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pdf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pdf(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1、本章前两节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尝试了用定义法求三角函数s in a、cos a、ta n a值,并用推导了 30,45,6 0 的三角函数值。2、学生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平方运算,对科学计算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二、教学任务分析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例如解决测量类的应用问题,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一般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计算?二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怎样求对应的角度?为此,本节第一课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s in a、cos a、ta n a的值,第二课时,学习
2、在已知三角函数值时求相应的角度。解决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解决了具体计算上的困难,而且使解应用题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掌握了用科学计算器求角度,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意义,对于理解sin a、cos a、tan a的值/a之间函数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起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2.沟通问题的已知与未知事项,进而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在具体的情境中,用三角函数刻画事物的相互关系.3.在求上升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的
3、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4.运用三角函数方法,借助于图形或式子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数学方法(三角方法)科学性、完美性的认识。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会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相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随堂练习、活动与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 一 环 节 情 境 引 入活动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知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事项。问
4、题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 2 0 0米,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N a=1 6 ,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在 R t A A B C 中,/a =1 6,A B=2 0 0 米,需求出 B C.根据正弦的定义,s i n l 6=黑=黑,AB 200/.B C=A B s i n l 6o=2 0 0 s i n l 6(米).活动目的:由实际问题引出利用三角函数计算的必要性;为了计算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需 要 求 出1 6角的三角函数值,由此引出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实际教学效果:因为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学
5、生能根据之前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B C、A B、s i n l 60三者的关系,而这里的s i n l 6学生不知道怎样计算,由此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产生探索的欲望。第 二 环 节 探 索 新 知活动内容:2 0 0 s i n l 6米中的“s i n l 6”是多少呢?我们知道,三角函数中,当角的大小确定时,三角函数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随着角度的确定而确定.对于 特 殊 角 3 0、4 5、60 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和含这些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而对于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求出这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
6、角函数值呢?1 .用科学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要 用 到 圆 和 国 键.例 如 s i n l 60 ,c o s 4 2 0 ,t a n 85 和 s i n 72 3 8 2 5 的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多媒体演示)按键顺序显示结果s i n l 6s i n l 6=0.2 75 63 73 5 5c o s 4 2 国 CD目c o s 4 2 0 =0.74 3 1 4 4 82 5t a r)85 画O U)目t a n 85=l 1.4 3 0 0 5 2 3s i n 72 3 8 2 5 国 函 回 函 囱 国 目s i n 72 3 8
7、 2 5=0.95 4 4 5 0 3 1 2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计算器按上述按键顺序计算s i n l 6,c o s 4 2 ,t a n 85 ,s i n 72 3 8z 2 5 .看显示的结果是否和表中显示的结果相同.(教学时应注意不同的计算器按键方式可能不同,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值的方法)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1 0 个数位,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个约定.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计算器求得 B C=2 0 0 s i n l 6
8、 5 5.1 2 (m).2 .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有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多媒体演示本节开始的问题: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 2 0 0 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N 8=4 2 ,由此你能想到还能计算什么?学生思考后,有如下几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可以计算缆车从B点 到D点垂直上升的高度.方案二:可以计算缆车从A点到D点,一共垂直上升的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出结果(1)在R tA DB E中,N B =4 2 ,B D=2 0 0 m,缆车上升的垂直高度DE=B Ds in4 2 =2 0 0 s in4 2 川1 3 3.8 3(米).(
9、2)由 前 面 的 计 算 可 知,缆 车 从A-B-D上 升 的 垂 直 高 度 为B C+DE=5 5.1 2+1 3 3.8 3=1 8 8.9 5 (米).(3)在 R tA B C 中,N a =1 6 ,A B=2 0 0 米,A C=A B c os l6 2 0 0 X0.9 6 1 3=1 9 2.2 3(米).在 R tA DB E 中,N B =4 2 ,B D=2 0 0 米.B E =B D c os 4 2 心 2 0 0 义0.7 4 3 1=1 4 8.6 3(米).缆车从A-B D移动的水平距离为B E+A C=1 9 2.2 3+1 4 8.6 3=3 4
10、0.8 6 (米).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实际问题中用计算器求锐角函数值的过程。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学会了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并解决含有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小组交流、讨论,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感受到科学的方法与科学计算工具结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第 三 环 节 随 堂 练 习活动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多媒体演示).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s in5
11、6 ;(2)s inl5 4 9 ;(3)c os 2 0 ;(4)ta n2 9 ;(5)ta n4 4 5 9 5 9 ;(6)s inl5 +c os 6 1 +ta n7 6 0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看哪一组既快又准确)答案:(l)s in5 6 -0.8 2 9 0;(2)s inl5 4 9 =0.2 7 2 6;(3)c os 2 0 0.9 3 9 7;(4)ta n2 9 0.5 5 4 3;(5)ta n4 4 5 9 5 9 -1.0 0 0 0;(6)s inl5 +c os 6 1 +ta n7 6 0.2 5 8 8+0.4 8 4 8+4.0 1 0 8=
12、4.7 5 4 4.2、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 0 的山坡3 0 0 m,再爬3 0 的山坡1 0 0 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0 1 m)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B C=3 0 0 m,B A=1 0 0 m,ZC=4 0 ,ZA B F=3 0 .在 R tZkC B D 中,B D=B C s in4 0 心3 0 0 X0.6 4 2 8=1 9 2.8 (m);在 R S A B F 中,A F=A B s in3 0=1 0 0 X-2=5 0(m).所以山高 A E=A F+B D=1 9 2.8+5 0=2 4 2.8 (m).3、求图中避雷针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
13、0 1 m).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 B=2 0 m,ZC A B=5 0 ,ZDA B=5 6 在 R tA DB A 中,DB=A B ta n5 6-2 0 X1.4 8 2 6=2 9.6 5 2 (m);在 R tZXC B A 中,C B=A B ta n5 0=2 0 X1.1 9 1 8=2 3.8 3 6(m).所以避雷针的长度 DC=DB-C B=2 9.6 5 2-2 3.8 3 6 5.8 2 (m).活动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在练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化解决问题策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灵感性。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正确使用计算
