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校2022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三校2022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三校2022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42分。)1.棉蜡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螃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 月 11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蛎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月/日)6/116/156/116/256/317/57/H7/151/2
2、1棉蛎数呈(只 琳)1.22.721.54.75.96.97.68.29.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棉蛇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B.表中棉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C.调查棉蜥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D.消灭棉蜕的最佳时间是7 月 11日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但是只有减数分裂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积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C.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抑癌基因的严格调控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3.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实例的是()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 B.废弃的
3、农田杂草丛生形成草地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 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4.中美胚胎学家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受精卵内存在两套独立纺锤体,从精卵结合到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期间,来自双亲的染色体并未相互融合,而是各自保持空间上的独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里的融合指的是双亲染色体两两配对B.精卵之间的识别和结合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受精卵的体积较体细胞大得多,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受精卵与癌细胞都是未分化的细胞,都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5.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
4、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频率6.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现了“细胞能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适应不同氧浓度的分子机制”。正常氧浓度条件下,转录调控因子HHM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条件下,HlF-la会进入细胞核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通过一系列变化改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以适应氧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条件下,HIF-la含
5、量会增加,促进相关基因的翻译过程B.缺氧条件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增加数量C.氧气充足条件下,氧气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D.在进化过程中,机体产生了这种特殊机制来确保组织和细胞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7.下列细胞中的结构所对应的成分,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 B.中心体:蛋白质和脂质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 D.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8.(10分)图是动物细胞内、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d被切断时,刺 激
6、b,c处仍然能够产生反应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沙漠蝗虫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以各自分散的方式生活,通常在晚上单独行动,对人类危害不大。但当降水增多时,植物骤然生长,以此为食的蝗虫也随之大量繁殖,数量骤增,沙漠蝗虫会发展为群居模式,体内含有毒素,外表呈鲜艳的黄、黑相间,这些恐怖的蝗虫会集结成群,四处飞行寻找食物并在迁飞过程中吃掉地表植被,所经之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是在35下沙漠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影响的曲
7、线;图2为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某沙漠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网。种群数也30 0-70 90*相对温度%图1产卵散属(D沙漠蝗虫身体表面的角质层和外骨骼中含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含氮多糖类生物大分子,真菌类细胞的 结构中也富含这种成分。(2)由图1和图2可知,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可能的原因是。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沙漠蝗虫的数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o(3)由图2可知,温度为 时,沙漠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宽。独居状态下的沙漠蝗虫呈浅褐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一种保护色,但
8、仍会被鸟等天敌捕食一部分,这说明了。(4)图3中,若蛇的食物1/2来自沙鼠,其余的食物来源占1/2,则蛇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青草10.(14分)玉米是C4植物,由于叶肉细胞中含有PEP竣化酶(CO2“泵”),对CO2的亲和力很强,可以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对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的研究结果,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C O遑声霰爆,湎 400 600 MOO-1000闾CO.*厦(格利也)图2(1)图实验的自变量为 无关变量为 O(2)光照强度为P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该实验条件下叶绿体固定的CO2来源是(场所),小麦植株的C
9、O2固定速率(填“小于”、大于“、等于)玉米植株的CO2固定速率,判断依据是 o(3)由图2可知在胞间CO2浓度较低时(A点之前),玉米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高,原因是 o一般来说,玉米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填“高于”“等于”“低于”)小麦。(4)玉米植株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有两种类型,其中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基粒和基质,而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只有基质,没有基粒。由此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于玉米叶片的(填“叶肉和维管束鞘”、“维管束鞘”、“叶肉”)细胞中。11.(14分)蛛丝蛋白纤维是目前已知的最坚韧的天然纤维之一,又被称为“生物钢”。为了提高羊毛纤维的拉伸强度,科学家将蜘蛛牵丝蛋
10、白基因整合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并用此细胞作为核供体,结合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了能合成蛛丝蛋白的转基因细毛羊。回答下列问题。(D检测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一 般 采 用 的 方 法 是,可使用 作为探针对目的基因检测。(2)将转基因成功的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在对其进行体外培养时,传代一般都控制在10代以内,原因是。(3)用细毛羊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的受体,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对卵母细胞进行的操作有 o(4)为检测出生小羊是否成功表达牵丝蛋白基因,可 采 用 的 方 法 有 (填序号)。DNA测序染色体倍性分析体细胞结构分析抗原-抗体杂交对羊毛纤维进行拉伸度测试(
11、5)为了提高已有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 技术,但此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从后代数量的角度分析,采 用 羊 胎儿 成 纤 维 细 胞 进 行 转 基 因 体 细 胞 克 隆 的 优 势 在 于.12.2019年澳大利亚的大火导致森林大面积被毁,给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消极影响。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2)大火之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许多种子萌发能迅速长成新植株,从无机环境角度分析原因是。要完全恢复到发生大火之前的森林状态,需要时间较长,原因是。(3)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持续干扰,被大火烧过的区域物种丰富度可用图中的一(填序号)曲线表示。参考答案(含详细解
12、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答案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题目详解】A、棉蜕靠吸取棉花汁液为食,故可知棉螭与棉花之间是寄生关系,A 错误;B、表中数据显示棉蛇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符合“S”型曲线的特点,B 错误;C、由于棉蜘活动能力弱,故调查棉蛛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C 正确;D、表中显示7 月 11日棉蜥的种群数量达到K 值,消灭棉蜥的最佳时间应在数量到达K/2之前进行,而且越早防治越好,即表格中的6/25日之前进行防治,D 错误。故
13、选C。2、A【答案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题目详解】A、有丝分裂
14、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是只有减数分裂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产生基因重组,A 正确;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积累可导致癌症,但这种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不会遗传给后代,B 错误;C、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需原癌细胞基因的严格调控,C 错误;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产生的,不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 错误。故选A。3、D【答案解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15、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题目详解】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不符合题意;B、废弃的农田中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含有生物的种子等,故废弃的农田中杂草丛生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B 不符合题意;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也属于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 不符合题意;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属于次生演
16、替,D 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及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B【答案解析】相对表面积是指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题目详解】A、双亲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B、精子与卵细胞接触,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 正确;C、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C 错误;D、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细胞,脱离了正常分化状态,D 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22 学年 高考 生物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