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pdf
《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 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命 题 簿 胡诗歌形象的试题是诗歌必考的内容,多在选择题中渗透,也有时单独命制简答题,主要包括物象、人物形象、画面和意境等,指向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科素养的考查。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2022甘肃省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禀尚如生。【注】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乾道:孝宗年号。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
2、行为当时第一。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I.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i.c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
3、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 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王梅溪
4、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分析,用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见解,忠君爱国,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方法技巧】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
5、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 杨 炯 的 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 大 体 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
6、,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 杜 审 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 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通关训练】(广东省潮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野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久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此诗作于刚在成都草堂定居之时。“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剑阁”“琴台”都是蜀地名,剑阁是出川要道,琴台为成都名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7、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B.“渔人网集澄潭下”写渔民纷纷下网打鱼;“贾客船”是商人之船,商船映照着晚霞纷纷在门前靠岸。C.“长路”是说草堂前有条路径,直通剑阁,令人望而生畏、生悲。片云 指阴云,它引发诗人遐思。D.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后四句转入抒情,深沉蕴藉,前后相互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请结合全诗,分析“野老”的形象特点。【答案】1.C2.“野老”的形象特点:悠闲欣喜:诗人刚在成都草堂定居下来,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江村闲居恬静,充满了村野之趣,这使他聊感欣慰;漂泊流
8、离:“片云”比喻自己浮云般的漂泊之身,留滞蜀中,剑阁失守,归路断绝,内心迷茫;忧国忧民:战乱未平,兵戈阻绝,诗人流寓在外,报国无门,表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 “长路,是说草堂前有条路径,直通剑阁,令人望而生畏、生悲。片云 指阴云,它引发诗人遐思“理解错误。“长路 承上 贾客船”而来,这些“贾客船”令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而剑阁失守,诗人顿感归路断绝,前路渺茫。“片云 自喻浮云般的漂泊之身,表怅惘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
9、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颔联“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诗的前两联,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颈联“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紧张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沼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
10、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尾联“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诗中的“野老 是一个悠闲欣喜、漂泊流离、忧国忧民的形象。【典例引领】(2021.海南海口.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张旭(节选)李顾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力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整,右手执丹经。瞪目视
11、霄汉,不知醉与醒。注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 相 传 他 喝 得 酩 酊 大 醉 才 开 始 作 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丹经:道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酒破题,足见酒在张旭一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B.“皓首”句,写出了张旭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C.“太湖精”这一称呼体现出友人之间的融洽无间,也含有对张旭出神入化书法的赞美。D.“瞪目”二句从多角度详细描述了张旭酒后的状态,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以致自己不知道醉与醒。2.张旭身
12、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10句简要分析。【答案】1.D2.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里都长满了野草,虽一片荒芜,但不以为意。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借日常行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道书,行为之放诞无忌,正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于富贵名利的无所谋求。(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多角度详细”表述错误,这两句写其神态,不是“多角度”;“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 原因分析不当,从诗歌中“豁达无所营
13、”可见,他是豁达之人,并不“愤世嫉俗”;”自己不知道醉与醒”理解错误,应是张旭的那种状态,让别人不知道他醉与醒。故 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豁达无所营”的意思是性格豁达,拙于钻营。“下舍风萧条”以下六句,是对“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长满了野草的寒室陋舍,居处如此荒凉颓败,书圣却豁达坦然,不以为意,反映出他的“豁达”;“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诗人故意发问:家中还有什么呢?张旭回答:反正浪迹萍踪四海为家,那就用不着这些。轻描淡写的一句解嘲,虽能体现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深寓其中的却是一种难掩的苦涩。“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是写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拿着道