14、器求出三角函数的值,熟练程度比之前有所提高;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了三角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应用意识得以提高。第 四 环 节 活 动 与 探 究活动内容:拓展创新演练:如图,某地夏日一天中午,太阳光线与地面成8 0 角,房屋朝南的窗户高A B=L 8 m,要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A C,使光线恰好不能直射室内,求挡板A C的宽度.(结果精确到0.0 1 m)过程 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A C,使光线恰好不能直射室内即光线应沿C B射入.所以在R t A A B C中,A B=1
15、.8 m,N A C B=8 0 .求 A C 的长度.结果 因为 t a n 8 0 =4,所以A C =,竺一BE-=0.3 1 7 0.3 2(米).AC tan 80 5.671所以水平挡板A C的宽度应为0.3 2米.活动目的: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拓展知识与应用的空间,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画图、转化,但可以通过做得好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第 五 环 节 课 堂 小 结活动内容:谈一谈:这节课你学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活动目的:鼓
16、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从数学方法、数学思维与科学工具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实际收获:学会了运用计算器计算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与科学工具的功能,增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三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意识。第 六 环 节 布 置 作 业习 题1.4的 第1、2题四、教学反思1 .教学特色(1)本节课通过创设很多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模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
17、的数学建模能力及转化思维方法。(2)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完成复杂的计算,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2 .教学启示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 .注意改进的方面在提问、练习、探索规律之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
18、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绝大多数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本班有学生26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过差,两级分化严重,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兴趣,教学上也会有好的收获。课 题 三 视 图一、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开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三视
19、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的形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完成下列练习(1)、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0(2)、一张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 个碟子。(3)、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O(A)长 方 体(B)圆 柱(C)圆 锥(D)球2、让学生欣赏事先准备好的机械制图中三视图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图片,借助图片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本章知识的价值。并借此可以讲述一下现在一些中专、中技甚至大学里开设的模具和机械制图专业和课程就需
20、要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例 6 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如下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分析:对于某些立体图形,若沿其中一些线(例如棱柱的棱)剪开,可以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在实际的生产中.三视图和展开图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解决本题的思路是,由视图想象出密封罐的立体形状,再进一步画出展开图.从而计算面积.解:由三视图可知,密封罐的形状是正六棱柱(如图(左).密封罐的高为50m m,底面正六边形的直径为100mm.边长为50mm,图(右)是它的展开图.由展开图可知,制作一个密封罐所需钢板
21、的面积为练习巩固P122练习补充例题:根据下面三视图请说出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共有几层?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分析:由俯视图确定该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形状,由主视图、左视图确定空间的形状如图所示.解:该建筑物的形状如图所示:有 3 层,共 9 个小正方体.思考: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如上右图所示,请画出它的俯视图,耐心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情形?四、小结: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想像物体的形状一般是由俯视图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形状.然后再根据左视图、主视图嫁接出它在空间里的形状,从而确定物体的形状.五、作业P124-125 8、9教学设计名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初中数学八年级)学生分析: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的几何证
22、明思维也有了很大变化,逻辑思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班40人,除个别几个后进生,其他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几何证明的要领.教材分析:把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交换,可以得到它的逆命题,能够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这一对互逆定理中,前一个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后一个是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要通过这两个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与判断之间关系的认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作图中也有许多应用,可以用它来确定直角.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会应用勾股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究过程,体会命题、定理的互逆性,掌握情理数学意识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已知三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首先回顾上节课内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里老师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有待于解决,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定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大家一起来分组做个实验,第一组的同学在本子上画一个边长为3cm,
24、4cm,5cm的三角形,第二组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5cm,12cm,13cm的三角形,第三组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8cm,15cm,17cm的三角形,第四组的同学拿着三角板或量角器分别到一,二,三组来抽查,看看他们画出的三角形大概是什么形状呢?能不能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呢?二.实验讨论,新课教学通过实验大家得出结论了吗?(当第四组的同学量时,其他同学也看到了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现在大家讨论半分钟,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结论,看看结论一致吗?哪一组概括得更准确?1.归纳结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结论的应用:知道这个结论有什么
25、作用吗?(有些同学是知道的)显然如果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我们可通过计算两边的平方和,第三边的平方,通过判断他们是否相等来看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 以6,8,1 0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解:;62+82=1 02以6,8,1 0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做这种题目时有没有规律,是不是盲目计算呢?如 三边为5,6,7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分析:我们先用5 2+6 2,6 2+7 2,5 2+7 2中的哪一个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呢?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总是用较短的两边的平方和,与最长的那个边的平方比较。我们来试几道题3.例题例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a,b,c为边的三角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角三角形 边角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