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教案_书愤教案及反思.pdf





《书愤陆游教案_书愤教案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陆游教案_书愤教案及反思.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愤陆游教案书愤陆游教案_ _书愤教案及反思书愤教案及反思书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景和情的关系的把握从而提高对诗人情感的把握;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 课时一.导入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
2、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再次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二.作者简介:(学生分享自己的搜集,教师补充)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
3、马草军书”的志向。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至死不忘复国大业。三.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朗读指导: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
4、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感情基调:前四句 昂扬的情绪;后四句 深沉的忧愤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五.合作探究,鉴赏品味诗歌:1.诗歌的首联是叙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生讨论,师点拨)明确:此联诗人忆过去。“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抗金复国
5、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中原北望气如山”体现欲图收复失地的愿望,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有志之士形象。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生讨论,师点拨)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这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诗人 36 岁时)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中诗人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生讨论,师点拨)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4、本诗五六句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生讨论,师点拨)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出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愤陆游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