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2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2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2月).pdf(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 2 月)一、古诗词赏析(共 30小题)1.(2 0 2 1 秋中原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堪称妙笔,试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的?(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且有奇效。请从这首词中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简析其效果。【注】奇:j l 奇:q i2.(2 0 2 1 秋广饶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
2、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叶绍翁,南宋中期人,曾在朝廷做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蝴。(1)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本诗构思奇巧,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结构、写法、语言等)写一段赏析文字。3.(2 0 2 1 秋延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定风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3、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小序写苏轼被贬黄州时,偕友出游的情形以及创作此词的背景。B.“竹杖”一句写词人认为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心态。C.“山头”一句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心情。D.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深刻。(2)词 中“风雨”隐喻什么?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概括。4.(2 0 2 1 秋游仙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庭晚望萧滞春庭聊纵望注,楼台自相隐。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注】纵望:即放眼望。(1)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春天的傍晚,百无聊赖的诗人在庭院纵目远眺,欣赏远处的风景。B.本诗语言清丽流畅,虽然未使用华丽的词藻,读来却别有一番韵味。C.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也破土而出,预示着冬天将尽春日即至。D.诗人近观白云山下湍急的溪水,远听潺潺的溪流之声,十分的惬意。(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5.(2 0 2 1 秋泗阳县期末)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横溪堂春晓(宋)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1)下列选项中不
5、正确的一项是A.虞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图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彰显了春天孕育强大的生命力。B.虞诗后两句中的“染”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C.王诗中的山水田园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D.王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人写到景,从景写到境,雨里的鸡鸣、农事的悠闲,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2)横溪堂春晓的末尾一句使用了反衬手法,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6.(2021秋麦积区期末)诗歌鉴赏。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6、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选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 别 从 和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 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 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
7、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 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4)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7.(2021秋广饶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求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
8、斥。(1)联系注释,判断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2)通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8.(2021秋姑苏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问月堂酌别【宋】范成大半明灯火话悲酸,此会情知后会难。四海宦游多聚散,一生情事足悲欢。鬓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醉梦登舟都不记,但闻风雨满江寒。H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问月堂酌别写“半明灯火话悲酸”,请结合全诗说说他有哪些“悲酸”?(2)范成大的 问月堂酌别和陆游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 将“风雨”入诗,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风雨”所起的作用是否
9、一致?9.(2021秋江北区期末)古诗阅读。【甲】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四)(宋)姜夔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意入灯花。【乙】旅夜书怀(宋)胡朝颖十日春光九日阴,故关千里未归心。遥怜儿女寒窗底,指点灯花语夜深。【注释】散林鸦:意为节日之喧闹,引起林鸦散起。(1)两首诗都描摹了家中儿女思亲的情态,【甲】诗中姜夔云:“小窗春意入灯花,【乙】诗中胡朝颖则云:“(2)比读诗歌,说说两首诗中的“儿女”思念亲人时的心情有何异同。10.(2021秋长沙期末)古诗文阅读。行走在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山、水、洲、城皆自有风流。风景如画百里卷,文墨盛衍未曾衰。下面是一组和长沙有关的诗文,请
10、认真阅读并完成后面的任务。重登岳麓清黄道让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松惺。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我发实从近年白,此山犹似旧时青。读书老友今何在,古木秋深爱晚亭。【注释】松惺,读音sdngxing,意思是苏醒。(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即景抒情,全诗气势磅礴,前四句写景,景色清新;后四句抒情,情真意切。B.首联点明游览时正逢雨后初晴,万壑风起,气象万千,让登高远眺的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心生愉悦之情。C.颈联将诗人与青山对比,过去与现在对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赋 予“山”人的性情,人老而山不老,引人伤感。D.在尾联中,诗人怀念昔日老友,却在抒情时戛然而止,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
11、“此时无情胜有情”,思念之情意犹未尽。(2)相传当时云麓宫刚刚刻好一副门联,道长听诗人口念这首七律,听 到“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一联,恍若梦醒,马上把刻好的门联铲去,恭请黄道让挥毫写上这一联。试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II.(2021秋吴中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旅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裴坦:杜牧故旧至交。进士及第,任宣州观察府判官。清弋江:河流名称,即青弋江,在今安徽省境内。的的: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旅(p
12、 e i):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1)在诗中,诗人为什么说“故国逢春一寂寥”?请用原诗中的一句来回答。(2)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请说说写景的种种妙处。1 2.(2 0 2 1 秋中原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
13、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参 考【链接】,顺 承【示例】,请补全这首诗余下两联在构成章法方面精妙之处的赏析。【链接】古时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往往遵循“起一一承一一转一一和”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构成结构,一方面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诗
