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pdf(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1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月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 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 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1、用竖式计算4 5+1 7 8 0-5 92、口算下面各题2+4+3=3 0+4 0+2 0=2+3 0+5=7 0-3 0-2 0=1 7-7-5=1
2、 4-9-2=活动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探究连加1、出示例1 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2、尝试列式。3 尝试竖式计算: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 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活动三:完 成“想想做做”14
3、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1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月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复习导入1.板演2 6+2 5+3 8=7 0-1 8-2 6=2 .口算1 2+8+2 0=5 0-3 0-6=4 2+8-3 0=7 8-4 0-6=5
4、2-1 2+8=7 8-1 8-8=活动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启发提问:(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儿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儿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3)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60-3 8+4 0=活动三:完 成“想想做做”1 5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1 0 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3)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
5、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月标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基础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 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活动二、提高练习1、数学书第5 页第2
6、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2、数学书第3 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活动三:拓展练习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活动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4)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
7、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教学例题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活动二、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间摆小棒,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
8、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2、提高练习课件出示第2 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 较(1)和(2)课件出示第3 4 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活动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
9、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复习导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 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活动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课件。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 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 朵
10、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第1 个问题。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3、解决第2 个问题。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活动三:完 成“想想做做”1 5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练习二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才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彳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态
11、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力意识和习惯。-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力步的斯文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乡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教学重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计算练习1.揭示课题。2.练习计算(1)出示 85-27-39 45+29-36(2)思考练习二第1题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每 次 加9,连 加5个9;每次减7,
12、连 减5个7.要求学生口算得数,每次填在口里。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看第二小题,42连续减几个7得7?想想看42里一共有几个7?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 后35是怎样得到的?口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学生计算填写,然后校对结果。活动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做练习二第3题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检查交流板演题,明确算法。2.做练习二的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小芳拍了 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少。3.思考练习二第5题活动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认识多边形计划
13、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 育 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准备活 动 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 动 一、预学案1.回 顾 已 知 图 形。今 天,老 师 带 大
14、 家 到 有 趣 的“图 形 王 国”去 游-游、看 一 看。(出 示 如 下 图 形)请 看,这 里 有 一 些 我们 学 过 的 图 形。你 能 说 出 它 们 的 名 称 吗?2.说 明 学 习 内 容。我 们 知 道 三 角 形 和 正 方 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 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 图 形。小 朋 友 有 信 心 认 识 新 的 图 形 吗?活 动 二、导学案教 学 例1。1.观 察 图 案。出 示 例1的 窗 格 图 案。让 学 生 说 说 在 哪 罩 看 到 过 这 样 的 图 案,再观察窗格 七 有 些 什 么 形 状,说 说 对 这 样 的 窗
15、格 有 什 么 感 觉。2.分类认识。找 图 形。要 求:你 能 从 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 图 形 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 描。(2)认识四边形。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3.回顾反思。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活动三:巩固案做“想想做做”第2 5题。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计划课时数
16、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1.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提
17、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2.学习例题。(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_1指)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2)操作。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
18、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3)抽象出图形。引导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 1题。学生完成练习。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3.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和第4 题。4.做“想想做做”第 5 题。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
19、行四边形。活动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认识图形练习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黄婷婷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
20、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引入新课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活动二、组织练习1.图形分类。(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2)方格纸上画图。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2.做 练 习 三 第 1题。3.做 练 习 三 第 2 题。4.做练习三第3 题。请小朋友拿出两个
21、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5.做 练 习三第4 题。(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2)课本上第4 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6.做 练 习三第5 题。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5.做 练 习三第6 题。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活动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
22、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有趣的七巧板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 育 才、张静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教学重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教学准备活动单、课件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
23、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1.再现图形。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2.欣赏图案。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活动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1.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2)比比想想。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2.想想拼拼,感受奇巧。(1)选两块拼图。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
24、过的图形。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2)选三块拼图。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提问: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3)任意选择拼图。要求: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3.拼拼说说,激情生趣。(1)模仿拼图。请小朋友选一个图案,照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来。学生照着拼图案,指名四人黑板上照着拼,然后欣赏自己和同伴拼的图案。(2)想象拼图。学生拼图案或图形,拼成的可
25、以到黑板上摆一摆,让大家欣赏。(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上面拼图活动过程,和同桌说说七巧 板“巧”在哪里,你对七巧板拼图有哪些体会。活 动 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篇】课 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计划课时数1主备人张勇超审核人时育才、张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通过百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从侑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娄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自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学MW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力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j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攵学问题列乘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