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pdf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第 2 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必修阶段中,本内容主题位于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 0 1 7年版)中,“主 题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为: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具体的学业要求是: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相关教学指导思想和重要策略包括:(1)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2)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3)紧密联
2、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4)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学习活动建议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究;过氧化氢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从 标 准(2 0 1 7年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可以看出,本部分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关键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从分散系的角度,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类,已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在第二节“离子反应”中,从电离的角度,对离子反应的本质进行
3、了分析,己经使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与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学生不仅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与反应,还要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用双线桥进行表征,形成用微观实质解释宏观现象及从宏观现象推测微观实质的思维路径。学生通过本主题内容的学习,能够初步建立基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 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等学科素养。这些正是该主题内容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的体现。标 准(2017年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
4、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低要求,教材则呈现了具体的学习内容。目前,较为流行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呈现在编排方式和位置略有差异。1.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位置人教版、鲁教版采用单独成节的方式,苏教版则采用穿插编排的方式。具体而言,人教版主要在“第二 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中呈现;鲁教版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融入在“第 2 章 元 素 与 物 质 世 界 第 3 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中加以阐述;苏教版则在“专 题 1 化学家眼中的物
5、质师姐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首次提到氧化还原反应,在“专 题 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澳、碘及其化合物”中详细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三种教材的编排方式和位置虽然略有不同,但总体思想是一致的。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与本质出发,最终着眼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用。2.人教版的教材分析实际教学中,采用人教版的教材,运 用 SOLO分类理论,具体对人教版的教材进行分析。SOLO分类理论起源于皮亚杰发展阶段学说,是针对皮亚杰发展阶段学说中的不足提出的新的智力发展理论,属于新皮亚杰理论。针对学生在能力、思维操作以及一致性和收敛性三个方面所体现的认知水平的差异,SOLO分类理论认为学生
6、学习结果结构的复杂性包括5 个水平。SOLO水平包括前结构P(不理解)、单点结构U(知道其中一个因素)、多点结构M(知道多个因素,但未建立关联)、关联结构R(知道因素之间的联系)和抽象拓展E(具备根据内容联系到概念的能力,甚至是其它概念)。评价者可根据SOLO水平的特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层次的划分。“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科书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
7、的概念。基 于 S O L O 分类理论,此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达到低关联水平。学生要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需同时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并且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进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教科书还是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从 S O L O 分类理论的观点看,此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属于中关联水平。元素
8、化合价的判断属于单点结构,从化合价的判断出发,学生需运用分类思想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再将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起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教科书以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第三部分的最后安排了“学与问”,要求通过讨论,分析置换反应等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并要求学生用交叉分类示意图简要表示这种关系。运 用 S O L O 分类理论,教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要求学生达
9、到高关联水平。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之前,学生需要先具备常见离子形成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从而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联系起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等。本段内容属于抽象拓展阶段,要求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辩证的思想,正确对待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角色。总体上,教材上对学生的要求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一致。3.知识衔接初中知识:原 子(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离子的形成过程;常见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
10、元素化合价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高中知识:分类的思想;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化合物知识。三、学习者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功能与价值分析学生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起点可追溯到初中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知识,如 图1所示。通 过“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观念,希望学生能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念,并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念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三节 氧化 还原 反应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