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血凝实验实验报告.pdf
《2023年血凝实验实验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血凝实验实验报告.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环节:(略)(四)实验结果:1、观测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2、观测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 所示。表 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 .放置376K浴4 .放置冰水水浴5 .加肝素1 0 个单位6 .加草酸钾2 mg(表 9-3 文字说明:略)3、观测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
2、-2 所示表 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测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 2 5m ol/l c a cl2血液凝固时间(表 9-2 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自疑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旗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下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所有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
3、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ii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ii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测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所有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 0-8,1 5 2,15 6,4 5 不 凝 不 凝 试 管 1
4、 0.2 ml 0.2 ml 0.2 ml2,1 5一 试管 2 0.2 m 1 0.2 ml 0.2 m 1 3,4 5”试管 3 0.2 m l0.2 ml 0.2 ml 4 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所有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所有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纤维
5、蛋白原所有被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则搅拌后的杯内血液不发生凝固。由此可见,血液凝固的过程事实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就不会引起血液凝固。在血液凝固的两个过程中,它们是有所不同的。两者的重要区别如下表9-3所示:表9-3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重要区别区别点启动的凝血因子x因子的激活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凝血时间内源性凝血?需要?因子复合物 数量多,且所有在血管中 复杂 慢、约数分钟 外 源 性 凝 血 i i i 需要i i 因子复合物数量少,i i 因子在血管外,其余在血管内简朴快、约几十秒钟由上可知,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在实验结果表9-2 中,第
6、1、2 试管都是由血小板、生理盐水和ca cl2 溶液组成的,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故其凝血过程为内源性凝血。而第3试管是由血小板、羊肺悬液和ca c 1 2溶液组成。在第3 试管中具有羊肺悬液,其内具有丰富的第i i 做血因子。显然第3试管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重要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因此第3试管凝血时间最快。在第1、2试管中虽然所含成分相同,但血小板含量不同样,第 1 试管血小板含量高于第2 试管。血小板对血液凝固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1 1小板的质膜上吸附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xi等。寥a颗粒中也具有许多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因子。加小板因子为血液凝固过程提供磷脂表面,
7、其激活后能加速血凝;同时其能对一些血凝因子具有保护作用,免受抗凝血酶i i 和肝素的破坏。可见,第 1试管内因具有丰富的血小板,故其凝血时间比第2试管快。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理化因素等。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一个粗糙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此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内血液凝固加快。试管内壁涂上一层石蜡油时,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粘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此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
8、,因此血液凝固变慢。血液凝固事实上是一系列蛋白酶的水解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原,其水解后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酶,如因子i i、因子X i、因子x i i 等(因子v i i 是有活性的)。这些蛋白质酶具有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加强的特性,也具有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特点。当温度低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而当温度升高到4 2 4 5 似上时,由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受损,蛋白质海的活性下降或失活。因此,把血液放入3 7 K 浴时血液凝固的时间就比放入冰冻水浴时所需时间短。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ii和肝素。抗凝血酶ii甘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
9、性中心-一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克制或失活,从而达成抗凝作用。肝素则重要通过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ii培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克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血凝过程中,c a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在试管内放有草酸钾时,由于草酸钾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化学2+反映,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 a,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六)结论:通过本实验可知:(1 1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重要阶段,任何一个阶段被破坏,凝
