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工理论试题.pdf
《中级工理论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工理论试题.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 有 1 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填入括号内)1.A A 0 0 1 地质构造是指()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A)岩石(B)地层(C)地质体(D)岩层2.A A 0 0 1 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是()。(A)褶皱变动(B)断裂变动(C)构造变动(D)非构造变动3.A A 0 0 1 构造变动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A)构造变动和非构造变动(B)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C)构造变动和褶皱变动(D)断裂变动和非断裂变动4.A A 0 0 2 岩层分为()。(A)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B)向斜和背斜(C)正断层和逆断层(D)裂缝和断层5.A A 0
2、0 2 一般认为水平岩层的倾斜度不超过()。(A)2 (B)5 (C)1 0 (D)1 56.A A 0 0 2 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如果都基本一致,这种岩层则称为()。(A)单斜岩层(B)水平岩层(C)倾斜岩层(D)平行岩层7.A A 0 0 3岩层的产状是指岩石在()的产出状态。(A)平面(B)空间(C)横向(D)纵向8.A A 0 0 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A)走向、倾向、断距(B)走向、倾角、断距(C)倾角、倾向、断距(D)走向、倾向、倾角9.A A 0 0 3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顶面与底面的()。(A)距离(B)铅垂距离(。最大距离(D)最短距离1 0.A A 0 0 4 褶
3、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A)褶曲(B)背斜(C)向斜(D)单斜1 1.A A 0 0 4 岩层向上拱起,核部是较老地层,两翼由较新的地层组成,这种褶曲是()。(A)背斜褶曲(B)向斜褶曲(C)直立褶曲(D)斜歪褶曲1 2.A A 0 0 4 水平岩层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但未丧失连续完整性,这种构造称为()。(A)断裂构造(B)背斜(c)向斜(D)褶皱构造1 3.A A 0 0 5组成褶皱构造的最小单位是()。(A)背斜(B)褶曲(c)向斜(D)背斜和向斜1 4.A A 0 0 5在褶曲要素中,()是指褶曲中间部分的岩层。(A)翼部(B)核部(c)轴面(D)顶角1
4、5.A A 0 0 5褶曲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A)长轴褶曲、短轴褶曲两种(B)短轴褶曲、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三种(0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两种(D)长轴褶曲和短轴褶曲、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四种1 6.A A 0 0 6 岩石受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而断开或错动,这种现象是()。(A)裂缝(B)断层(C)断裂(D)节理1 7.A A 0 0 6 下列属于断裂构造的是()。(A)向斜(B)节理(C)鼻状构造(D)断层1 8.A A 0 0 6 断裂构造的特点是岩石()遭受破坏而断开或错动。(A)连续性(B)连 续 性 和 完 整 性(C)完整性(D)表面1 9 .A
5、 A 0 0 7裂缝常发生在()的岩石里。(A)脆性(B)疏松(C)可塑性很大(D)韧性大2 0 .A A 0 0 7根据裂缝的成因分类,裂缝分为()0(A)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斜交裂缝(B)走向裂缝和倾向裂缝(。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D)张裂缝和剪裂缝2 1 .A A 0 0 7向两侧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o(A)平移断层(B)裂缝(C)正断层(D)逆断层2 2 .A A 0 0 7根据裂缝的力学性质分类,裂缝分为()。(A)张裂缝和剪裂缝(B)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C)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斜交裂缝(D)走向裂缝和倾向裂缝2 3.A A 0 0 8断层构造中,破裂面两侧岩体()。(A)
6、发生了微小位移(B)未发生微小位移(C)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D)未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2 4 .A A 0 0 8断层是()中的一种构造。(A)地质构造(B)断裂构造(C)褶皱构造(D)裂缝构造2 5.A A 0 0 8断层与裂缝的区别是()o(A)断层规模大,裂缝规模小(B)裂缝规模大,断层规模小(C)断层断裂面发生了明显相对位移,裂缝的断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D)断层断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裂缝的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2 6 .A A 0 0 9 断层要素包括()。(A)断层面和断层线(B)断盘和断距(C)上盘和下盘(D)断层线、断盘和断距2 7.A A 0 0 9 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
