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pdf(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 1.1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 .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 .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
2、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 用“直 观 一 感 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1 .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3 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 .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
3、全等形,用“g”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 .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
4、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 .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 .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 .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 .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 1.12 A A B C和a D B C全等,点A和 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 A B C丝a D B C.AD课 本图1 1.1-1 课本图1 1.1 2【问题提出】课本图1
5、 1.1 1中,A A B C gA D E 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 4练习.【探研时空】1.如 图1所示,AACFADBE,N E=N F,若AD=20 cm,BC=8 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E图1图22.如图 2 所示,ABCg/k AE C,N B=3 0 ,ZACB=8 5,求出aAE C 各内角的度数.(N AE C=3 0 ,ZE AC=6 5 ,ZE CA=8 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
6、具有哪些性质?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 4习 题11.1第1,2,3,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疑难解析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 应边(或角).1 1.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内
7、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 应 用“边 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 历 探 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Q 惜成 太官与价俏如施 养 根 或 初 思 考 和 表 达 能 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 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教具准备一 块 形 状 如 图 1 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 用“操作一实 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
8、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 如 图 2 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 师 的 问 题.方 法 如 下:可 以 将 图 1 的 玻 璃 碎 片 放 在 块纸 板 匕 然 后 用 直 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 的 三 角 形.如 图 2,剪 卜.模 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且ZsA B 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 应 角 相 等.反 之,如果A A B C 与A B C 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9、即 AB二 A B,BC=B Cz,CA=C A ,/A=N A ,NB=NB,NC=N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ABC且ZA B 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t 作扇佥证】(用直尺和圆规先 任 意 画 出 个 aA B C,再画画出的4 A B C 剪下来,放在【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土只要两个三角C,A=CA.把2-2 所 示),B C=BC,(即全等吗)如 课 本 图 11.画一个4 A B Cz,使 A B:AB,A C=AC,B Cz=BC:1.画线段取B C=BC;2.分 别 以 B 、C 为圆心,线 段 AB、AC为半径画弧
10、,两弧交于点A :3.连 接 线 段 A B、A 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 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 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 察、比较、交流等,逐 步 探 索 出 最 后 的 结 论 一 边 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 1】如 课 本 图 11.23 所示,ZXAB
11、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 连 接 点 A 与 BC小 点 D的支架,求证AABD经Z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 析 例 1,分析:要证明4ABDg ZX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力 是 BC的中点,;题曲RACD中 BD=CD,/I、,(SSS).B D Ck倘机第 名“”表 示“因为”,“”表 示“所以“;从 例 1 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 后 推 出 结 论(求 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 知 AOFE,BC=DE
12、,点 A、D、B、F 在 直 线 上,AD=FB(如图所示),要 用“边边边”证明ABC咨ZXFDE,除了已知小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 应 该 有 AB=F D,只 要 AD二 FB两 边 都 加 上 DB即可得到 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 本 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二 DF,AC=DE,BE=CF,BC与 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 的 理 由.(BOEF
13、,AABCA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 本 P15习 题 11.2 第 1,2 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 1.2.2三角形全等判定(SA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 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 技 能 领 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过程
14、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及关键1 .重点:会 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难点:应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3 .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圆规.教 学 方 法 采 用“操作一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动手画图】【投影】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已知:Z AO B.求 作:Z Ai O i B p 使N A Q i B尸N AO B.【作法】(1)作
15、射线0次|;(2)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尸点D;(3)以点0 1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 1为圆心,以CD氏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B|,N A Q i B 就是所求的角.【导入课题】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连接C D、CD,回忆作图过程,分析ACOD和 C Q Q i中相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发现下面的相等量:O D=O】D|,O C=O i C i,ZC O D=ZC i O i D1,MOD经 C Q D.归纳出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成“边角边”或“S
16、 A S ”).【评析】通过让学生回忆基本作图,在作图过程中体会相等的条件,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承上启下,开拓思维,发展探究新知的能力.【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作法.【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 C并延长到D,使C D=C A,连 接B C并延长到E,使C E=C B,连 接D E,那么量出D 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 B C g A D E C,就可以得出
17、A B=D E.在A B C型 分 终 内,C A=C D,C B=C E,如果能得出N 1=N 2,A B C和 D E C就全等了.i M r:_4 ZX A B C W A D E C 中Zl=Z2CB=CE/.A B C A D E C (S A S)AAB=DE想一想:N 1=N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 B二D E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 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
18、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端用螺钉较合在起,使长木棍的另端与射线B 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 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 本 图1 1.2-7),出现一个现象:A A B C与A A B 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 B C与a A B 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
19、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ABCD【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 图1所示)AB C C T(1)画N A B 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 T于C、C ;(3)连线A C,A C ,A B C 与A B C 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 本P 1 0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
2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 1 5习 题1 1.2第3、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1 1.2.3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 S A,A A 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 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层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
21、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应 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3 .关键:把握综合分析法的思想,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 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N EDH=N 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答案:能,因 为 根 据“S A S”,可以得到EDHg Z
22、i FDH,从 而EH=FH2 .如 图2,A B=A D,A C=A 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出 A B C g A DE吗?答案:B C=DE(S S S)或N B A C=N DA E(S A S).3.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牛.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 A B C,再画
23、出一个aA,B C,使A B :A B,NA;N A,ZB =N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4 A B C 剪下,放到a A B 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区如下:画一个A A B C,使 A B =A B,N A,=Z A,Z BZ=Z B:1 .画 A B =A B;2 .在 A Bz 的同旁画N DA B =N A,N EB A =Z B,A D,B E 交于点 C。探究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 S A”).【知识铺垫】课本图1 1.2 8中,N A =N A,N B =Z B,那么N O
24、N A C B 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N C =1 80 0 -Z Ar-Z BZ,Z C=1 80 0 -Z A-Z B,由于N A=N A ,N B=N B ,.Z C=Z C/.【教师提问】在A A B C 和4 DEF 中,Z A=Z D,Z B=Z E,B O EF(课本图 1 1.2 9),A A B C与a DE F全等吗?【学生活动】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 S A”很快证出A B C g Z EFD,并且归纳如下: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 A S).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3】如课本图1 1.2 1
25、0,D在A B上,E在A C上,A B=A C,Z B=Z C,求证:A D二A E.证它【教物师活哪动】麒引导螳学生中,分,析 例3.关键是寻找到和己知条件有关的A A C D和A A B E,再 PA=PB.证法二:利用轴对称性质.由于点C是线段A B的中点,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探究2如右图.用 根木棒和 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为什么?活动:1.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作线段A B,取其中点P,过P作L,在L上取点P、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