14、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示例】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简从去慰边,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_ _ _ _ _ _ _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通 过 描 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既展现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承一转,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性;尾联:_ _ _ _ _ _ _13.(2021秋朝阳区期末)阅 读 渔家傲,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
15、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阅 读【小贴士】,依据词作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为这首词取标题为 o【小贴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比 如 卜算子咏梅,“卜 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有些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2)对 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画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甲】这是词人梦中所见的壮美、辽阔的海天相接的图画。【乙】这是词人亲身经历的清丽、朦胧的海上生活的场景。(3)这首词的上片,展示了一个神奇浪漫的境界,记叙了天帝殷勤的问话。下片中,词人 先 以“”二字传达出对日暮
16、途远、空有才华的叹息和不满;后以大鹏自比,表达了自己 的心愿。14.(2021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和郭主簿其二(节选)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久怀此负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注释】耀:光耀、增辉。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卓:独立不
17、群。杰:出众的,超越一般的。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瞥濯清涟而不妖富乎众矣怀此或秀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甲】文“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B.【甲】文结尾的一问一叹情味复杂,既有追求君子人格的自傲,又有同道稀少的寂寥,还有对追名逐利世风的批判。C.【乙】文”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两句,赞美了隐士的高尚节操,也寄寓着诗人内在品格的追求。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象
18、征和衬托的手法,【甲】文中的牡丹和【乙】文中的青松分别是为了衬托莲与菊。(4)对陶渊明爱菊的原因,周敦颐的分析和陶渊明的自诉有何异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1 5.(2 0 2 1秋怀柔区期末)阅 读 黄鹤楼,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借仙人乘鹤远去的传说,给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B.颔联中“空悠悠”有“空荡荡”之意,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C.颈联写出了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
19、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荒芜衰败。D.尾联末句描绘了江上暮霭迷蒙,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作者内心的愁绪也因此景而更浓。(2)陶渊明 饮 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写到了夕阳。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 6.(2 0 2 1秋高新区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问题。风莺图诗 明 徐渭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莺。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注释】风莺:风筝。(1)诗歌一、二两句中连续出现三个“搓”字,请简要分析其妙处。(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 7.(2 0 2 1秋大兴区期末)阅 读
20、水调歌头,完成问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 轼(北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 上片以问月开篇,先 以“欲”字写出望月的神往,接着 用 字直接表现奔月的担心,之后又以“何似”一词表达对人间的留恋;下片仍然写月,“转朱阁,低绮户”写 出 月 光 的,不眠之人借月抒怀,既表达了,又呈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2)词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
21、结合画线句简要分析。1 8.(2 0 2 1 秋朝阳区期末)阅 读 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行 路 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停杯投箸不能食,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行路难,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玉盘珍羞直万钱。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太行雪满山。忽复乘舟梦日边。多歧路,今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 歌 开 篇 两 句 营 造 了 的 宴 饮 气 氛。三四句急转直下,“”一词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闷。其后四句,诗人用象征和典故表达自己对仕途既失望又的复杂心理。(2)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2、。”有同学认为 故乡中 的“我”和诗中的李白,面对不同困境时的人生态度有相似之处,你同意吗?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1 9.(2 0 2 1 秋平江县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暮热游荷池上(其三)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依,披襟 拦得一两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注释】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依:我。披襟:敞开衣襟。(1)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细草,西风、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模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 0.(2 0 2 1 秋湘潭县期末)古诗文阅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
23、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 列 对 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 题“次北固山下”中 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 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 联 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2)宋代洪迈 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2 1.(2 0 2 1 秋广饶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清平乐
24、雪悠悠场飓。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注:“清平乐”词牌名;“雪”是题目。孙道绚,宋代女词人。善诗词,笔力甚高。下片后两句的意思是:屋内时熏炉的烟气一下将飘进屋内的雪花全部融化,雪花变成热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词人那插有金钗的头上。(1)通读全诗,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2)自选角度简要赏析本词所用的表现手法。2 2.(2 0 2 1 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25、面?(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3.(2 0 2 1 秋广饶县期末)古诗文阅读。定风波红梅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 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小红:浅红。诗老:指北宋诗人石延年。梅格,红梅的品格。绿叶与青枝:石 延 年 红梅诗 有“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句,在此,苏轼是讥其诗的浅近,境界不高。(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2 4.(2 0 2 1秋仁寿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复习 速递 古诗词 赏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