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四 则 运 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 根 据 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单元教学要求: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含小括号的
2、三步计算式题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4/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
3、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
4、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27+85=1 1 3 (人)7 1-4 4 表示中午4 4 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 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 4-3 X 6 6 +3 X 987=3 2 9X 6 =2 X 987=1 97 4 (人)=1 97 4 (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 算出了 1 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 是 3天的几倍
5、,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 天的987 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 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 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 5/做一做 1、2(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6、(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己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 8/1 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 2 人,中午有4 4 人离去,2.“冰雪天地”3 天接待987 人。照这又有8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 2-4 4+85 (1)987 4-3 X 6 (2)6 4-3 X 987=2 7+85 =3 2 9X 6 =2 X 987=1 1 3 (人)=1 97 4 (人)=1 97 4 (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7、期 第 节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数
8、学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48+12=60(元)2 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 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X2+24+2=48+12=60(元)2 4 X 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
9、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 )2704-30-180-30=9-6=3(名)270 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0(2)(270-180)4-30=904-30=3
10、(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掌握知识)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P7/做一做 1、2P U/做 一 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作业P89/5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4
11、-30-1804-30(2)(270-180)4-30=9-6=904-30=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三课时:归纳运算顺序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归纳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前
12、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记忆,让学生在会议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出示例5(1)42+6X(12-4)(2)42+6X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
13、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检脸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 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P 1 4-15/2、3、57板书设计:(1)42+6X(12-4)=42+6X8=42+48四则运算(三)(2)42+6X12-4=42+72-4=114-4=90=110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4、。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四课时:0的运算教学内容:P 1 3/例 6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充分阐述0的有关运算,讲清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 0 0+0=(2)0+5 6 8=(3)0 X 7 8=(4)1 5 4-0=(5)0 4-2 3=(6)1 2 8-1 2 8=(7)0 4-7 6=(8)2 3 5+0=(9)9 9-0=(1 0)4 9-4 9=(1 1)0+3
15、1 9=(1 2)0 X 2 9 二(设计意图:通过口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如 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不能做除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o(设计意图:开展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思考与说话能力)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
16、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 1 5 1 6/8 1 3板书设计:1 0 0+0=1 0 0 2 3 5+0=2 3 5关 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3 1 9=3 1 9 0+5 6 8=5 6 89 9-0=9 90 X 2 9=00 4-7 6=04 9-4 9=01 5 4-0=1 5 40 X 7 8=00 4-2 3=01 2 8-1 2 8=0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乘。或。乘一个数,还得0。0除以一个非。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能否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单元测试3课
17、时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查 漏 补缺。针 对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教学过程:I、学生测试。2、批阅。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H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18、。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G)教学内容:教科书18页 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任意方向和
19、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自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姚3伍二、探索新知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Ci B JL,100千 人向。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1)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的找到目安一练:你上动吐鲁2、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
20、行 进 200千 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课 本 18页 例 1 及做一做2、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_ _ _ 度,距离雷达站_ 千 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 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_ _ _ _度,距离雷达站_千 米。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场 在 电 视 塔 西 偏 南 4 5 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向;博 物馆在也视塔东偏南6 0 度 的 方 向;动
21、物园在电视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学习的机会和锻炼)板书设计:位 置 与 方 向(1)课后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2)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目的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
22、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 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方向)二、探索新知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
23、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
24、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制作的心得和感受)三、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 3、4 题并订正。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2)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课后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三课时位置与方向(3)教学内容:第 22页例3 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5、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