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论述题总结.pdf
《2023年民法论述题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民法论述题总结.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一、.论诚实信用原则二、公序良俗原则三、论民法是私法四、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论物权法定原则六、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七、论一物一权原则八、论物权法区分原则九、论物权的效力论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民法的最高原则,有“帝王条款”之称,它规定民事活动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和义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准则产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各国法普遍认可,我 国 民法通则第 4 条 规 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在民法上的体现,同时它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定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参
2、与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持有善意,它规定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达真实,行为合法,讲究信誉,恪守诺言,不规避法律,履行义务考虑他方利益,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别人利益等等。它是商品经济获得充足发展和限制不合法竞争的规定,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二、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因素1.法律的不周延性为立法者所结识。立法史表白.以法律来涵盖一切己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事关系是难以做到的基于这种情况.只能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通过对当事人提出诚实信用的规定,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设立一个范围,.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保证社会利益不致因当事
3、人的协议而受到损害。2.各种矛盾的激化需要诚信原则作为缓冲器。进 入 20世纪后.各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社会利益的危机.法律由权利木位走向社会木位.,与“诚实信用”所蕴涵的对别人利益的尊重不谋而合。德国法院依靠诚信原则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囚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产生的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提高了诚信原则的地位3.衡平观念与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由严峻走向衡平.并吸取一定道德囚素是法律进化中的普遍现象。诚信原则在大陆法系的确立.反映了衡平观念和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仅是实现正义的工具.一旦与其目的不合便应进行调整。三、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和作用(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梁慧星先生认为.
4、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诚信原则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其实质在于授子法院以自山裁量权。我国学者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诚信原则的木质即在于谋求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之间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它规定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在解决彼此间的关系时,应恪守诺言,诚实不欺,以对己事务之态度对待别人事务,不损人利己。在解决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时,它规定当事人不得以损害第二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竞逐自己的利益,将具体法律行为的评价视角由当事人延伸至社会公共生活,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当事人的行为加以限制。(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可以使社会正义和公平在社
5、会生活的各方面得以实现,并且使法律有机发展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此外,诚实信用原则在谋求个案公正,实现正义、平衡等法律价值的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疑难案件起定性作用。案件的定性是合用法律的前提。某些案件性质不清,或兼含两种性质,难以作出法律判断。此时从诚实信用原则出发,对这类案件定性作出归属对的合用法律,以便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进行合理公正的分派。第二,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作用。我国民法通则第4 条规定:凡一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均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即规定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应当兼顾对方当事人社会一般利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诚实商
6、人标准,只有在不损别人及社会利益前提下,追求自己利益,才是合法的,否则构成违法。因此在诚信原则的价值导向下,当事人知道什么行为受法律保护,什么行为受法律谴责,从而指导当事人如何进行民事活动。第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作用。合用诚实信用原则,其法律效果有设立、变更、消灭、扩张、限制当事人约定的清清楚楚权利义务,也可发生履行拒绝权、解释权及请求返还之拒绝权,更可撤消法律行为等等。因此,诚信原则可完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进行衡量和判断,从而使之更符合公开正义,决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责任。第四,对法律进行修正的作用。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必须具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而社会是不断向前
7、发展的,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现存法律的滞后性和社会发展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常使法律在合用上发生困难。合用诚实信用原则,使当事人利益及承担公平分派,须对法律中不尽人意之处进行合理的修正,以实现立法者的本意。第五,对法律规范具体化的作用。成文法均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是对一般案件普遍合用的规定,而不是对每一具体案件的合用加以规定。法律规范已有规定但尚不明确合用,法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使用诚实信用原则明确解释法律,使之合用到具体的某个案件,但解释应符合法律的本意。第六,对法律漏洞予以填补的作用。法律存在漏洞是难以避免的,由于立法者不也许预见将来的一切问题,加之立法技术的有限。对
8、于法律尚未规定的地方,可用诚实信用原则加以填补,以对具体案件妥当解决,这是法官造法最明显的体现。漏洞的填补为将来立法提供依据、条件,这对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意义重大。第七,对法律的价值目的的作用就是追求公平正义。法律不也许穷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动中川各普遍的硬性标准合用于不同情况,也许导致个别案件的非正义。这时应用平衡法的方法,使用现代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追求个别正义和社会公正。四、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局限性及合用的有限性1、诚实信用原则的局限性。诚信原则具有不拟定性。诚信原则是模糊的、不拟定的,这种不拟定规定并不对权利义务各方的行为模式和保证手段的内容要件作十分拟定的详尽无遗的规定,而运
