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书写(填涂)在答题卡正面和背面的规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处。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4.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再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
2、确的一项是()A.迁徙(x)飞窜(chun)铭记(mng)B.炽热(ch)安详(xing)狡黠(xi)C.主宰(zi)呜咽(yn)劝诫(ji)D.称职(chn)哺育(p)阔绰(chu)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荡然无存前呼后拥画龙点睛B.震耳欲聋家喻户晓当之无槐C.灵机一动妙首偶得历历在目D.不知所错哄堂大笑锲而不舍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B.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C.我们要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发展”改为“发挥”。
3、D.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4.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号东坡居士C.武松大闹飞云浦B.柳宗元宋代D.郦道元水经注5.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因防疫需要,同学们必须在家上网课。这天,到了做眼保健操时间,班主任老师在检查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想要求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说:A.“做眼操了,有的同学摄像头怎么没打开?家长在家吗?在家的话看着点你家孩子,他眼睛坏了,你哭都来不及。”B.“摄像头没打开的,人在吗?别以为我发现不了。马上打开摄像头!要是不听话,
4、返校后看我怎么收拾你。C.“上网课眼睛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做眼操对保护眼睛很重要。请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老师想知道你是不是在认真、规范地做眼操。”D.“同学们,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认真做眼操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同学们做眼操时,一定要闭上眼睛,动作要规范,注意跟住节奏。”6.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项是()幸福其实并不难获得。幸福就在你眼中,;幸福就在你掌心,;幸福就在你脚上,。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幸福离我们很遥远。望眼欲穿,也许我们看错了方向;苦苦挽留,也许我们握错了手;奋力前行,也许我们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要好好珍惜。A.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只要移
5、步就能到达只要合手就能把握B.只要合手就能把握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只要移步就能到达C.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只要合手就能把握只要移步就能到达D.只要移步就能到达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只要合手就能把握7.按教材原文填空。(1)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3)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枯藤老树昏鸦,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5)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7)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阅读(45 分)(一)(9 分)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
6、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来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7、旗靡,故逐之。”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加:()(2)测:()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为什么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二)(11 分)阅读汉文读物的特质,回答下面小题。汉文读物的特质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相同内
8、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量相当于3.7 个英文宇符所含的信息量。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会使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例如,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深理解的程度。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
9、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魅力独具,已恩哺千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也必将惠泽万世。(选文有改动)11.简要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哪些特质?12.从第段看,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1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
10、种说明方法)(1)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2)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3)例如,看到“萤雪”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14.第段说“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请你说说下面这副对联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三)(14 分)阅读不喊冷的男孩,回答下列小题。不喊冷的男孩初冬的夜晚,我乘车从市里赶往我所在的那座小城。车刚出市区的时候,上来一对母女。母女俩扫视了一下车厢,妈妈轻声说:“后面人少。我们还是到后面去吧。“小女孩说:“后面不更容易”妈妈说:“但受影响
11、的人也少呀。”于是,两人便坐到了靠近车尾的座位上。上车没多久,这对母女便有了动静。接下来女售票员的表现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女售票员一边大声地喊着:“挺着点,快,塑料袋。”一边迅捷地从司机身后的靠垫处扯出几个塑料袋来,扶着车座,跌跌撞撞地“跑”到车尾,塞给了母女俩。很快,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这辆车是全封闭的,两侧的车窗打不开。有的乘客拧着鼻子,颇有些不满。售票员嘴里嘟囔着:“谁还没有个不舒服的时候!”“咣当”一声,就把车后部的天窗推开了,霎时,一股凉气压了下来初冬的风,有些许的寒意。不一会儿,车尾的几个乘客便纷纷挤到了前边。车后边只剩下我、一个小男
12、孩和他的母亲,以及那对在清新空气吹拂下明显好受了的晕车母女。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天窗吹进来的风,变得更加凛冽起来。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小男孩摇摇头说:“不冷!真的不冷!”妈妈还是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小男孩身上。车内,静的很。这时候,又听见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要不,妈妈给你把天窗关上?”“妈妈,我不冷,这样才凉快呢!”男孩说完之后,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姑娘,关心地问:“妹妹,你冷了吧?”说着,便把妈妈加在他身上的外套披在了小姑娘身上。车内,一路的静寂。到达小城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大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我发现,那对晕车的母女刚一下车,男孩立刻把女孩还给他的外套裹在了身上。下车