10、血过程就终止,而血液凝固的过程事实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艮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所消耗的时间比外源性凝血途径长。碘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发挥促进作用。刨1液凝固除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影响外,还受接触面、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接触面粗糙、适当加温能加速血凝,而血中加肝素等抗凝剂、以及除去血中游离钙离子等可延缓血液凝固。2+篇二:血凝血凝克制实验总结1、假如是立即要做实验,先把实验所需的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取出回温,假如待检血清已冷藏,可取出放入3 7旗温培养箱中回温,待血清析出后取出(时间大约看具体情况而
11、定)。2、实验准备阶段:a准备好清洗干净的血清离心管(耍有刻度装血液)。b采血:注射器内先加入一半体积的阿氏液(防止血液凝集,当所需红细胞较多时,加入注射器量程一半的阿氏液,当所需红细胞较少时,加入1.5 ml2 m l的阿氏液)。c1%红细胞悬液的制备采集至少3只sp f(无特定病原体)公鸡或无禽流感和新城疫等抗体的健康公鸡的血液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用ph 7.2、0.0 1 mo 1 /I pb S液洗涤3次,每次去掉上层的清液后加入少量P b s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之混匀,再加至所要刻度,放入离心。每次均以1000 r/m in 离心10 m i n,洗涤后用p b s 配成体积分数为1
12、 3的红细胞悬液,4。也存备用(实际p b s 液用1%的生理盐水代替)。d 所需1%红细胞悬液的体积 4 hau+1 m 1 (本例中为30 ml+1 ml=31 m l),否则配置的1%红细胞悬液不够用(理论计算为3 0.1 m l,取 31 m l以防万一)。e 阿氏液(a lse v e r S )制备葡萄糖 2.05 g柠檬酸钠 0.80 g柠檬酸 0.0 5 5 g氯化钠 0.42 g加蒸僻水至1 00 m l,散热溶解后调p h 值至6.1,69 k p a 高压灭菌15 m in,4 双存备用。3、血凝实验目的:检测实验所用的标准抗原的血凝滴度,如检测结果血凝滴度为210=10
13、24,表达标准抗原稀释1 0 2 4 倍仍能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映。注意:一瓶新的未使用的抗原(禽流感或新城疫为粉状),需要加入(用注射器)2m l的稀释液(0.9 3 生理盐水,一般瓶身上有标注加入的体积2ml)a 反映板要同时做三排(每排1 2 孔),因素:根据三排的多数结果来拟定血凝滴度。例如:10999三个结果为:2、2、2,则本次实验标准抗原血凝滴度为2。b 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lm i n,室温2 0。6 2 5 卜静置40 m i n,放 4。0置 60 m i n。当p b s 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鉴定结果。4、4 ha u 抗原例如:标准
14、抗原血凝滴度为2 10=102 4,则 4 h a u 抗原=(1:2 1 0)/4=1:2 5 6,稀释时,将 1 m l的抗原加入到2 55 m l 的p b s 中即为4 hau。5、计算配置4 h a u 所需稀释液体积v 和标准抗原体积x假设:待检血清1 0 0 份 每排1 2 个孔(实际只需要1 1 孔,但多计算一些,以防不够)每孔加入 2 5 u 1 4 hau 抗原体积=2 5 ulxl2xlOO=3 0 000 u l=30 m 1设标准抗原体积为x则有:1:25 6=x:3 0 000标准抗原体积 x=30 0 0/2 5 6=1 17.18 7 5 u l=0.117 m
15、l稀 释 液 体 积 v=3 0 0.11 7=29.883 ml但实际量取时稀释液体积直接用30m l计算,由于0.1 1 7 m l数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6、血凝克制实验a 红细胞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摇匀。b 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lm in,室温20 25(:卜静置40m i n,若环境温度过高,放 4蝎 置 60 m in。当 p b s 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鉴定结果。7、结果鉴定血凝实验:将反映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不呈泪滴状的说明发生血凝血凝克制:将反映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呈泪滴状的说明未发生血凝或血凝不完全即血凝克制8、篇三:血凝实验检
16、查的影响因素分析血凝实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关键词】血凝实验血凝实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血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对的治疗的保障。作为血凝功能异常的筛查实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广泛。由于凝血实验与一般的检查项目测定不同,其影响因素具有特殊性。当其启动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映,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因此,对于检查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血凝实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血凝实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血样的采集与解决1.1.采血技术1.1.1.患者应处在安静状态。由于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
17、和纤溶酶原等成分。1.1.2.患者应空腹。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实验结果导致干扰。1.1.3.采血前不应拍打采血部位,必须顺利 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由于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i i i 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实验结果偏低。1.1.4.压脉带不应扎的太紧,压迫时间不应过长。压力大及束缚时间过长可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 -p a ,后者可引起纤溶活动增强。1.1.5.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气愤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i i 变性。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1.1.6.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n c c l
18、s 推荐使用带塞塑料或聚乙烯试管采血,因不带盖,血浆Ph值升高,影响实验结果。1.1.7.采血顺序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朱忠勇报道1 :p t血样采集顺序第二管、第三管与第一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这也许与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过长有关。因此,采多管血样时,血凝实验标本应取第一管。1.2.标本运送、保存与解决 标本应随采随测,如需运送,标本应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使P t、a p t t 结果减少,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即开始变化,随离体的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在原血浆管置室温2 h测得的结果与立即测定的p t、a p 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血凝 实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