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专题复习讲义(培优版)新人教版.pdf
《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专题复习讲义(培优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专题复习讲义(培优版)新人教版.pdf(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复习讲义(培优版)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思路I画过程I I判断运I I选 取I I选用公式I示意图I 动性质|正方向I f I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六种方法(解题方法)【典型例题】【例 题I】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 面 总 长 度 为 到 达 斜 面 最 高 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米处的8点时,所用时间为3求物体从6滑 到C所用的时间。【审题探究】物体从4到C做什么运动?到。点的速度是多少?间、%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答案】t【解析】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
2、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6到C所用的时间为,配。由运动学公式得为c ,XA C A又X B C=竽,由以上三式解得t B C=t o解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W,物体从B海IJ C所用的时间为加,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 i=2 a xj dS)呜二回一2由解得t B C=t c,解 法 三 比 例 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小:及:E:%=1 :3 :5 :(2 -1)。因 为 布:.=干:学=1 :3,而通过痢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双的时间=t。解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
3、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r=-=p又j =2 a*g也=2 a x“,x1 1 c=与 由以上三式解得“=胃。可以看成。正好等于/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6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加=心解 法 五 图 象 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 出 L 力图象,如图所示。v/(m-s-,)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 沁=黑,且 浮=4 切=3 O C=t+tM。所DBDC C Z/DBDC i以 彳=解 得tuc to【技能点拨】求解多阶段运动问题的三点注意(1)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2)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
4、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以及中间量。(3)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迁移训练】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地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它共运动了 1 0 s,斜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 2【答案】(1)2 m/s;(2)0.5 m/s 0.3 3 m/s【解析】解法一基本公式法设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4 1,运动时间为A ;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0,运动时间为力。由工=佩+;。可得,=由最大速度相等可得
5、怅=4 1/1 =0 2 Z i +/2=1 0 s联立可解得=2 m/s,02=0.33 m-s2解法二平均速度法(1)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由 才=竽,可得0+”D-/i +“n+0/2=10m2即5(A +i 2)=1 0 m 而 i i +,2=1 0 s解得 V n 1 2 m/So由噤可得:_22-0ai 2x4m/s2,_0-22比-2x6m/s2=-0.33 m/s2。知识点二、运动的图象一、三类运动图像的比较(1)位移一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2)位移一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一时
6、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轴上方代表正方向,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位移一时间图像。(3)位移一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2 .位置坐标(x-y)图像表示物体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3 .速度一时间(r-t)图像(1)速度一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2)速度一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3)速度一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二、图像问题的解题
7、思路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运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读图即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作为解题的条件,弄清试题中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一般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三个:第一:关注横、纵坐标(1)确认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注意横、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3)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不能忽视。第二: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2)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
8、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3)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第三: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1)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3)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或确定它的变化趋势。2.作图和用图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典例分析】【例题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八位移为X、所受合外力为凡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某物理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己 知=0
9、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答案】C【解析】由 A、B 项图象可直接看出,两图象中两物体均做往复运动,A、B 均错误,画出C、D 项的v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可知C 项正确、D 项错误。(1)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2)速度图象向上倾斜时,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向下倾斜也不一定做减速运动,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和a的符号,八a同正或同负即同向则加速,八a一正一负即反向则减速。【技能点拨】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
10、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迁移训练】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6的位置一时间(x 力图线。由图可知:()B.在 时 刻a、6两车运动方向相反2C.在1到f这段时间内,。车的位移比a车的大1 2D.在t到/这段时间内,。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1 2【答案】B【解析】从工-,图象可以看出,在/时刻,b汽车追上a 汽车,选项A 错误;在I时刻,b汽车运动图1 i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汽车速度反
11、向,而 a 汽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故选顼B 正确;由图象可知,在 I 到,这段时间内,两车位移相同,C 错误;从 f 时刻到I时刻,图象A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1 2 1 2大,反映了方汽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加,选项D 错误。知识点三、重难点二、追及和相遇问题支一、追及和相遇问题1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 .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
12、8追赶物体4: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若/=/时,x+x x,则不能追上。A 8 A O ff3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二、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假设物体4追物体8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扬,有三种常见情况:A追上6时,必有必一且 侬(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i-刈=扬,vA=vB.(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匕尸”时,XAXHX,且之后办W%二、解题思路和方法S|找两物体|列位移|位移关系|今|方 程|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特别提醒】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1)解题思路和方法分 析
13、 物 体运 动 过 程网 位 移|I方程I(2)两点解题技巧紧 抓“一 图 三 式”“一 图”过程 示 意 图时间关系式“三 式”速 度 关 系 式.位 移 关 系 式“字 眼”透 析“关 键 字 眼”_ Z恰怪空笏怏最,冈如好少关 键 字 眼 往 往 对 应 一“透 析”个 临 界 状 态,满足相应I临界条件【典例分析】【例题3】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力和8相距x,力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2 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8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车的初速度,满足什么条件。【答案】6 a x【解析】要使两车不相撞,4车追上6车