9、用模糊概念授予司法机关自由裁量、考虑具体情况解决问题的权力。因此,这种不拟定的规定实质上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很也许导致法官的积极援用、不妥运用或权力滥用。即便诚信原则克服了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生活变动不拟定性的矛盾,但是却难以摆脱没有具体规定的法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合用而导致的非正义性的矛盾。2、诚实信用原则合用条件的有限性诚信原则由于其极大的伸缩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方面增强了法律的合用性,另一方面用之不妥则损害法的权威性、稳定性、系统性,因此有人也喻之为“双刃剑”。它并不是万能钥匙.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援引它。孟德斯鸣曾指出一切权利假如不加以限制.都有滥用的也许.囚此.为防止诚信原则的滥用
10、.必须对其合用加以限制。学术界对其的限制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禁“向一般条款的逃避”.指关于某一类型.法律木身有具体规定.合用诚信原则与合用法律具体规定均能获得同一结果.应合用该具体规定而不能合用诚信原则(2)类推合用等漏洞补充方法应优先合用.以防止解释者的肆意.维护法律的权威(3)严禁“法律的软化”.指对某一案件.虽无法律规定.但依法律规定所得结果与合用诚信原则所得结果正好相反.亦应依法律的规定而不能合用诚信原则.其理由同样是为维护法律的权威.严禁对现行法律的修正.防止诚信原则的滥用总之,在现代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立法当时所未为立法者预见的案件,可用诚实信用
11、原则补充法律漏洞,使法律和裁判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达成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从而使民法更完善,制度更健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真正的保驾护航作用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为世界各国民事法律所普遍确认,我国民法,涉及协议法,都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些规定类似于外国法上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等原则。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蔼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国家的一般利益。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社会秩
12、序,是针对社会公共利益而言的;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社会道德,是针对社会公共公德而言的。我 国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秩序,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通说认为该条确立我国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二、公序良俗原则产生的因素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同样,是市民社会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民事法律规范的反映,体现了民法规范与整个社会道德规范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定。诚实信用原则的宗旨仅在于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平衡,而对于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实现平衡,对于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通过公序良
13、俗原则来解决。1.法律的不周延性为立法者所结识。立法史表白.以法律来涵盖一切己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事关系是难以做到的基于这种情况.只能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通过对当事人提出公序良俗的规定,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设立一个范围,.以保证社会利益不致因当事人的协议而受到损害。2.各种矛盾的激化需要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缓冲器。进 入20世纪后.各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社会利益的危机,以个人本位为代表的权利神圣体现出了其固有弊端,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对个人权利的合理限制应运而生,法律实现了由权利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的转变。三、
14、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一)公序良俗原则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正义是法律的天然使命。但法律一旦“拟定”下来,这利,“拟定”就意味着僵化,在应对已经变化的情况和解决特殊案件时就将发生困难。在这方面,法律原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法律原则在实现法律的价值或目的力一面更为直接,所以依循法律原则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正义。因而,维护法律正义是公序良俗原则的重要功能。(二)公序良俗原则克服了法律的局限性。由于人类结识能力非至上性的限制和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法律不也许涵盖所有它要调整的社会生活,在法律中存在着星罗棋布的缺漏和盲点(三)公序良俗原则扩大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被看
15、作是在法律运作中引入了人的因素,当法律不能实现个别正义时,授权法官予以调整。就是由于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模糊规定和不拟定性,使得其他规范借着不拟定概念实际发挥作用,并将新的社会规定补充到民事法律规范的合用中。并且社会越是发展,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依赖限度就越高。虽然因此牺牲了法律的明确性,但更多地换取了法律的适应性。这种转变意味着立法者终于结识到法律仅仅是实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自身。(四)公序良俗原则使民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公序良俗原为民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提供了一个平台或入径,它以其与所处的时代保持相称同步性的能力,促进和保证了民法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面前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较宽
16、的包容性。可见,可以说公序良俗是以道德的柔性填补了法律的刚性,解决了法律调整领域的有限与人们追求正义的无限之间的矛盾,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社会关系的无限性的矛盾,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不居的矛盾,法律的正义性与法律具体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合用的非正义性的矛盾。四、公序良俗原则的合用。公序良俗原则在我国 民法通则中体现为“公共利益”、“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德”等用语。这些用语并没有特别限定的含义,内容比较模糊。需要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具体实行,为了使公序良俗原则的合用减少不拟定性,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一方面需要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法律的精神,排除个人的非理性因素,以超然的立场进行价
