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教案.pdf
《直线与方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与方程教案.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第九章第九章解析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课题】第一节【课题】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3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方法,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会实
2、现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教法学法】【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模型【教学安排】【教学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直线和圆都是最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初中几何对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初中代数研究了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高一数学研究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内容以上述知识为基础,直线和圆的方程是解析几何
3、的基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要研究的是直线的两个基本概念,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回顾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形如 y=kx+b(k0)叫做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当 k0 时,在R 上是增函数,当k0 时,在 R 上是减函数.画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y=2x+4 y=2x+2小结:作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可在直线上任取两点,通常取点(0,b)与(b/k,0)。研究两点(2,0)、(0,4)与函数式 y=2x+4 的关系是:这两点就是满足函数式的两对 x、y 的值。由作图知满足函数式 y=2x+4 的每一对 x、y 的值都是函数 y=
4、2x+4 上的点;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式 y=2x+4。小结:一次函数 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 y=kx+b(k0)的每一对 x、y 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式 y=kx+b(k0)也可以看成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我们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直线方程的概念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直线时,就是利用直线和方程的这种关系,建立直线的方程,并通(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
5、案过方程来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为此,我们先研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正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3435,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并注意它们的变化范围.(5 分钟)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 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 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 0。范围:0 180y y l l o x o x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k=tan(90)(4)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形式特点方向向
6、量:y y P2 P2(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 P1 P1 o x o x直线上的向量P1P2及与它平行的向量都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 P1P2的方向向量P1P2的坐标是(x2x1,y2y1),其中 P1(x1,y1),P2(x2,y2);当直线 P1P2与 x 轴不垂直时,x2x1,此时11P1P2也是直线 P1P2的方向向量,且它的坐标是(x2 x1,y2 y1),即(1,k),其中x2 x1x2 x1k 为直线 P1P2的斜率。注:方向向量与 x 轴所成的最小正角与直线 l 的倾斜角相等。(5)斜率公式经过两点 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k 推导如下:设
7、直线 P1P2的倾斜角为,斜率为 k,向量P1P2的方向是向上的(如下图),向量P1P2(x2x1,y2y1),过原点作向量OP P1P2,则点 P(x2x1,y2y1),而且直线 OP 的倾斜角y2 y1(x1 x2)x2 x1也是,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有tany2 y1y y1(x2 x1),即k 2(x2 x1).x2 x1x2 x1同样,当向量P1P2的方向是向下时,也有同样的公式。小结:斜率公式的形式特点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同时颠倒。斜率公式表明,直线对于 x 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坐标表示,而不需要求出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公
8、式中,当 x1x2时不适用,此时直线和 x 轴垂直,直线的倾斜角 90。3、应用举例(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例 1如图,直线 l1的倾斜角为 130,直线 l2l1,求直线 l1、l2的斜率。Y解:l1的斜率 k1=tan1=tan30=3/3 l1l1l2 l2l2的倾斜角 29030120l2的斜率 k2tan120312 o x例 2 直线过点 A(2,0),B(5,3),求直线 AB 的斜率.解:k(30)/(5)(2)1又 0,180)135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 135巩固练习P37练习4、54、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方法:图象法、公式法三、内容、方法
9、小结三、内容、方法小结:本节介绍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以及斜率的两种求法,教学中运用图像法和公式法使得内容更易理解。四、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P89 2 3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1 1。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定义:例 1斜率定义:(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两点式求斜率例 2作业: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课题】【课题】第二节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斜率存在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能用解析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的充要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
10、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的方法及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体现。3过程与方法:在初中平面几何的直线平行或垂直关系的基础上,本节将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 2教学难点:是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垂直情况的讨论(公式适用的前提条件)【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讲解、练习、演示、探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三角板【教学安排】【教学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
11、、复习引入:(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魔术师的地毯一位魔术师拿了一块边长为 1。3 米的地毯去找地毯匠,要求把这块正方形的地毯改制成宽0。8 米,长 2。1 米的矩形。地毯匠对魔术师说:“难道你连小学算术都没学过吗?边长为 1。3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69 平方米,而宽 0.8 米、长 2.1 米的矩形面积只有 1.68 平方米。两者并不相等呀!”而魔术师只给了地毯匠一幅图,让他照着做就是了。地毯匠照做了,缝好一量,果真可以,魔术师得意洋洋地取走了地毯,可地毯匠却很纳闷,百思不得其解,那 0.01 平方米的地毯去哪了?你能帮他解开疑团吗?现在大家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
12、,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看看能否利用我们下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入课题: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二、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斜率,谁能告诉我斜率是什么?生:斜率是一条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师:那什么是倾斜角?生:倾斜角是一条直线向上的部分与 x 轴正半轴所夹的角。师: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与这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大家打开几何画板,完成实验报告。给学生 10 分钟时间完成实验报告师: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的实验结果学生 1:实验1,我实验探究的结果是当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他们的斜率是相等的,当两条