7、距离是()。(A)断盘(B)断距(C)断层面(D)断层线2 8.A A 0 0 9 岩体被断开后,被断开的两部分的岩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是().(A)断层面(B)断层线(。断层上盘(D)断层下盘2 9 .A A 0 0 9 断层向两侧相对位移的岩体是()o(A)断层面(B)断盘(C)断层要素(D)断距30 .A A 0 1 0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形态,将断层分为()。(A)正断层、逆断层两种(B)正断层、平移断层两种(c)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D)平移断层、倾斜断层两种31 .A A 0 1 0 断层两盘沿水平或近于水平方向移动,这种断层是()。(A)平移断层(B)正断层(c)逆
8、断层(D)平行断层32 .A A 0 1 1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受同一构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发展历史的统一沉降区是()。(A)油气田(B)含油气盆地(c)油气聚集带(D)含油区33.A A 0 1 1 含油气盆地内的隆起、坳陷和斜坡,它们是含油气盆地中的()构造单元。(A)三级(B)一级(c)二级(D)二级或三级3 4.A A 0 1 1 下列属于二级构造单元的是()o(A)隆起(B)断裂带(c)长轴背斜(D)地坳陷3 5.A A 0 1 2 含油气构造单元是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A)一级(B)二级或一级(c)三级(D)二级3 6.A A 0 1 2 在结构特征明显和较大的盆地内
9、的含油气区可划分为()亚一级构造单元。(A)背斜带和断裂带(B)凸起和凹陷(0背斜和向斜 穹窿和向斜3 7.A A 0 1 2 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应具有()。(A)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B)不同的油气藏形成条件(c)不同的岩性特征(D)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3 8.A B 0 0 1 组成地壳的岩石,储油最好的岩石是()。(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页岩3 9.A B 0 0 1 沉积岩特征是指沉积岩的()。(A)物理和化学特征(B)岩性特性、古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C)地球化学特征(D)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40.A I D 0 1 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
10、的岩石是()。(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D)碳酸盐岩41 .A B 0 0 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是()。(A)风化剥蚀一搬运一成岩一沉积(C)搬运一风化剥蚀一沉积一成岩42 .A B 0 0 1 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广,(A)40%(B)7 0%(0 7 5%(B)风化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D)搬运一风化剥蚀一成岩一沉积它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D)9 0%43.A B 0 0 2 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法叫()o(A)沉积岩结构(B)沉积岩构造(C)沉积岩层理44.A B 0 0 2 沉积岩石的结构指的是组成沉积岩的()。(A)颗粒大小、形状(B)结晶程度
11、、颜色(C)颗粒大小、结晶程度、形状及颗粒间的结合方式45.A B 0 0 2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是()。(A)层理构造(B)层面构造(C)岩石内部构造(D)沉积岩分类(D)岩石的成分(D)水平层理46.A B 0 0 3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A)碎屑岩、砂岩和粘土岩(B)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C)碎屑岩、粘土岩和岩屑砂岩(D)岩屑砂岩、碳酸盐岩和粘土岩47.A B 0 0 3 从岩石胶结的方式来说,()孔隙度最大。(A)孔隙胶结(B)基底胶结(C)接触胶结(D)泥质胶结48.A B 0 0 3 碎屑岩主要有()。(A)砾岩和砂岩两种(B)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三种(0岩浆岩和变质岩两种(D
12、)碳酸盐岩和粘土岩两种49.A B 0 0 4沉积环境是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沉积介质的()o(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地球化学条件(D)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50.A B 0 0 4沉积相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A)陆相、海相、湖泊相(B)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C)河流相、沼泽相、冰川相(D)海洋相、浅海相、半深海相51.A B 0 0 4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及各种岩石的相互关系和分布情况称为()。(A)岩石组合(B)沉积环境(C)沉积相(D)岩石组成52.A C 0 0 1 油藏的驱动方式有()。(A)弹性驱动、
