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解析).pdf
《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1.(2022四川内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医院对人体的B 超检查是利用了次声波【答案】A【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故 A 正确;B.优美的小提琴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或生活,就是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故 C 错误;D.医院对人体的B 超检查是利用了超声波,故 D 错误。故选A。2.(2022湖南
2、长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 的 是()oA.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I).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宇航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 B 错误;C.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频率大,故 C 错误;D.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
3、,故 D 错误。故选A。3.(2022山东临沂)当 2022虎年的钟声敲响时,天和核心舱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如图)。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 磁 波 D.红外线【答案】C。【解析】A.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不符合题意;B.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不符合题意;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用于通讯,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电磁波,故 C 符合题意;D.大气对红外线辐射传输主要是的影响吸收和散射,红外线仅仅适合短距离的通讯,不适合远距离的,故太空和地球的通讯只能是电磁波,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4.(2
4、022陕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 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B正确;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 C错误: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 D 错误。
5、故选B。5.(2 0 2 2 江苏扬州)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答案】A o【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敲鼓的力越来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敲鼓的力越来越大,响度变大,故 A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6.(2 0 2 2 山东临沂)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喷亮的童声合唱 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 0 0 8 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 X 1 0、/s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6、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答案】B o【解析】A.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B.1 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 4 0 m/s,故 B错误,符合题意;C.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的歌声响度变大;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里,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7.(2 0 2 2 湖南衡阳)古筝是我国传统 一种弦乐器,在 2 0 2 2 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 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答案】A o【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琴弦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错误;2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 c 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电磁波直接传播到地球的,故 D错误。故选A。8.(2022四川自贡)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
8、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音调【答案】B。【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速无关,故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9.(2022四川遂宁)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涉及诸多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汤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D.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香气四溢,是因
9、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A 错误;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由漂浮条件可知,汤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 B 错误;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 C 错误;D.月饼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正确。故选Do10.(2022四川南充)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C.某同学发
10、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答案】Bo【解析】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改变振动的弦的长度,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调不同,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C.音箱发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利用转换法将音响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观察的纸屑振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动产生的,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1).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是0.1s,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
11、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且回声和原声叠加缘故,故 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2山东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I).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 A 错误;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错误;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
12、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 C3正确;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C。12.(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 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 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A。【解析】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
13、四溅”,故 A 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 D 错误。故选A。13.(2022湖南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Bo【解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14.(2022四川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
14、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o【解析】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I).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 D 错误,符合题意。4故选D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
15、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A说法正确: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说法错误;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说法错误;D.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故选A。16.(20
16、22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22湖南邵阳)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 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 音 的()。A.响度 B.音
17、色 C.音速 D.音调【答案】D o【解析】A.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即振幅决定了响度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故B不符合题意;C.音速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不是由频率决定的,故C不符合题意;D.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即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2022湖南常德)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 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flnauInJRH5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
18、.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答案】Do【解析】A.“琴声”是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瓶和水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的,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及19.(2022四川眉山)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B.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
19、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答案】B.【解析】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声音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 B 正确;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 C 错误;I).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B。20.(2022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高音”、“男低音”中 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B.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物理试题 分类 汇编 现象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