13、直线的斜率相等的时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有没有同学补充?若没有,老师提问:当这两条直线都与 y 轴平行时,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也相等吗?让大家再动手操作一下.老师再问,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这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有没有其它的位置关系?(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重合.因此,我们实验一的最终结论应该是: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学生 2:实验 2,我实验探究的结果是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他们的斜率的乘积都等于-1,当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等于-1 的时候,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有没有同学补充?若没有,老师提问:当这两条直线有一条
14、与 y 轴平行时,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让大家再动手操作一下.因此,我们实验一的最终结论应该是: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即乘积为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师:上面是我们利用几何画板实验探究的结果,还没有经过理论验证。大家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这两个结论呢?首先我们先证明结论一.已知 L1L2(图 1-29),它们的斜率分别为 k1,k2,求证它们的斜率相等.证明:因为 L1L2,所以1=2tg1=tg2即 k1=k2反过来,已知 k1=k2,k1,k2 分别为不重合的直线 L1,L2 的斜率,求证:L1L2证明:因为 k1=k
15、2,所以 tg1=tg2由于 01180,0180,1=2又两条直线不重合,L1L2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 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下面我们一起来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如果 L1L2,这时12,否则两直线平行设 21(图 1-30),甲图的特征是 L1与 L2 的交点在 x 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 L1 与 L2 的交点在 x 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 L1 与 L2 的交点在 x 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1=90+2因为 L
16、1、L2 的斜率分别是 k1、k2,即190,所以20。tan1 tan(902)1tan2,可以推出:1=90+2 L1L2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如果 k1k2=-1,那么一定有 L1L2;反之则不一定.应用讲例例1已知 A(2,1),B(5,1),P(4,2),Q(2,2),(1)试判断直线 BA 与 PQ 的位置关系AB 与 AQ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试判断四边形 ABPQ 的形状,并给出证明。例2已知 A(5,1),B(1,1),C(2,3),试判断三
17、角形 ABC 的形状.例3判断 A(1,3),B(5,7),C(10,12)三点是否共线,并说明理由。(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例 4、试确定 m 的值,使过点 A(m,1),B(-1,m)的直线与过点 P(1,2),Q(-5,0)的直线(1)平行(2)垂直四、解答故事“魔术师的地毯”的问题三、内容、方法小结:三、内容、方法小结:本节介绍了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条件,特别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四、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P249 练习 9。11 2,3,4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平行的判定条件例 1 1)K 存在时
18、2)K 不存在时例 2垂直的判定条件 1)K 存在时例 3 2)K 不存在时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课题】【课题】第三节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3。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
19、点: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2教学难点:点斜式方程的推导思想【教法学法【教法学法:学导式【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形式,对直线方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节,我们来继续研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并学习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1)点斜式已知直线 l 的斜率是 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 的方程(图 1-24)?设点 P(x,y)是直线 l 上不同于 P1(x1,
20、y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k y y1(1)x x1即 y-y1=k(xx1)(2)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 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 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 l 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 l 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 P1、斜率为 k 的直线 l的方程(实质上是证明了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关系)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注:当直线的斜率为 0时
21、(图 1-25),k=0,直线的方程是 y=y1(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当直线的斜率为 90时(图 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 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 x1,所以它的方程是 x=x1(2)斜截式已知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b,斜率为 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 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 y=kx+b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 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 k0 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
22、数中 k 和 b 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 y 轴上的截距注:斜截式方程因为形式是直线方程中最简的,故在后续的课程中有十分重要的运用,但上述两种直线方程的形式都要求有斜率,故运用它们时往往要先对斜率的存在与否进行讨论,而这正是最容易错的地方.(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三、内容、方法小结三、内容、方法小结:本小结介绍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要注意两种方程适用的范围,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需掌握根据条件适当的选择方程形式。四、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P252 练习 9.21 1,2,3,4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例 1 yy1=k(xx1)斜截式方程:例
23、 2 y=kx+b作业:P100 1 2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课题】【课题】第四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2教学难点: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教法学法】【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
24、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1、利用点斜式解答如下问题:(1)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P1(1,2),P2(3,5),求直线l的方程。(2)已知两点P1(x1,x2),P2(x2,y2)其中(x1 x2,y1 y2),求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要求直线方程,应知道什么条件?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先判断是否存在斜率,然后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可求出直线方程:3(1)y 2(x 1)2y2 y1(2)y y1(x x1)x2 x1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
25、:两点式直线方程:当y1 y2时,方程可以写成y y1x x1(x1 x2,y1 y2)y2 y1x2 x1由于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所以我们把它叫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twopointform).(完整版)直线与方程教案教师:若点P1(x1,x2),P2(x2,y2)中有x1 x2,或y1 y2,此时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和分析,发现当x1 x2时,直线与x轴垂直,所以直线方程为:x x1;当y1 y2时,直线与y轴垂直,直线方程为:y y1例题讲解例 3 已知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 A(a,0),与y轴的交点为 B(0,b),其中a 0,b 0,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 方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