14、时其速度最大只能与6车相等。设A 6两车从相距x到4车追上6车时,4车的位移为X,、末速度为乙、所用时间为t;8车的位移为Jr。、末 速 度 为 运 动 过 程 如 图 所A A B B示,现用三种方法解答如下:VA VBiJ m W W力 丹 ;万 历 /;历斯乃露/解法一 临界法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对力车有刈=W f+;X(-2 f l)x巴 以=为+(一方好/,对 B 车有 XB=afi,VB=O1,两车位移关系有X.=XJ XS,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VB,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比=后。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迦应满足的条件是为。而晟。解法二函数法利用判别式求解,
15、由解法一可知刈=X+X B,即Wf+;X(-2)X/2=x+T4,整理得 3 o -2 v o/+2 x=00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2 w)2 4-3 a-2 x =/弋/=%乙 五/,解 得:t=2s,v=4m/s此时两车间距:N讥=巧 U 广 P)-誓t =Ma n 0,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力=%51,1 =2 0 5 2,且Sl+S2=5解得:=3(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F N s in夕=2,FNCOS?=w g,解得=a u%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 心阱夕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
16、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尸 c o s 夕二尸+泄 gFN sin G=ma解得尸=(7 5知识点八、与斜面相关联的平抛运动与斜面相关联的平抛运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一、四种常见平抛运动的时间计算方法如图所示方法:分解速度以=%Vy=gttanVo_VQ_%g t可 求 得-赢3(二)顺着斜面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tan 可 求 得 餐 辿”(三)对着竖直墙壁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水平初速度看不同时
17、,虽然落点不同,但水平位移相同。运动时间为(四)半圆内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由半径和儿何关系制约时间t:力R 土、j 京一百v ot联立两方程可求to【特别提醒】方法内容斜面总结分解速度水平二%一。0竖直;叫=g 合速度二0 =十媚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分解速度水平:%10竖直二%.事合速度;。=遍十寸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分解位移水平:X=P(/竖直二尸=家合位移二XT=!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典例分析】【例题8(多选)如图所示,尔分别是斜面的顶端、底端,B、C是斜面上的两个点,A B=B C=CD,E点在点的正上方,与/等 高。从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球 1落在6
18、 点,球 2落 在 C点,关于球1 和球2 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A.球 1 和球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1B.球 1 和球2动能增加量之比为1 :2C.球 1 和球2抛出时初速度之比为2 7 2 :1D.球 1 和球2运动时的加速度之比为1 :2【答案】BC【解析】因为4c=2 4 5,所以4c的高度差是45高度差的2 倍,根据/:=得,二 卷,解得运动的时间比为1 :S,故 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鲤 仁 的,知 球 1 和球2动能熠加量之比为1 :2,故 B 正确;5D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是DC在水平方向分量的2 倍,结合x=w f,解得初速度之比为2&:1,故 C正确;平抛运动
19、的加速度均为耳,两球的加速度相同,故 D错误。【技能点拨】与斜面有关的两类平抛运动问题(1)从斜面上某点抛出又落到斜面上,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等于斜面倾角;(2)从斜面外抛出的物体落到斜面上,注意找速度方向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迁移训练】如图所示,轨道4 驱 的 力 6段为一半径庐0.2?的光滑1/4 圆形轨道,6 c 段为高为左5m的竖直轨道,切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1 k g的小球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6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 z/s,离开3点做平抛运动(g 取 l O m/d),求:小球离开6点后,在切轨道上的落地点到。的水平距离;小球到达8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如果在颇轨道上放置一个倾
20、角6=4 5 的斜面(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小球离开尻点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如果能,求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的位置。【答案】(1)2m;(2)3N ;(3)离 B点 1.13m【解析】(1)设小球离开方点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3落地点到。点距离为5由 信;即F得:n=is5VB*ZI=2X1 m=2 m.(2)小球达S 受重力G 和向上的弹力尸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尸 R解得尸=3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B 的压力和对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即小球到达S 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N,方向竖直向下.(3)如图,斜 面 建 的 倾 角(?=45 ,B 长#A=5m因 为 公 S,所以小球离开5 点后能落在斜
21、面上假设小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尸点,由 长 为。小球从8 点到尸点的时间为友Z c o s O-v t i Z s i n 0 g t 2 2联立、两式得方 2=0.4sL=2=I ,m-0 8正 根=1.13mc o s g J 22知识点九、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支一、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1.向心力的确定(1)确定圆周运动的轨道所在的平面及圆心的位置。(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所有的力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的合力,该力就是向心力。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要避免再另外添加向心力。二、解决圆
22、周运动问题的主要步骤(1)审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平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2)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平面、圆心、半径等;(3)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确定向心力的来源;(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列方程。三、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处理临界问题的解题步骤:1.判断临界状态: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
23、极值,这个极值点也往往是临界状态。2.确定临界条件:判断题述的过程存在临界状态之后,要通过分析弄清临界状态出现的条件,并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3.选择物理规律:当确定了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后,对于不同的运动过程或现象,要分别选择相对应的物理规律,然后再列方程求解。【特别提醒】求解圆周运动问题必须进行的三个分析几何分析目的是确定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等运动分析目的是确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受力分析目的是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表示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典例分析】【例题9(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圆形框架以竖直的直径为转轴匀速转动,在框架上套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24、B,小球A、B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它们与圆形框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A的合力小于小球B的合力B.小球A与框架可能没有摩擦力C.小球B与框架可能没有摩擦力D.增大圆形框架的角速度,小球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增大【答案】CD【解析】小球受到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因为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半径相同,根 据 公 式%=相/,两 小 球 受 到 的 合 力 大 小 相 等,A错误;小 球A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受到的支持力垂直该点圆环切线方向指向圆心,故两个力的合力不可能指向竖直转轴,所以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小球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受到的垂直该点切线方向指向圆心
25、的支持力,合力可能指向竖直转轴,所以B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B错误C正确;因为B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所以无法判断摩擦力变化,故D错、口i天。【技能点拨】解本题关键要把圆周运动的知识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求解,关键是正确对AB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合力提供向心力,知道共轴转动时,角速度相等,难度适中.小球随菱形框架一起绕着过对角线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AB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即可分析求解.【迁移训练】如图所示,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圆盘半径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和 血 粉 血,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口倍,两物体用长为L的轻绳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18 学年 物理 学期 期末 复习 备考 专题 讲义 培优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