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pdf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 1本单元教育目标是:本单元教育目标是: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知道 1 千克=1000 克。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教学目标:1 结合
2、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2 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 1 千克=1000 克.3 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 1 千克,糖每组 1 千克,硬币 1 个.课前调查表一、一、认识千克和克认识千克和克(一)生活了解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
3、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 g 来表示克,用kg 来表示千克。(二)认识秤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二)称西瓜和苹果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二、二、秤食盐(认识秤食盐(认识 1 1 千克等于千克等于 10001000 克)克)1、拿出一包
4、500 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2、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3、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 1 千克等于 1000 克。三、三、称土豆(或西红柿)称土豆(或西红柿)1、每人拿出一个 2 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 500 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 1 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4、称一称 1 个土豆。体验形成5、教师称出 1 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 1 千克大
5、概是几个土豆?)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9、实际数一数?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 1 千克有多重。(感受 1 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 1 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四、四、称水果糖称水果糖1、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2、称出 1 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3、掂一掂,感受 1 千克有多重。4、估计有多少块?5、数一数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六:考考大家:六:考考大家:练习 1:认秤练习 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千克和克的认识
6、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构想:教学构想: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
7、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 1 克、1 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 l 克和1 千克的观念。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 2 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 1 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 2 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看一看。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
8、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系实际,掂一掂。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9、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2、认识千克(1)猜一猜。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 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 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3)感受 1 千克。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 1 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学生在通过拎一拎
10、、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4)感受几千克。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 1 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 l 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 2 千克、3 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5)动手操作称出 1 千克大米,装在袋
11、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称出 1 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说一说书上 37 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4、认识重量单位“克”。(1)称一称。a、用台秤称一枚 2 分硬币。b、用台秤称 1 块橡皮。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2)认一认。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 10 克
12、黄豆有多重。1 个乒乓球有多重。一枚 2 分硬币大约重 1 克,这是感受 1 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 2 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 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 1 克的观念。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总评】: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
13、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3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使同学
14、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
15、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 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 30 克。生 2:我买的蛋卷 7 5 克。生 3:火腿肠一根是 45 克。生 4:我的体重是 31 千克。生 5:一袋茶叶 450 克。生 6:一袋大米是 25 千克。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 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生 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1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 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生 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生 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生 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教师示范操作,同学纷纷下位围观)师
17、: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师:对!这只蜗牛重 1 克,1 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 1 枚 2 分硬币有多重?(同学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想)生 1:1 克。生 2:2 克。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同学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 1 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 1 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 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 1 克的物品吗?生 l:一小块橡皮。生 2:2 粒黄豆。生 3:1 个扣子。生 4:1 个小发卡
18、。生 5:两块石子。生 6 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 1 个就够了。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假如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 1:300 克生 2:比 300 克多,好象是 350 克。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看质量标注:500 克。师:一袋盐重 500 克,那两袋呢?生:1000 克。(板书)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 1000 克重的盐。(同学掂量)师:假如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
19、量,用天平合适吗?生:不行!重了。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同学介绍)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生:1 千克。(板书)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 1000 克,用秤称是 1 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 克等于 1 千克。师:对!也就是说 1000 个 1 克就是 1 千克。师:你能从你的资料袋里称出 1 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组称的 1 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 千克的物品。(同学相互传送,掂一掂,感受 1 千克的重量)。师:掂
20、过了 1 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生 1:1 千克有点重。生 2:1 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生 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生 4:都是 1 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师:为什么呀?生 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师:请各小组同学拿身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 88 页第一题。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身的体重。(五)教学: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 收获。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21、4 4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 1 千克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三、课堂实录三、课堂实录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 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 笔 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评析自然引入“轻”“重”。)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
22、么发现?生:轻,重。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 笔 醚生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二)探索新知1 被惚交流课前收嫉淖柿稀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生 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生 2:用秤来称。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 5
23、 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生汇报:1 包火腿肠有 500 克、一根火腿肠有 45 克、60 克、75 克1 包薯片 250 克,1 包饼干 500 克,1 个“小哑铃”面包 1 千克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比鲜冻印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
24、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评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评析使用课件适时,恰当。)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3 奔虻樯芴炱胶团
25、坛拥挠梅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学生分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克 认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