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pdf
《《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截至2021年)【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诫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要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 自 孟子滕文公下)【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屐,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注释】蒙:掩蔽。袂(m G i):衣袖,袖子。辑 屐(九j u):跋(t d)拉着鞋.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选 自 礼 记 檀 公)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张仪岂不谀大丈夫哉_ _ _ _ _ _ (2)黔敖左奉食,右热饮1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行天下之大道。(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1 3 .【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 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2分)【参考答案】(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
3、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句意: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执:拿。(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道,道路。句意为: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句中重点词:予,我。食,吃。食,食物。句意为: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呼喝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3)本题考查理解选文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先理解“贫贱不能移”的意思,再结合乙文中“饿者”的行为分析是否能论证这个观点,然后回答是否能作为事实论据。“贫贱不能移”意思是贫困卑贱的处境
4、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乙文中饿者本来就对乞食感到羞愧,在听到黔敖说“嗟!来食”,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不尊重之后,他“扬其目而视之,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宁可饿死也不吃带有侮辱性的食物,即使处于卑贱的处境也不改变节操,正体现了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因此能够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答案:1.(1)真正,确 实(2)持,拿!评分标准:(2 分)每小题1分。2.(1)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我就是因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评分标准:(4 分)每小题2 分。3.能。因为乙文中黔敖侮辱性的施舍伤害了饥饿者的自尊,他没有因饥饿而屈从。而甲文中“
5、贫贱不能移”体现的正是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的道理。两者十分契合,所以可以作为事实论据。评分标准:(2 分)仅 答“能”不给分,理由解释符合题意即可。【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 暇 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
6、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 道 路 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
7、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黔敖道歉之后,他还是不吃,最终饿死。(2021黑龙江龙东)【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此之谓大丈夫。(节 选 自 孟子)【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 屐 咒 贸 贸 然 而 来。黔敖左奉食,右 执 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日:“微 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 食。”(节 选 自 礼 记 檀 弓 )【注】饥:饥 荒。黔 敖:齐国富商。蒙 袂(m i)辑 屐(向):用袖子遮着脸,跋拉着鞋。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从:跟 着,追 着。1 1.下 列 加 点 词 解 释 有 误 的 意 项 是(A.必敬必戒(戒:谨 慎)C.以 待 饿 者 而 食 之(食:
9、食 物)(2 分)B.威武不能回(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D.黔 敖 左 奉 食(奉:同“捧”,端 着)1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 确 的 一 项 是()(2 分)以顺为正者 以至于斯也A.相 同,相同C.不相同,相同1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 志,与民由之。(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往之女家曾子闻之B.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不 相 同(4分,每 句2分)1 4.下 列 对 选 文 的 理 解,有 误 的 一 项 是()(2 分)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
10、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 可 以 吃“嗟来之食。D.乙 文 中 不 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 以 证 明 甲 文 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参考答案】【解 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A BD.正确;C.错误,“以待饿者而食之”的意思是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食,吃。故 选:C o(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以顺为正者,以,依 据,按 照。以至于斯也,以,连 词,以致。往之女家,之,至 心 曾子闻之,之,代 词,这 件 事。由此可见:不相同,不相同。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重要词语有:得
11、志,能实现理想;与,和;由,遵从。整句的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句重要词语有:从,跟 随;谢,道 歉;终,最 终。整句的意思是: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 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错误,由“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可以看出,曾子觉得黔敖道歉之后,是可以去吃的。故 选:Co答案:(1)C(2)0(3)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4)C【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
12、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
13、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 道 路 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
14、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2021湖南衡阳)【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 而 天 下 熄
15、”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 自 孟 子 富贵不能淫)【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腹,剑既在心,维 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 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
16、遂舍之。(选 自 晏子春秋,有改动)【注释】既:即。便。腹(d o u):颈。维:语气词,不译。回:转变,改变。倍:通“背”,背坂。革:改变。为:算作。算是。9.选出下列句了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崔杼罩晏子曰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D.以顺为正者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 敦 颐 爱莲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 出师表)臣潮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策之不以其道(韩 愈 马说)1 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志,与民由之。(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明也。1 1.请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 两 处(2分)曲刃
17、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1 2 .【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2分)1 3 .【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A.不同。告诉/认为。B.不同。道义/途,路。C.相同。的确,实在。D.不同。把/按照。(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得,实 现 志,志向。由,遵循。句意:得 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重点词语:劫,劫持。失,放弃。句意: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
18、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句话的意思为: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名的理解。孟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来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在他的眼中这二人行的是“妾妇之道”,缺少自己的主见,凡 事“以顺为正”。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也就是他认识到了这是一个“有道之士”。答案:(1)C(2)得 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3)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4)妾
19、妇之道(也)有道之士(也)【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
20、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 道 路 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
21、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崔杼对晏子说:“你如果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跟你共同掌管齐国;你如果不改变你的话,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剑就要刺到你的心口,希望你考虑考虑。”晏子说:“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诱使我改变自己的话,使我背叛自己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崔杼将要杀死晏子,有人说:“不可以,您因为您的君主没有道义而杀了他,现在他的臣子,是有道义的人,您又接着杀死臣子,这样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崔杼于是就赦免了晏子。(2 0 2 1辽宁抚顺)
22、【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可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申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 选 自 孟子)【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Q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日:“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 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汽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
23、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 选 自 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知I(shfi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可也 冠:(2)得志,与民申之 由: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甲】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17.根据你对语段【甲】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24、)【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3)本题考查语言赏析。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孟子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
25、用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来做出判断。根据“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等语句可以看出,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体现了甲文中“义”的特点,不惧自己获罪,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特点,据此,何易于能称得上“大丈夫”.答案:(1)行冠礼;遵从。(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富贵不能淫 比较 阅读 13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试题 汇编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