13、后,男孩的妈妈唠叨了起来:“你不是说你不冷吗?我说关上窗户,你说不用,看冻成了这样”她一边说,一边埋下头,给儿子紧紧地系好衣扣。男孩规规矩矩地站在妈妈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末了,男孩低声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想,开着窗子,旁边的妹妹和阿姨会好受点”而此刻,那对晕车的母女已消失在夜色中,男孩的这句话她们已经听不到了。这个世界,好多暖心的话就这样独自飘散在风中,好多付出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屹立在岁月深处,而沐浴过爱的恩泽的人,却浑然不觉。即便如此,呵护、扶持、帮助、关怀,这些人世的温暖依旧会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准时降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走世间,人会偶感寒意,但温暖却无处不在。(选文有改
14、动)15.第段加点词语“动静”具体指什么?16.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女孩母女扫视车厢后,选择坐在车尾的原因是什么?(2)下车后,小男孩为什么“规规矩矩地站在妈妈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17.文中的“我”为什么感觉女售票员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请结合第段画线句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进行回答。18.第段母子对话后,文中写到“车内,静得很”;第段母子对话后,文中又写到“车内,一路的静寂”。两次对话后,文章为什么都强调车内很静?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9.文章结尾句的含义是什么?(四)(11 分)阅读自由要以邻为伴,回答下列小题。自由要以邻为伴自由,是社会主义核
15、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对社会,要融合;对自然,要敬畏。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树立视邻为朋友,视邻为伙伴的观念。古人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朋友)”,今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让个人的自由成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16、”,更不是“灭火器”。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意思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就要“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享自由。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爱惜自然,我们就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敬畏自然,自然就可能反噬我们。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列车行驶在标准铁路上,而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从桥梁式动物通道下悠然通过。人与动物
17、,独乐、共乐,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 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人类不理性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由只有做到了以邻为伴,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选文有改动)20.“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是什么?21.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2.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2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8、【链接材料】(1)一段时间以来,云南野象群离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游荡。它们沿途破坏,啃食庄稼使当地财产遭受损失,人民生命受到威胁。(2)当地政府积极采取行动,“盯住象”,“管住人”。他们采取地面人员监守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 小时不间断地对象群进行监测,确保每头象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出动各类车辆,适时择地设障堵截、投放象食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当我们的邻伴野象群“自由”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你怎么看待我们人类的措施与做法?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三、作文(50 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24.命题作文泰山、黄山都是自然界壮
19、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请以“面对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5.材料作文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
20、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解答】A.有误,“飞窜”的“窜”应读作“cun”;B.正确;C.有误,“呜咽”的“咽”应读作“y”;D.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故选:B。2.【解答】A正确;B有误,“当之无槐”的“槐”应
21、为“愧”;C有误,“妙首偶得”的“首”应为“手”;D有误,“不知所错”的“错”应为“措”。故选:A。3.【解答】ABC.正确;D.有误,语意不明,应删去“渐渐地”或“马上”。故选:D。4.【解答】ACD.正确;B.有误,柳宗元唐代。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5.【解答】A.有误,“他眼睛坏了,你哭都来不及”不够文明。B.有误,“返校后看我怎么收拾你”是威胁、恐吓。C.正确。D.有误,和打开摄像头无关。故选:C。6.【解答】根据“眼中”的提示,第一空填“只要用心就能捕捉”;根据“掌心”的提示,第二空选“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22、根据“脚上”的提示,选“只要移步就能到达”。故选:C。7.【解答】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2)青草池塘处处蛙(3)乡书何处达(4)小桥流水人家(5)落红不是无情物(6)家书抵万金(注意“抵”的书写)(7)最爱湖东行不足二、阅读(45 分)(一)(9 分)【解答】(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加:虚报。句意为: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
23、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谋,谋议。间,参与。句意为: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句中重点词语有:与,和。之,指曹刿。句意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3)本题考查人物理解概括能力。注意从原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即可。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表现他虚心求教。由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8.虚报推测