17、值判断;另一方面有必要以类型化的方法将当前社会中的典型的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归纳出来,确立对实务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维护法律合用的统一。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有反于人伦者。指违反亲子夫妻间之人情道义之法律行为,如约定母子不同居之契约。(2)违反正义之观念。指劝诱犯罪或其他不正行为或参与其行为之契约,如赃物收买之委托、拍卖或投标时之围标约定。(3)剥夺或极端限制个人自由者。如以人身为抵押标的之契约。(4)侥幸行为。如赌博、买空卖空、彩票、马票等,但经政府特许者除外。(5)违反现代社会制度或妨害国家公共团队之政治作用。如当事人均为中国人并在中国境内缔结契约,为规避中国强
18、行或严禁法规,而约定合用外国法律。五、我国民法典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意义。在我国民法典中确立公序良俗原则,不独有其理论上的价值,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一)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那时刻,我们就应当清楚地结识到,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样要发生在我们身上。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问题,我们此后同样要碰到。只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尚欠发达,有些问题尚未暴露或暴露得并不充足而己。公序良俗在借道德之名行法律之实(所谓的道德法律化)。我国己经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相信公序良俗原则的确立定会如虎添翼,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大有裨益。(二)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助于我国市
19、场经济秩序的确立 人们在利益面前很难平衡自己。那么借助道德规范的魅力,规定人们以诚实、善意的内心状态,建立一个信用的市场秩序。公序良俗也情同此理。在某种限度卜,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都是 经济人”的道德回归,市场不能只有效率,还要有公平,公平决不是永远处在第二位的。不平等是绝对的,但人们不接受的是不正义的小平等。(三)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助于我国传统美德的重塑中华民族是受礼法教育几千年的民族,但在市场经济面前似乎变得手足无措,人们的道德底线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土崩崩溃。道德法律化,也不妨用法律的强制力扬一扬道德的威风。我感觉,“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道德”更有拟定
20、力,更令人不容置疑。六、在我国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现实条件。我国具有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一方面,我国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新经济体制,它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是将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在市民社会中,个人自由的空间增大,多元价值取向的个人意志得到充足发挥,个人权利受到尊重。但个人利益不是绝对至上的,须以公共利益与别人利益为界线,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正是公序良俗原则诞生的客观条件,它平衡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市民社会的安全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化传统上,我国一贯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重德倡礼。古代法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法特点,因而从文化上极易接受公序良
21、俗这样法律化的道德标准。德沃金曾指出,不道德的法律就不是法律。论民法是私法一、公私法观念的产生以及公私法分立格局的形成二、民法是私法的表现1、市民社会是民法存在的经济一人文基础。私法则以市民之间、非官方的关系,即市民社会为基础,以平等、自治为原则,其目的在于保障实现私人的利益。公法存在的基础是政治国家,它以权力的运用为前提,以命令与服从为模式,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而以市场规律为指针,保障市民对其私益追求的法域就是民法,亦可称之为私法,它与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序为价值目的的公法截然不同,两者不可混淆。2、民法以权利为本位,并主张权利的同等保护。私法以尊重、保护市民的私人利益、自由意志,激
22、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发明力,维护其精神安宁为出发点。为此,民事法律必须以授权性规范为主体,赋予所有市民以广泛的民事权利。权利本位是民法私法属性的具体表现,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权利为核心而构成,而民事义务只是实现权利的手段。相反,公法则着重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序,强调私人对社会的服从与牺牲,因而,其表现形式以严禁性义务规范为主体。3、民法以市民社会的意思自治为其重要实现手段。多元化市民社会利益主体与需求层次多种多样,民法舍弃无数市民的个体特性,从中抽象出一个“经济人”,认为每个市民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应充足尊重他们的自主抉择,为之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舞台与规则,也就是让市民在同别人的合法、自
23、由地交往中获取自身的利益。意思自治既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又是民事权利实现的重要方式,同时还是民法作为私法区别于公法的重要方面。4、民法以市民社会人的价值的实现为直接目的。市民社会人的价值在法律上反映为两个方面,即私权的充足享有和私权的不受侵犯。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人(市民)这一主体为出发点,并且又以人(市民)为其归依。民法赋予人(市民)各项权利,其中既涉及财产权,又涉及人格权与身份权,前者为人的价值实现的物质性手段提供法律保障,后者为人的精神性利益提供法律保障。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识民法的私法性质的重要性充足结识民法作为私法的社会基础及其内在规定,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只有公法的发达,才干
24、防止私权的滥用;另一方面,又只有私法的完善,才干限制公权的无限扩大。四、我国事实上已经确立了民法的私法性质五、私法公法化并不能改变民法的私法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典总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中还是立法上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实践中: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意思自治.在法律上是通过推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来实现的:当事人进行意思自治.是依民事法律行为来自主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自治的工具。在德国
25、法创制了法律行为制度以后.私法自治鲜明地体现在法律行为制度之中。“所谓私法自治.指私人互相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几个人之自山意思。亦即几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个人自山创设法律关系.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木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自己的意思启山创设。个人创设法律关系之最重要方式.即此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私法自治原则.表现在现行法上.即为法律行为自山原则。不难看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因私法自治原则生为私法自治原则生。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创设正是民法追求私法自治的历史必然性决定的.它是为实现私法自治IflJ创设的高度抽象概念。(二)立法上: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整合和完善了民法体系。潘德克吞学派由于设立了完整的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民法 论述题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