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花生霉变 B.铜丝折弯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N a C l B.C a O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纸张燃烧 D.铁的生锈C 2 H 5 0 HD.C a(O H)2稀释浓硫酸熄灭酒精灯4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大理石瓷砖B.塑料水管 C.棉花D.黄金面具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身体严重缺乏碘元素易得甲状腺肿大B.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蒸煮后可继续食用C.钱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D.油锅起火可放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油的着火
2、点6 .测得一些物质的p 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肥皂水:p H =1 0.2 B.唾液:p H =6.8C.柠檬汁:p H =2.5 D.洗涤剂:p H =1 2.27 .2 0 2 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B .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有益C.p 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H2 B.锌元素:ZNC.镁离子:Mg+2 D.一个氧气分子:029.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一一分子构成不同B.打开
3、浓盐酸有白雾HQ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水分子混合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一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增大10.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一一灼烧后闻气味B.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一一将锌片和铁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C.检验氢气纯度一一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D.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一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或通过实验不能得出该结论的是()编A B CD号浓氨n实验设计璃红酚溶/2mL5%H2O2溶液一三国 一MnO:m实验 化学
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探究甲烷的组成MnOz是H2O2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结 质量不变 中含氢元素 反应中的催化剂论A.A B.B C.C D.D12.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19页A.2 0 n t,将3 1.6 g K N C)3 溶于5 0 g 水中,可得到8 1.6 g 溶液B.N a C 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 N O 3 大C.4 0。(:时,K N C)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3.9%D.将6 0。(:时2 1 0 g K N()3 饱和溶液降温至2 0 汽,析出K N O 3 晶体7 8.4 g1 3.如图是室温下稀
5、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 H 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c 点时,溶液中的N a+个数大于C 1 一 个数C.往c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石蕊变红D.a 点到b 点p H 变化的原因是H+和O H-发生反应1 4.F e 2(S C)4)3 溶液用于脱除M S,并由反应H再生,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S、0 和F e 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理论上每生成1 6 g S,不需要再次补充F e 2(S()3C.理论上每生成3 2 g S,同时有3 2 g o 2 参与反应D.反应 n 的方程式为:4 F e S
6、04+2 H 2 s O 4 +O2=2 F e2(S O4)3+2 H2O1 5.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生石灰氯化钠小苏打聚乙烯氢氧化钠,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 用 作 厨 房 调 味 品 的 是;(2)可 用 来 干 燥 食 品 的 是:(3)可 用 作 塑 料 薄 膜 的 有 机 物;(4)可 用 于 治 疗 胃 酸 过 多 症 的 盐。16.为应对气候问题,中国力争2 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涉 及“排放”和“捕集”两个方面。(1)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2)“碳捕捉”:在一定条件下,可将C O
7、 2和小反应生成C H4和出0,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框中将微观粒子补充完整:(3)写一种你认为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 o17.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中一种现代造纸流程如图所示。原料:树、竹、草加纯碱或烧碱步骤1捣碎 操作a步骤2 步骤3(固 体 舔 物)若 纸步骤4废液(1)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组成用(C 6Hi o 05)n表示,(填“属于”或“不属)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将浓硫酸滴在纸上,纸张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填性质);(2)步骤2中捣碎的目的是;(3)经检测造纸厂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可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请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该 原 理。
8、第4页,共1 9页18.将30g镁和铁的混合物加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溶液质量增加了2 8 g,将反应后溶液蒸干,得 到 固 体 的 质 量 为。19.氮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钱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请回答:(1)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生长过程中缺氮元素,需施加氮肥,可选择下列物质A.KC1B.NH4clC.CO(NH2)2D.液氮(2)请 谈 谈 使 用 化 肥 的 好 处 与 过 量 使 用 带 来 的 不 良 影 响(各一点)。20.含氟牙膏中摩擦剂的种类对氟化物能否
9、有效预防齿有较大影响。如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剂成分可能为碳酸钙、水合硅石(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请设计实验将牙膏中摩擦剂与牙膏中的其它成分进行分离,并验证摩擦剂成分。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甲 乙 丙a b(1)写 出 编 号 为 的 仪 器 名 称;(2)用稀硫酸和锌粒来制取氢气时,应 选 用 的 发 生 装 置 是:若用丙装置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丙 中 盛 放 的 液 体 试 剂 是;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22.茶垢清洁齐I(信息如图1所示)能快速清除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主要成分:过碳酸钠
10、(化学式:2 NaiCOs 3 比6)去渍原理:过碳酸钠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俗称 苏打)和过氧化氢图1问题一: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有生成氧气?实验I: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不复燃。实验口:取三份等量的实验I 中的溶液,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按图2 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1)实 验 I 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问题二: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实验
11、m:取图3 中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图3丙试管内溶洒足量试剂X滤液酚猷溶液过滤 溶满M【交流表达】(1)加入试剂X 的目的是 O(2)溶液M呈 _ _ _ _ _ _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反思总结】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硬度较小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请解释原因2 3.氢氧化钠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碱液。现要将质量分数为3 0%的5 0 0 g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为1 0%,需加多少质量的水?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 O?和NE为原料
12、合成尿素 C O(N H 2)2 是固定和利用C O2 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O2 +2 N H3=C O(N H2)2+也0.试计算:(1)尿素中C、0、N、H 四种元素的质量比(直接写出答案).(2)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 2 0 t 尿素,可固定的C O?的质量为多少.第6页,共1 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花生霉变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铜丝折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铁的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o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3、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D【解析】解:A、N a Q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C a 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C 2 H 5 0 H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D、C a(0 H)2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选项正确;故选:D o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
14、】A【解析】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
15、纤维和合成橡胶,只有塑料水管属于合成材料,故 B 正确。故选:Bo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知识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合成材料是解题关键。5.【答案】A【解析】解:A、身体严重缺乏碘元素易得甲状腺肿大,故 A 正确;B、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经蒸煮后也不会被破坏,因此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 B 不正确;C、钱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会释放出氨气,导致镂态氮肥的肥效降低,故 C 不正确;D、炒菜时油锅起火可放入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温度,油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性质,一般不能被改变,故 D 不正确。故选:Ao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霉变食品中富含有毒的黄曲霉毒素
16、来分析;C、根据铁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6.【答案】C第8页,共19页【解析】解:A、肥皂水的pH=1 0.2,大于7,显碱性。B、唾液的pH=6.8,小于7,显酸性.C、柠檬汁的pH=2.5,小于7,显酸性。D、洗涤剂的pH=1 2.2,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Co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
17、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A、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B、雾霾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所以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不利,B错误;C、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两,C正确;D、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的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故 选:Bo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分类处理垃圾;建设场馆可持续利用;变风力、光伏为绿电;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 于“三废”的处理问题,
18、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8.【答案】D【解析】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B、当元素符号由两个元素符号组成时,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故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 n,故选项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 g2+,故选项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五氧化二磷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P2O5,表示多个该分
19、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氧气分子可表示为。2,故选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9.【答案】B【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B、打开浓盐酸有白雾,是因为HC1分
20、子运动到空气中与水分子混合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答案】B【解析】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海南省 琼海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