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三篇.docx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三篇 20-年全市非遗爱护工作连续秉承“爱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进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精神,致力于拉近非遗与广阔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探究非遗传承进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市非遗爱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全市非遗传承进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根底工作,做好非遗爱护传承 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工程名录17项(其中,新增16项,扩展1项)。做好根底数据更新统计,全市现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工程67项(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4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6人(国家级5人、省级32人、市级49人)。
2、完成年度传承人传习工作审核。完成20-年度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庐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六安锣鼓书、大别山盆景、霍山石斛制作技艺,年度绩效目标检查和现场抽查工作;以及20-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扶持工程:临淮泥塑、(金寨)大别山民歌、金安非遗展演展现的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工作。开展了市级非遗资金扶持工程申报和评审。启动其次季非遗六安六安非遗视频纪录片拍摄工作。 (二)创新开展活动,促进非遗宣传传播 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主动联系市文化馆、图书馆、皖西博物馆等单位,开展非遗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非遗过大年”、非遗抗疫作品征集宣传、清明皋陶祭典、“剪艺人生六安剪纸艺术巡展”、非
3、遗公开课、非遗沙龙、非遗社教等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六安非遗线上线下集中展现。组织了非遗进社区专场演出;连续两周在“六安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进展“六安市非遗线上展现”,展现“十三五”我市非遗爱护成果和各县区特色工作,线上展现的内容被人民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转载,非遗纪录片被学习强国安徽平台使用。特殊开通“六安文旅直播间”,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记忆”为主题,邀请非遗推举官和非遗传承人一起普及非遗学问宣传六安非遗。承办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奖摄影作品巡绽开幕式暨颁奖仪式;组织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舒席工程,参与了第六届非遗博览会云展览;组织大别山民歌传承人参与了20-“池州杯”长三角
4、民歌邀请赛,获得最正确创编奖和最正确表演奖。 (三)摸清现状底数,探究非遗融合进展 把握文旅融合的趋势和机遇,探究非遗与旅游融合进展增加自身传承动力。做好非遗类企业统计,全市现有非遗类企业44家。鼓舞支持各类非遗企业参与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本市6家有电商销售渠道的非遗生产经营者参与了全省“非遗购物节”。组织评比并公布了其次批市级非遗传习基地9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调查全市67个非遗工程,摸清具备现场参观有肯定接待力量的工程16个。组织了第一届非遗夏令营活动,探究非遗研学。国庆期间,集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17场,全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全掩
5、盖。 二、20-年工作规划 20-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新的一年,非遗工作将立足文旅融合的新形势新机遇,努力增加非遗传承内在动力。一是以表演类非遗工程为抓手,打造六安非遗活动品牌。发挥好各级文化场馆阵地作用,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等各类非遗线上、线下展演展现活动,培育非遗活动品牌。二是支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连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三是连续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完成非遗六安(其次季)非遗纪录片拍摄工作。其次季记录对象包括金寨思帝乡锣鼓、霍山四弦书、叶集木榨油制作技艺三个工程
6、。四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工程以及第三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申报工作。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规划二篇 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爱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加文化自信,守护徽州历史文脉,让文化遗产爱护利用惠及人民群众,现将我局非遗爱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非遗传承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非遗传承人83名,五所非遗传习基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8名,市级非遗传承人57人。区级非遗传承人15人。 二、连续做好非遗传承常态工作 一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招标购置黄山胖胖文化艺术传媒有限
7、公司演出效劳,统一谋划演出场次和演出时间,并与各中小学校长联系安排详细演出场次和时间。依据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选送传统徽剧百花赠剑、黄梅戏打猪草、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等经典剧目,做好20-年度“戏曲进校园”工作。20-年度戏曲进校园共12次。二是深入开展研学沟通活动。联系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增加徽州三雕、竹雕进校园活动,开展我区五所非遗传习基地与中小学沟通研学活动。逐步增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演讲、非遗类展现等活动比例。组织我区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参与黄山市传统工艺传承人对话活动。三是胜利组织省级第六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通过市级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计12人提交申报材料,通过
8、专家评审、推举等流程后,推举4人参加省级第六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为增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努力。四是做好非遗传承人培训工作。组织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人,参与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脱产培训班。组织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人,参与省文化厅组织的非遗传承人培训课程。我局3人于20-年9月赴济南参与非遗大展参观学习。五是开展徽州区匠心杯徽州竹木雕技能大赛。通过竹木雕技能大赛,对我区传统美术传承现状进展摸底。竞赛共有20人参赛,分为竹雕工匠组和新秀组,木雕新秀组。共产生3个金奖,3个银奖,2个铜奖。 三、加强资金监管 我局完成市文化委非遗科组织的20-年中心开展的绩效支付转移自评工作,20-年安徽省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年度 工作总结 一年 工作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