13、弹性驱动、(C)弹性驱动、(D)气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四种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五种气压驱动、驱动力、刚性驱动五种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刚性驱动四种53.A C O O 1 油气在油层中驱动的能量()。(A)保留油层本身的天然能量(B”保留人为补充能量(C)包括油层本身的天然能量和人为补充能量两种(D)即地层能量54.A C 0 0 1 油田在初期自喷开发阶段,驱动油气的能量是()o(A)天然能量(B)人 为 补 充 能 量(C)注水驱动(D)注气驱动55.A C 0 0 2 依靠油区和含水区的弹性能驱油的方式是()。(A)水压驱动(B)重力驱动(C
14、)弹性驱动(D)气压驱动5 65(3 0 0 2 在()方式下,油层内的含流体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A)气压驱动(B)弹性驱动(C)重力驱动(D)溶解气驱动5 7.A C 0 0 2 油田投入开发后,地层的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井底压力(),地层与井底之间形成压差,岩石中的流体发生弹性膨胀,释放弹性能驱使流体流向井底。(A)上升(B)不变(C)降低(D)上升或降低5 8.A C 0 0 3 油田注水具有()的全部特点。(A)水压驱动(B)气压驱动(C)重力驱动(D)弹性驱动5 9.A C 0 0 3 水压驱动可分为()两种。(A)弹性水压驱动和气压驱动(B)刚性水压驱动和气压驱动(0弹性水压驱
15、动和刚性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6 0.A C 0 0 3 油田开发过程中,水源供给不能满足驱油的需要,水柱压能与弹性能同时作用进行驱油的驱动方式称为()。(A)刚 性 水 压 驱 动(B)重力驱动(c)弹性驱动(D)弹性水压驱动6 1.A C 0 0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完全依靠水柱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称()o(A)刚 性 水 压 驱 动(B)弹性驱动(c)气压驱动(D)重力驱动6 2.A C 0 0 4 依靠油层中气顶的压缩气体的能量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A)溶解气驱动(B)气压驱动(c)重力驱动(D)弹性驱动6 3.A C 0 0 4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中,井底和近井
16、地带的地层压力()饱和压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6 4.A C 0 0 4 气压驱动油田油层压力()饱和压力。(A)等于(B)小于(C)大于(D)小于或等于6 5.A C 0 0 5 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时,溶解气体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A)大于(B)等于(C)小于(D)保留6 6.A C 0 0 5 依靠溶解气体的弹性膨胀能将石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A)气压驱动(B)弹性驱动(C)弹性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6 7.A C 0 0 5 溶解气驱动开采特点是:开采初期,气油比(),油层压力不断下降。(A)急剧上升(B)急剧下降(C)逐渐上升(
17、D)逐渐下降6 8.A C 0 0 5 一般情况下,溶解气驱动方式()o(A)驱油效果好,采油率低(B)驱油效果差,采收率低(C)驱油效果好,采油率高(D)驱油效果差,采收率高6 9.A C 0 0 6 原油依靠本身的重力位能流向井底,这种驱动方式称()。(A)重力驱动(B)气压驱动(C)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7 0 .A C 9 0 6 对于靠重力驱动的油田,油井产量()。(A)高(B)低(C)有时高,有 时 低(D)较高7 L A C 0 0 6 重力驱动,发生在油田开发的(),一切驱动能量都已耗尽。(A)初期(B)末期(C)中期(D)中期和末期7 2 .A C 0 0 7 岩石亲水和亲
18、油时,毛管力分别为水驱油的()。(A)动力、动力(B)动力、阻力(C)阻力、动力(D)阻力、阻力7 3 .A G 0 0 7 油气在油层流动时,油气驱动的主要动力是()。(A)驱动力(B)岩 石 的 润 湿 性(C)毛细管力(D)粘滞力7 4 .A C 0 0 7 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油气流动受的作用力包括()。(A)驱动力和粘滞力两种(B)驱动力和毛细管力两种(C)毛细管力和粘滞力两种(D)驱动力、岩石的润湿性、毛细管力和粘滞力四种7 5 .A C 0 0 8 l um2=()m D(A)I X 1 0 (B)1 X 1 O2(C)1 X I O3(D)1 X 1 017 6 .A C 0
19、0 8 岩石渗透率与()有关。(A)岩 石 厚 度(B)岩石截面积(C)岩石物理性质(D)通过岩石的流量7 7 .A C 0 0 8 根据达西定律:液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流量与介质的横截面积、介质两端的压力差成(),与液体的粘度、介质的长度成反比。(A)反比(B)正比(C)对数关系(D)指数关系7 8 .A C 0 0 8 在国际单位制中,渗透率的单位符号是()。(A)ur n (B)m 2 (C)m s /S (D)m7 9 .A C 0 0 9 注水开发油田,如油层岩石从亲油性转为亲水性,水驱动效率则()。(A)提高(B)不变(C)下降(D)不确定8 0 .A C 0 0 9 油气在油