24、,估计9.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10.因为鲁庄公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亲自参与打仗,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所以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二)(11 分)【解答】(1)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抓住段的首括句,提取重要信息即可。根据第段首括句“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可提取信息:有悠远的历史源流;第段首括句“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可提取: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第段“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可提取: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第段“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可提取:有独特的审美性。(2)本题
25、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抓住第段中“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这个句子,找出“如此”的指代内容,也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此”的指代内容应该去上文找,通读全段可知指代的是“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3)本题是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做这类题,头脑中要有说明文所有说明方法的知识储备,然后对题干所给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出准确判断:句有数字“3500”,可判定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作比较”;从句中的“例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让我们从语言句式整齐的角度赏析对联,根据对联特点,比如上下联字数相等
26、、运用对偶、对应部分词性一致等进行分析即可。这副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词语,词性相同,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有句式整齐的美感。答案:11.有悠远的历史源流,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联想性),有独特的审美性。12.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13.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4.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词语,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有均齐的美感。(三)(14 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理解,根据“挺着点,快,塑料袋”“很快,车厢里
27、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等语句可知,“动静”指的是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第题,结合“但受影响的人也少呀”“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等语句可知,母女俩晕车,坐在车尾对其他人影响较少,可见母女俩的细心和对他人的体贴。第题,结合“妈妈,我不冷,这样才凉快呢”“那对晕车的母女刚一下车,男孩立刻把女孩还给他的外套裹在了身上”等语句可知,男孩为使晕车的母女好受一些,向妈妈撒了善意的谎言,说在开着窗的车上不冷,感到让妈妈为自己担心了,因此“规规矩矩地站在妈妈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这表现出小男孩的懂事、善良。(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
28、象的能力。此题要求结合画线句作答,由“迅捷地从司机身后的靠垫处扯出几个塑料袋”可见,售票员看到母女俩晕车,动作迅捷地拿塑料袋,既表现出她对乘客的关心,又可见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出现,售票员细心地为乘客准备着塑料袋应对晕车状况,也表现出她的细心和敬业。“跌跌撞撞地跑到车尾”的动作描写,也表现出她对乘客的关心。可据此作答。(4)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车内的安静,可见人们对母女俩的冷漠,与男孩的热心、细心形成对比,这是反衬手法。可从刻画小男孩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其作用。(5)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此题既要理解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人会偶感寒意,但温暖却无处不在”表面上说晕车的
29、小姑娘披上男孩给的外套感到了温暖,结合文章赞颂爱心的主旨可知,这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人们在遭遇困难时,能够感受到他人关心带来的温暖,从而表达了对爱心的赞颂这一主旨。答案:【答案】15.晕车呕吐16.(1)自己晕车,怕影响别人 (2)一是对不起妈妈,二是认为为了那对母女值得。17.因为她发现刚上车的母女呕吐,一边大声喊,一边“迅捷”地“扯出几个塑料袋”,“跑”到母女身边,“塞”给她们,表现了对乘客的关爱,所以“我”感觉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18.强调车内很静,渲染了车上的氛围,烘托了温暖却无处不在的主题。文中说“好多付出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屹立在岁月深处”,这里不光指那个“不喊冷的男孩”,也指乘客,他们
30、被小男孩的行为所打动,理解并原谅了那对“肇事”的母女,展现了原本拥有的善良,烘托了温暖却无处不在的主题。19.生活在世上,有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等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们的社会却处处充满理解、宽容和爱,让人感到温暖。(四)(11 分)【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意思。根据文章“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画线句列举了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的不同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直接证明了爱惜自然,我们就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敬畏自然,自然就可能反噬我们,进而证明了本段
31、的分论点。(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的观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当我们的邻伴野象群“自由”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我们人类采取了地面人员监守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 小时不间断地对象群进行监测,确保每头象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出动各类车辆,适时择地设障堵截、投放象食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这种做法与措施恰好证明了自由要以邻为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只有爱惜自然,才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答案】20.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1.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2.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23.人类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象冲突,充分践行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界的生物。三、作文(50 分)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