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题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精华版.pdf
《考试卷题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精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卷题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精华版.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部分宏观经济学Review国民收入及其核算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 济 增 长(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1.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
2、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2.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
3、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3.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是指包括了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二)国民收入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D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
4、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 DP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称为实际GDP,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 GDP,称为名义GDP.3.国内生产净值(NDP):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4.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
5、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利息+利 润+地 租。5.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7.指标之间的关系:GDP-折旧=NDP国民收入Nl=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Nl=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个人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
6、税收支付(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1.用支出法来测算GDP.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 DP的方法。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设家庭支出为C,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出口为X,进口为M.则GDP=C+I+G+(X-M)利用
7、支出法计算GDP,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 DP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往往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容易造成重复计算。2.用收入结束测算GDP: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 D P 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 D P 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其构成见上表所列,于是,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
8、总值,可以表示为G D P=j人收入+租 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 蓄(S),税 收(T)o所以 GDP=C+S+T要注意的: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入一、两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 厂商2、支出=C+L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储蓄等于投资二、三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2、支出=C+I+G3、收入=C+S+T,
9、所以有恒等式I+G=S+T-I=S+(T G),既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三、四部门模型1、主角:居 民 户 厂 商 政 府 外 国2、支出=C+I+G+(X-M)3、收入=C+S+T+Kr,(K 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也是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收入)可 得(1):1+(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K r),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四)名 义 G D P 和实际GDP1.名义G D P 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2.实际G D P 是指按基期
10、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3.GDP折 算 指 数=名 义GDP/实 际GDP第 二 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第一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以产出水平表示。2.函数表达式:Y=AD=f(P)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1)利率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的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P t-M/P I(实际货币供给)一超额货币需求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f债券价格I 利 率t-I I-丫 I(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11、,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P t-资产实际价值I-相对贫穷C I 一丫 I(3)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名义收入增加,进而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得人们的税负增加,收入下降。P t 一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T f(税收自动上升)-DPI I-C 1-Y I(4)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蒙代尔弗莱明效应。3.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12、。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亦反。1、货 币 政 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1)前提:P不变,M变动(2)过程:1/11一1 _ 1/1右移一丫3若P不变一AD右移。反之亦反是。(3)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1)过程:G t、T l-I S 右移-丫、若 P 不变一AD右移。反之亦反是。(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3)引申:I、G、X 使 IS右移,丫增加,称 为“注入;相反,S、T、M使 IS左移,Y 减少,称为“漏出”。(-)总供给1.一般是指一
13、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2.总供给函数:Y=AS=f(P)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实际工资 w=W/P,w=f(P)(w 0)就业量 N=f(w)(N,0)3)利用4 5 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P,w,N)(dY/dP0).(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指在整个社会没有实现最大产
14、量和充分就业时,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不断增加。P与AS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短期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长期总供给。A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一实际工资一就业水平一投资水平一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价格上升一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一总供给增加一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长期总供给曲线。1)进一步简化凯恩斯模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反L”曲线。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
15、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o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4)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中,工资具有完全收缩性)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
16、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但一般来说,这条垂线的准确位置是难以找到的,是不确定的。(五)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引起总伏绐增加的因素引起总供给喊少的因素羌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堪加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喊少人力资本增加发现了新的原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改善人力资本戚少正在使用的原材料喊少气候条件恶化技术进步税收喊少技术更新停滞不前觥收憎加工资水平降低国内收入增加利率降低工资水平提高国内收入减少利率提高口收降低模收提高(六)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1.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
17、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劳动用N 表示,并将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也被认为固定不变。第二节劳动市场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3.劳动市场均衡: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AD 曲线已经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AS曲线则表明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以,AD、A S 曲线的均衡就达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二)模型曲线的移动分析:1、常规情形:AS为正相关的曲线在总供给曲
18、线比较平坦的部分,供给富有弹性,曲线斜率低。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当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变化幅度小。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供给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的继续,总需求的移动使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1)扩张性经济政策使A D右移:Yt、P T,加油(2)紧缩性经济政策使A D左移:丫 I、P I ,降温(3)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使A S右移:丫t、P I,理想状态(4)要素价格上涨使A S左移:Yl、P t,供给推进的通货膨胀。图示2、极端情形:(2)古典情形:AS为垂直线一一政策效果为Y不变。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19、。A、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P上升,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右移:M t-P t、Y不变一货币中性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S曲线的水平移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发现了新资源均会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这 时AS曲线在坐标平面内水平移动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 处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 D 处。该 处AS陡峭,AD无弹性。这时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三)总需求总供
20、给模型数学小结1.产品市场均衡条件:,(/)+g=s(y-f)+f2.货币市场均衡条件:y =A,(y)+L2(r)3.劳动市场均衡条件:/(N A 9;h(N)=y4.短期总量生产函数:y=y(N,K)第三章消费、储蓄和投资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1.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按同一比例变动。c=c(
21、y)2.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C表示消费,用Y表示收入,则APC=C/Y3.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以dY代表收入增量,则,MPC=dC/dY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消费函数的线性表达式1、诠释:C=a+B ya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BM PC,直线斜率B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2、APC 与 MPCAPC=c/y=(a+py)/y=a/y+p=a/y+MPC(1)APCMPC(2)a/y-O,
22、所以APCfMPC(三)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2.假定收入一定,储蓄的大小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大小,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S=S/Y(S表示储蓄)。3.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MPS=dS/dY.(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
23、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四)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Duesenberry)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 轮 效 应(ratchet effect)经济衰退f y I,c存在向下刚性一c 不变或轻微下降2、生命周期理论(F.Modigliani)YL X WL=C XNL=CX WL+C X(NL-WL)其中,WL一一工作期,NL一一预期寿命,YL一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一一年消费量,c*(NL-WL)储蓄0-t1幼年期,cy,svO
24、,负父母的债t2青壮年期,c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t38一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3、永久性收入消费理论1、前 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让 ory,暂时)(1)y=yp+yt,c=cp+ct(2)cp=B yp,B为消费倾向(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2、应用:(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 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S(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第二节投资函数(一)投资的概念1.投资是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
25、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2.净投资是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二)资本的边际效率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供给价格或者是重置资本)。第N年的本利和:凡=与(1 +力资本边际效率r:R=&+1 +r(1+r)2(l+r)n(l+r)H其中,R为资本的供给价格2.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3.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是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资本品带来收入的预期。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资的增加,MEC呈递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卷 题库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精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