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新高考)教案:板块3专题2考题研析 第3讲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pdf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新高考)教案:板块3专题2考题研析 第3讲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新高考)教案:板块3专题2考题研析 第3讲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近年来,从高考考查角度来看,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一、“4类”常见表达技巧诉 可 见 后 面:耗 物 超 兴 型 向及 代 普 兼 观J由主顾久近:首 尾 照 应J幽C.W.,C.WD(二 一赚二:匚二薄二(结矍巧)表达技巧温人想冬型.津康血工海:似兼结精剂.;的周修 辞U比嗡、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手 冲 向、反语、反问、双关、互文等表现L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至 虹 托、对比、联想想象、用典等一:丽 花:吝、-漉 而 诉-、z就 法丽-:
2、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p 诙 曲 标的 龄,;而 即 楠:带 大&相:福*k一):抒情、借占讽今、托物言志、!借 景 抒 情逊凝二 二 二 一反正入森.醺(一)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类型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明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 煜 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和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类型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碧玉使被描写的对回答比拟手法3.借代妆
3、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咏柳)运用拟人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一 S。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 接 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 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4.夸张类型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代人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 白 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
4、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代物代地代事类型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夸大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5.对偶缩小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的差别,可 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6.双关概念效果赏析要点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它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
5、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对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7.互文类型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谐音干”(李 商 隐 无题)“思”与可以双关“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使语赏析时,应指出其深、之极。言含两层意思,可用“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蓄、“一指,另间”(于 谦 石灰吟)这 里 的“清风指”的句式。语义双关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趣。白的品格。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使语句赏
6、析时,应注意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经济、简点明互文的两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练、含个主体各是什笼寒水月笼沙”(杜 牧 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蓄。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即时训练1.请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终岁不闻丝竹声。()(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8)主人下
7、马客在船。()(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答案 拟 人 拟 物(3)借 代(4)比喻、夸 张(5)比喻、夸 张 设问、借 代(7)双 关(8)互文(9)对比、借 代(10)比喻、夸 张(11)对偶2.(2021烟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其十)杨 基门外春泥一尺深,窗间云气十分阴。寒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酒解驱愁时强饮,诗多感旧懒长吟。贫家不愿千金粟,但得阳鸟画照晚林。【注】阳乌: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名。此诗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解析“寒
8、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中,“衾如铁”“火似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被寒雨打湿的衣被比作铁甲,将炉灶中明亮的火光比作金光。其中,“湿灶凝烟火似金”句中,“火似金”,以屋内炉火的光亮来衬托屋内的昏暗,结合前句的寒雨打湿衣被,更能表现诗人处境的凄苦艰难。”酒解驱愁时强饮”中,“酒解驱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酒以人的心理情态,酒能善解人意,为驱愁劝诗人强饮。答案 比喻。(明技巧)衣被湿冷,如铁甲;炉火明亮,如金光。(析作用)衬托。(明技巧)以炉火的明亮衬托屋内光线的昏暗,也映衬出诗人的孤独、凄凉。(析作用)拟人。(明技巧)酒善解人意,懂得为人驱愁而劝诗人强饮。(析作用)(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
9、高考考查的重点。重点考查:衬托、对比、用典、比兴、联想想象、对写等。1.衬托 即时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概念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说明正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 叫“烘托”“旁衬”。反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反面烘托主要内容。作用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双调 螭宫曲自乐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
10、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 维 鸟鸣涧)两 句 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 起因:孙 曲 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 诗 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释运用)表达效果:都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明技巧、析作用)2.对比概念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有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作用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示例杜 甫 的“朱门酒肉臭,
11、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 百 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使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即时训练4.(2021日照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感遇十二首(其七严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遂作此诗。伊,语气助词。对比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1橘树与其他树木对比,(释运用)突出其耐寒的特点;
12、(析作用)橘树自身的形质兼美与受到的冷遇对比,(释运用)突出作者对橘树的惋惜;(析作用)橘树和桃李不同际遇的对比,(释运用)抒发作者的愤慨不平;(析作用)作者向往的清明政治环境与黑暗现实对比,(释运用)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析作用)3.用典概念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说明事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13、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示例苏 轼 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知识积累】常见典故含义投笔弃文从武;楼兰边境之敌;折腰屈身事人,常反其意用之;化碧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五柳隐者的代称;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长亭送别地的代称;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鹏鸽一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采薇隐居避世;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折桂科举及第;桑榆垂老之年;后庭花代指靡靡之音;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击
14、楫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青 鸟 一 传 信 的 使 者;请缨杀敌报国;抱柱坚守信约;射天狼打击入侵的异族。即时训练5.(2021威海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朱梯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注】朱樟: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典故“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
15、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释运用)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雁未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析作用)4.比兴概念“比兴”本 来 包 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时常“比兴”连及。在实际运用中,比兴经常结合运用,或兴中有比,或比中又兼兴,或比兴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说明 比 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作用托
16、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渲染气氛,激发读者的想象。示例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 是“兴”,又是“比”。即时训练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桃 天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子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藁藁久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甑f6 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藁(zhn)秦: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明技巧)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析作用)以桃设比,(明技巧)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17、,(释运用)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析作用)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析作用)5.联想想象 即时训练7.(2 0 2 1 泰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概念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判断这种技巧,不宜把二者分开。说明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 属 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作用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的内蕴,丰富诗歌的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的想象,触发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郊行即事程 颗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英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
18、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请赏析诗的颈联。答案 诗的颈联联想(虚写)到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明技巧)劝朋友莫要推辞,更不要辜负诚挚劝酒的心意;(析作用)又使用比喻的修辞,(明技巧)说美好时光会像风吹花落一样逝去,表达了作者希望世人珍惜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析作用)6.对写概念不直接由自身说起,不是从眼前写起,而是换个角度,从对面入笔、从对方写起的艺术手法。说明对写都是虚笔呈现,是主客换位、背面敷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特殊就特殊在它反宾为主,从对方落笔,设身处地地描绘对方的情景,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婉。作用突破时空限制去写想象中对方的情景,取得实写手法所收不到的独特艺术效果,给人以曲折
19、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即时训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诗的尾联艺术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指出这种情感并简析其抒情的方法。答案 思乡惜别之情。诗人采用了拟人(或对写)的手法,(明技巧)写故乡的水不忍分别,将“我”送出万里之外的情景,诗句不直接写自己的惜别之情,用故乡之水送“我”远行,依依不舍之状,衬托我浓厚的思乡惜别之情。(析作用)(三)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1.
20、描写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白描 即时训练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概念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作用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示例马 致 远 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运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歹!1,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田 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剧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明技巧)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版高三 一轮 复习 语文 新高 教案 板块 专题 考题 研析 分析 古代 诗歌 表达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091352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