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离骚(节选)离骚(节选)教案.docx
《2.离骚(节选)离骚(节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离骚(节选)离骚(节选)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节选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贵重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育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力气。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3、赏识诗中的比方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精彩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生疏,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
2、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付诸侯。王甚任之。”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猛烈 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表达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 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 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 辅佐怀王,参与谈论国事及对应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 齐国。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
3、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消灭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10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敏变幻,词藻华美, 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进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3、离骚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 226;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
4、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 实严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依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患病,“发愤以抒情” 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二、朗读1、教师领读,总结:(1) 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 “兮”字是语气助
5、词,读时应拉长语气。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三、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诞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1、 自述家世、诞生时辰。高阳,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专称,皇考如丧考妣,摄提,贞,孟陬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 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2、皇考为作者命名。览揆,初度,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和气而又平均原自述诞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别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诞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贵重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
6、法图强、宠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四、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其次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方, 自述一生不断追求惊奇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3、作者内美且修能。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纫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方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期望有所作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汩:水急流通状,搴,阰,宿莽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结实耐久的植物,比方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期之道。5、时不我待,担忧美人迟暮。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
7、广开来,言及天时运转,春秋轮转,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忧君王如不能准时举贤用能,则将无所成就,表达乐观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6、弃秽改度用贤才。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见。节末用比方的手法,表示愿做革强国的先驱者, 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惊奇的品德,又乐观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 之间的冲突冲突,以及诗人所患病的挫折作了铺垫。其次课时一、从“昔三后”到“而改路”为第三段。诗人先回忆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凄惨患病(后
8、十四句)。7、赞颂三后之纯粹。诗人赞颂先古三王的惊奇品德,重用各种贤才,期望楚王能向古圣先王学习。8、尧舜和桀纣的比照。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方狂放不羁。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帝王不同的政治作为,委婉的告知楚王要向先圣王学习,遵循治国之道,任用贤才。9、党人和自己的比照。党人只图享乐,结果祸国殃民,既表示对党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国家担忧,告知楚往要远小人, 任用真正的贤才,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10、自己忠而被谤的患病。踵:脚后跟,武:脚印,荃:香草名,喻楚怀王他期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9、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妒忌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纵淫乱。评析仆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消灭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秀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宠爱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自栽培了很多芳香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却受到众女的妒忌谗毁,最终被抛弃。11、患而不舍为灵修。謇謇:忠贞的样子,正:证,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明知尽忠的为患,但不忍舍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10、未悔。” (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宠爱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懊悔。评析这一句说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 容姣好,确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 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确定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强健, “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转变,也无法转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 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懊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 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
11、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转变,莫非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 的吗?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猛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地,而且感情更加浅薄, 意志更加坚决。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抱负与现实的对立、进 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呈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决地作出了选择。12、最终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 节选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