个人旅游的自由自在,近年来独行游客的比例已超过情侣。第8页,共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D.2019年至2021年间,23 天 的“红色旅游”是最受游客们欢迎的旅游方式。1 1.根据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 力“三线建设”资源,推动做强“三线建设”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西区“三线建设”红色文旅特色日渐凸显。B.旅行方式呈多样化,老年人都爱跟团、年轻人爱打卡、亲子家
22、庭寓教于游,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C.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年轻人愿意去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实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D.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渐成常态,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形式上需要不断创新,可以借用文化、科技、教育等元素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12.“5.12”地震后,德阳各区(市、县)都有特殊党费援建的学校。请利用攀枝花市“三线”特色文旅建设的经验,以“康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为特殊党费援建学校的红色文旅方案提出建议。【答案】10.B 11.B12.示例:对“特殊党费援建学校”资源借力,让“特殊党费援建学校”产生新的定义
23、,并转变成为文旅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旅游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可以借用文化、科技、教育等元素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如打造“特殊党费援建学校”教育基地,推出地震相关知识教育培训课程、开设以“康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讲堂、打造体验地震项目,VR再现援建过程,与旅行社开展合作,签订研学旅游项目合作协议等。【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图文转换。A.根据材料二图1 所示,80后占26%,90后 占 19%,和起来所占比例是4 5%,与题干中所表述的“以 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赴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比例过半”不符。C.根据材料二图2 的标题“2021 红色旅游出行人群分布”可知,
24、图示只展示了 2021年的数据,题 干 中“部分旅行者喜欢一个人旅游的自由自在,近年来独行游客的比例已超过情侣”表述没有指明是2021年,故表述有误。D.根据材料二图3 所示,2019年 2-3 天“红色旅游”游玩天数低于4-5 天游玩天数,与题干中表述的“2019年至2021年间,23 天 的 红色旅游是最受游客们欢迎的旅游方式”不符。故选Bo【11题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辨析。第 9 页,共 22页考试复习备考资料一考试习题训练B.“老年人都爱跟团”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50岁以上老年人偏向以跟团游形式重走红色景点”可知,题干中表述的“老年人都爱跟团”过于绝对。故选B。【12题详解
25、】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和运用。根据材料一第段“遗产是宝贵的。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通过对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 借力,逐 渐 让 三线遗产有了新的定义,并转变成为资源”可知,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借用现有的遗产,开发旅游项目是根本。根据材料一第段“依托攀枝花 三线 建设干部学院西区分院,西区先后打造了 习风园 初 心 园 和 宝 鼎 陵 园 等 三线教育基地,基地创新推出集理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于一 体 的 三线教育培训课程,开设 苏铁讲堂,推出 访谈式教学党性教育培训模式”可知,可开展一些以“康续红色血脉”为主题具体的活动和项目,其中项目内容可以联合利用教育、科技、互联网等资源。根据材料二的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川省 德阳市 中考 语文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