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 案(含计划)(一年级上册)教 师:班 级:第 1 页 共 4 9 页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 0 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 不 再“有意思”,不再令 人
2、“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N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羸 能 是 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1.内容分析第2页 共4 9页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 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 计1 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 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1)“植物”单元:这是小
3、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
4、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通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第3页 共4 9页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
5、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
6、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第4页 共4 9页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三、教学目标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一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植物会生长和死亡。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能用语言、图画描述
7、和记录观察内容。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3)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产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K*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第5页 共4 9页(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
8、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少雒和不同之处。,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第6页 共4 9页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3)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对
9、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1.第一单元(1)单元词汇第7页 共4 9页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
10、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2)材料清单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 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2.第二单元(1)单元词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
11、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修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K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第8页 共4 9页物做出量化描述。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挂: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2)材料清单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五、具体教学措施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12、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学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育科学的学习过程。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第9页 共4 9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
13、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4、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第1 0页 共4 9页六、教学设计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18.2 2-9.1编写教学计划、备课29.4-9.8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39.1 1-9.1 5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49.1 8-9.2 2一 2观察一棵植物59.2 5-9.2 9.一 3观察叶61 0.2-1 0.8国庆节放假71 0.9-
15、1 0.1 3机动81 0.1 6-1 0.2 0一4这是谁的叶91 0.2 3-1 0.2 7一5植物是“活”的吗1 01 0.3 0-1 1.5一6校园里的植物1 11 1.6-1 1.1 3机动1 21 1.1 3-1 1.1 7二1在观察中比较1 31 1.2 0-1 1.2 4二2起点和终点1 41 1.2 7-1 2.1二3用手来测量1 51 2.4-1 2.8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 61 2.1 1-1 2.1 5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 2.1 8-1 2.2 2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R181 2.2 5-1 2.2 5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 91 2.2 5-1.1元旦放假第
16、1 1页 共4 9页2 01.1-1.7机动2 1-2 3总结评价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 .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 料 花、植 物、种 子、花 盆、泥 土、小铲着 小 葱、大 蒜、胡 萝 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第 1 2 页 共 4 9 页【
17、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2.让 学 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L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
18、“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口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三、塑料花是植物吗?L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第1 3页 共4 9页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
19、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四、种一棵植物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 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 1 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
20、,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第舌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 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 1 4 页 共 4 9 页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五、作业设计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21、境目标】k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准备】第1 5页 共4 9页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二、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 .观察植物的茎和叶。(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
22、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2)学生观察茎和叶。(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P、三、画一棵植物7,过渡: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X X班的小朋友第1 6页 共4 9页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 .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2 .指导画一棵植物。1 )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
23、:茎一一叶一一根。2 )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3 .交流评价画的植物。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四、小结过渡: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 P T 出示)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g.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 P T 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第1 7页 共4 9页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
24、、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五、拓展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第3课观察叶【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
25、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第 1 8 页 共 4 9 页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一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