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之生物工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之生物工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之生物工程.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之生物工程一.选 择 题(共 7小题)1.(2 0 2 0 北京)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 M A 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左 边 界 -2巴 右 边 界 启 动 于 I 胸 3茶 因 H 终止于H内 DNA(注:、表示引物)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源HMA3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 C R 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A.+B.+C.+D.+2.(2 0 1 8 北京)用 X h o I 和 S a l 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分别处理同一 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图2电泳结果示意图A.图 1 中两种酶识别的核甘酸序列不同B.图 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 N AC.泳道中是用S a l 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 N A3.(2 0 1 7 北京)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 (图 1),拟将其与质粒(图 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Ba mH I动子 X,终止子 EroR I&oR 4 启动子.毡|图1图2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 c o R I 和连接能构建重组质粒B.用含C
3、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基因导入细胞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4.(2 0 2 1 北京)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 n=1 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 n=4 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 0 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 8 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5.(2 0 2 1
4、 北京)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6.(2 0 1 9 北京)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菌种菌落直径:C (mm)透明圈直径:H (mm)H/C细 菌 I5.11 1.22.2细菌H8.11 3.01.6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
5、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7.(2 0 2 1 北京)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二.实 验 题(共2小题)8.(2 0 1 9北京)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1)地 球 上 生 命 活 动 所 需 的 能 量 主
6、 要 来 源 于 光 反 应 吸 收 的 在 碳(暗)反应中,R u B P竣 化 醐(R酷)催 化C O2与R u B P (C5)结合,生成2分 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 光 照 条 件 外 还 包 括 (写出两个);内 部 因 素 包 括 (写出两个)。(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 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 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醐 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
7、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 N 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基于上述实验,下 列 叙 述 中 能 够 体 现 生 物 统 一 性 的 选 项 包 括。a.蓝藻与甲都以D N A作为遗传物质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 O 2的固定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9.(2 0 2 0北京)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
8、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1)离体的拟南芥根段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根段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此后调整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C K)与生长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2)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CK通 过A R R s (A)基因和W U S(W)基因起作用。为探讨A基因与W基因的关系,将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突变体a)和野生型的愈伤组织分别置于CK与生长素比例高的(高C K)培养基中诱导生芽,在此过程中测定W基因的表达量。图1中,野生型的W基因表达量与高CK诱 导 时 间 的 关 系 是。分析 图1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高CK诱导下A基
9、因促进W基因表达。得出结论的依据为:与野生型相比,oJ-161284育CK诱导时间(d)图】。64.2。1OOOOO医?款+3朱ss岑一r-B材料甲+突 变 体a)。野生型/*厂 i I To 4 8 12 16充CKiS导时间(d)U I好生型口突变体,(3)用转基因方法在上述突变体a中过量表达W基因,获得材料甲。将材料甲、突变体a和野生型三组愈伤组织在高C K培养基中培养,三组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比例如图2,由 此 能 得 出 的 结 论 包 括。A.A基因在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过程中起作用B.W基因的表达产物调控A基因的表达C.缺失A基因时W基因表达不能促进生芽D.过量表达W基因可使生芽时间
10、提前三.解 答 题(共 2 小题)1 0.(2 02 0北京)枯草芽抱杆菌可分泌纤维素酶。研究者筛选到一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枯草芽抱杆菌菌株(B菌),从中克隆得到了一种纤维素酶(C i酶)基因。将获得的C 酶基因与高效表达载体(H T质粒)连接,再导入B菌,以期获得降解纤维素能力更强的工程菌。(1)纤维素属于 糖,因此经过一系列酶催化最终可降解成单糖,该单糖是 O(2)对克隆到的C i能基因测序,与数据库中的C i酣基因编码序列相比有两个碱基对不同,但两者编码出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这是因为。(3)C i酶基因以B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 N 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 1-3 .为了使C i
11、酶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已被酶切的H T质粒连接,克隆C i酶基因时在其两端添加了Sm a 1和B a m H I的酶切位点。该基因内部没有这两种酶切位点。图1中酶切位点1和2所 对 应 的 酶 分 别 是。切位点1 切位点2C NXW 5,1-3,R锤3 口,连接峥 炉启动子J I 一 1HT(东),七*(4)将纤维素含量为20%的培养基分为三组,一组接种工程菌,对照组1不进行处理,对照组2 进行相应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96小时,检测培养基中纤维素的含量。结果(图 2)说明工程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对照组2 的 处 理 应 为。(5)预 期 该 工 程 菌 在 处 理 废 弃 物 以 保
12、护 环 境 方 面 可 能 的 应 用。(举一例)11.(2021北京)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1)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一般先通过 得到cDN A,经 获取S基因,酶切后再连接到载体。(2)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 oA.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B.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C.催化病
13、毒核酸复制的能D.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3)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一 一 f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4)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数周后,接种者体内仍然能检测到重组腺病毒 D N A,但 其 DNA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请由此推测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之生物工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 择 题(共 7 小题)1.(2020北京)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
14、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左边界 以巴右边界内D、A|启 动 于 卜 府M 3茶 因H终 止 于H 4“内DNA(注:、表示引物)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源HMA3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CR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A.+B.+C.+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模式图;基因工程.【分析】根据图示中引物的位置可知,引物扩增的片段含有启动子和HMA3基因,引物扩增的片段不含启动子,引物扩增的片段既含有启动子,又含有HMA3基因序列。【解答】解:图示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
15、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若要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和高效启动子,需要检测是否含有高效启动子序列和HMA3基因序列,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即 B 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PCR技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记PCR技术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2018北京)用 Xho I 和 Sal 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 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图2电泳结果示意图A.图 1 中两种酶识别的核甘酸序列不同B.图 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 N AC.
16、泳道中是用S al 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 N A【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模式图;基因工程.【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 C 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
17、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 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A、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的核甘酸序列,A正确;B、图 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 N A,B正确;C、分析图1,限制醐S al I 有三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4个 DNA片段,泳道中是用S al l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C正确;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双链D N A,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
18、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2017北京)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 1),拟将其与质粒(图 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BamH I动子,终 止 子 EroR I&oRl 4 启动子诟毡|图1图2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 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B.用含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 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模式图;基因工程.
19、【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 N A 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 体。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 R N A,方法是采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3)
20、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都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 的切割位点,因此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A 正确;B、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C 导入到农杆菌的 T i质粒的T-D N A 段,之后再用含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上,B 正
21、确;C、图 2 中显示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农杆菌,C 错误;D、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D 正确。故选:Co【点评】本题以增加菊花花色类型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1 北京)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
22、的是()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簇毛麦是二倍体,二者杂交形成的是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目是28条,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完全无同源染色体)和联会紊乱(如三倍体),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23、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 H 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答】解:A、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是两个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 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C、杂种植株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完全无同源染色体)和联会紊乱(如三倍体),C错误;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因而能产生可育植株,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
24、考查生物变异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2 0 2 1 北京)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专题】实验基本操作;正推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
25、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解答】解:A、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正确;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防止杂交污染,B正确;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需要进行选择培养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21 北京 高考 生物 分类 汇编 生物工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