20、层中的流动方式有()。(A)平面单向流(B)平面径向流(C)球面向心流(D)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和球面向心流8 1 .A C 0 0 9 在球面径向流中,对于底水油藏,油井仅钻开油层的顶部,流线为直线,且呈空间辐射状向油井中心汇集,其渗流面积为()。(A)球形(B)半球形(C)圆柱形(D)圆锥形8 2.A C 009 油气在油层中呈球面向心流流动,则渗流面积和形状为()。(A)球形(B)圆状(C)直线(D)半球形8 3 .A D001油气H I 内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称()。(A)地质储量(B)可采储量(C)油田储量8 4.A D001油田储量是指埋藏在油气田地卜的(A)石油(B)
21、天然气(C)凝析油8 5.A D002油田的可采储量一定()地质储量。(A)大于(B)小于(C)等于8 6.A D002如图所示,该曲线是()。(A)自喷井压力恢复测试曲线(B)水力活塞泵井泵吸入口压力记录曲线(0 水力活塞泵压力恢复测试曲线(D)电潜泵井环空压力恢复曲线)的数量。8 7.A D002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的可采储量将会(A)减小(B)不变(C)增大(D)减小或不变8 8.A D003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数量是()。(A)可采储量(B)探明储量(C)预测储量(D)地质储量8 9.A D003 地下储量的()的实际数量是地质储量。(A)石油(B)天然气
22、(C)石油和天然气(D)凝析气9 0.A D003 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有()o(A)容积法和圈闭法(B)物质平衡法和圈闭法(C)统计法和圈闭法(D)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9 L A D004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到地面上的原油数量称为()。(A)地质储量(B)可采储量(0 动用地质储量(D)探明储量9 2.A D004 某油田地质储量为1200X 1 0 4 3 标定采收率为3 5%,则油田的可采储量为()X I O t.(A)4 00(B)5 3 0(C)4 20(D)3 5 09 3.A D004 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称为().(A)剩余可采储量(B)地
23、质储量(C)油 田 地 质 储 量(D)预测储量9 4.A D005 衡量油田最终采油技术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是()o(A)采出程度(B)采油速度(C)综 合 递 减(D)采收率9 5.A D005 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称()。(A)采油速度(B)采出程度(C)采收率(D)采油强度9 6.A D005 下面计算采收率的公式,正确的是()o(A)年产油量/地质储量X 100%(B)产水量俨液量X 100%(C)年产液量/地质储量X 100%(D)可采储量/地质储量X 100%9 7.A D006 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将油气藏储量划分为()。(A)探明储量、预测储量两种(B)
24、探明储量、控制储量两种(C)预测储量、控制储量两种(D)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种9 8.A D006 在油气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称(),它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A)探明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预测储量9 9.A D006 在某一固闭预探中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所计算的储量称为(兀(A)预测储量(B)控制储量(C)地 质 储 量(D)探明储量100.A D009 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开发方式进行开发。(A)注水(B)天然能量(C)注 聚 合 物(D)注热油101.A
25、 D009 开发方式是山()决定的。(A)地质情况(B)油田开发原则(C)地质情况和油田开发原则(D)开发井网102.A D010井网的分布方式有()。(A)行列井网(B)面 积 井 网(C)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D)四点法井网1 0 3.A D0 1 0 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油水井数称为()。(A)井网(B)井网部署(C)油 水 井 总 数(D)井网密度1 0 4.A D0 1 1 油田注水方式有()三种类型。(A)边缘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B)边内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C)边内注水、切割注水和血积注水(D)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1 0 5.A D0 1 2 在边缘注水方式中,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工 理论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