14、书消遣,及时行乐的行为,从这狂放不羁的行为举止中,也可看出张旭豁达的心胸,他对于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而是追求道家隐逸思想,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汲汲钻营。【方法技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1 .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2 .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和其它人物的对比以及他人的评论等。3 .艺术手法主要有用典、修辞和其它常见的手法。答题时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解释。【通关训练】(2 0 2 2 江西赣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 送湖北招抚吴猎刘 过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蟀久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15、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久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窿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踱。【注】紫岩: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为师。貂蝉:貂尾和附蝉,古代为贵近之臣的冠饰。留侯箸:西汉谋臣张良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箸(筷子)为其指画当时形势。祖生鞭:刘琨与亲旧书日:“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指祖逖)先吾着鞭耳。“道山客:指张浚。对策:亦作“对册”,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筹边:筹划边境的事务。戢(d a o):大旗。(c h a n):天体运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感慨张浚去世后,虽官员众多,但有
16、抗金之志和抗金能力的寥寥无几,以致中原地区仍沦于敌手,充满尘沙与腥膻。B.“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承上启下,巧妙地点出张浚衣钵仍有人继承的现状,引出下片吴猎曾参与对策、筹划边事的往事。C.“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用凝练的语言交代了多年间吴猎游山玩水的闲逸生活,旨在表达对吴猎的惋惜与委婉批评之意。D.题目含有送朋友赴任之意,驱驰去也 照应题目中此意:“春风早”三句描写了东南地区的吉祥之兆,寓意朋友此行顺利。2.这首词是如何塑造吴猎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C2.用典。运用张良、祖逖的典故,既夸赞了吴猎的才能,也暗示了他也有张浚一样的抗金之志。烘托。“拥卜州、牙盘正翩翩”通过营造吴猎上任的
17、浩大声势、盛大规模,烘托出吴猎英武非凡的形象。虚写。诗歌回忆吴猎当年在朝堂对策时积极筹划边事的情形,突出其才干与雄姿。对比。吴猎有雄才大略,其他王公贵胄大多都是平庸之辈,通过对比突出吴猎的杰出不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委婉批评之意”错,旨在表达对吴猎的惋惜之情,并无批评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人物形象分析塑造手法的能力。“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中使用了张浚的典故,“紫岩”指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为师;“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中 留侯箸 指的是西汉谋臣张良,他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箸,即筷子,为刘邦出谋划策;“祖生鞭”,指的是祖逖,后
18、因以祖生鞭表达勉励人努力进取的意思,这里运用张良、祖逖的典故,既夸赞了吴猎的军事才能,也暗示了即将赴任湖北招抚的吴猎也会有张浚一样的抗金之志,并暗含祝福期待意,希望他早日建立功勋安然凯旋。“拥十州、牙意正翩翩”,交待军事力量强大,军旗猎猎声势浩大,营造气氛,突出吴猎上任的盛大规模,烘托出吴猎英武非凡的形象,描写了场面,营造了声势,烘托了氛围。“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通过回忆年轻时候的吴猎,虚实结合写他富有智慧和才干,朝堂对策时侃侃而谈,文韬武略,高瞻远瞩,为君王积极筹划边事,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富有远见卓识。前六句感慨张浚去世后,虽官员众多,但有抗金之志和抗金能力的寥寥无几,以
19、致中原地区仍沦于敌手,充满尘沙与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承上启下,巧妙地点出张浚衣钵仍有人继承的现状,引出下片吴猎曾参与对策、筹划边事的往事。运用了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吴猎有雄才大略,其他王公贵胄大多都是平席之辈,突出吴猎的杰出不凡。物象【典例引领】(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哄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
20、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
21、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故 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噬,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 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
22、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方法技巧】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1.关注意象所在的
23、季节。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 杜 甫 的 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时代 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岁月之“秋”,一个季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
24、为七律中稀有之作。”而李煜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季本是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亡国被囚的耻辱,饱受宋帝的折磨,不难理解,词中的春,有对昔日风华正茂时的春的怀念,更多的是而今沦为阶下之囚的春的生无可恋。景物之春与生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娓娓道出。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帮助我们读懂诗词的内蕴。2.认识意象所蕴含的颜色。列宾说:“色彩,就 是 思 想 在 诗
25、 词 鉴 赏 中,抓住意象的颜色,就可以体会浓郁的诗味。杜 甫 的 春夜喜雨,全诗32字无一处写喜,但一黑一红,两处颜色的对比,让春雨为锦官城带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跃然纸上,“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 起 龙 读杜心解)。李清照的名篇 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同样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娇俏少女的好奇问题,几千年来拨动人们的心弦,而词句中的色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本是雨后花园的寻常之景,却因作者别出心裁,以颜色代替寻常事物,使得诗句色彩鲜明、雨后的生机扑面而来,“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的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考点 16 诗歌 鉴赏 形象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