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法考刑诉法框架笔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法考刑诉法框架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法考刑诉法框架笔记.pdf(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2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5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仝仝.10第四章管辖.15第五章回避.20第六章辩护与代理.21第七章刑事证据翁翁仝翁翁.27第八章强制措施翁翁仝仝.39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47第十章立案.49第H-章.51第十二章起诉.57第十三章刑事审判概述.60第十四章第一审程.62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73第十六章死刑复核程序.76第十七章审判监督程序.79第十八章执行.82第十九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87第二十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91第二H-一章缺席审判程序.92第二十二章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94第二十三章精神病人的强
2、制医疗程序.96第二十四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9812022年厚大法考网授班次框架体系阶段刑诉法授课讲义-第1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基础理论-一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3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主体线”)总 论-第4章 管 辖 第5章 回 避 一 第6章 辩护与代理-具体制度1第7章刑事证据翁翁翁翁翁第8章 强制措施翁翁翁翁第9章附带民事诉讼L第10章期间与送达第11章 立 案 第12章 侦查第13章 起 诉 分论r具体诉讼阶段(“时间线”)特别程序-审 判-第14章刑事审判概述第15章第一审程序第16章 第二审程序第17章死刑复核程序一第18章审判监督程序L第19
3、章 执 行 第20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第21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第2 2章 缺席审判程序第2 3章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第24章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第25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2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第1讲刑事诉讼法概说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专门机关主持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等其他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建诉讼参与人参加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箜加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问题被追诉人刑事责任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文件性质全称例如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8年)宪法 第1 3 0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 8年)(狭义)中华
4、人民共和国刑法(2 1年)、律师法(1 8年)等部门规章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 0年)司法解释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 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解释 年)五部门意见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1 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1 7年)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16年)一般刑法是实体法,解决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刑出诉讼法是程序法,解决的是以何种程序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具体(刑事诉讼法相对于刑法)工
5、具价值(程序f实体)(-)组织1 .通过明确对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的专门机关,为杳明案件事实、适用刑事实体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2 .通过明确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主体的权力与职责及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为查明案件事实及适用刑事实体法的活动提供了基本构架;同时,由于有明确的活动方式和程序,也为刑事实体法适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证据3 .规定了收集证据的方法与运用证据的规则,既为获取证据、明确案件事实提供了手段,又为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提供了程序规范。4.规定了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为规范和准确进行定罪量刑提供了标准和保障。(三)程序5.关于程序系统的设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
6、避免、减少案件实体上的误差。-36.针对不同案件或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程序,使得案件处理简繁有别,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独立价值()刑事诉讼法的诸多规定,体现着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权精神,也反映出一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文明程度,是衡量社会公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二)具有弥赴刑事实体法之不足并“创制”刑事实体法的功能。(三)具有影胞刑事实体法实现的功能。四、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14年)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性条款在宪法条文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体现法治主义的有关刑事诉讼的程序性条款,构成了各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条款的核心。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刑事诉讼法在维护宪
7、法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宪法规定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侵犯,而刑事诉讼直接涉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必须对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加以限制。各国刑事诉讼规范中有关强制措施的适用权限、条件、程序,羁押期限,辩护,侦查、审判的原则与程序等规定,都直接体现了宪法关于公民人身、住宅、财产不受非法搜查、逮捕、扣押的精神。第 2 讲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19年)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既对一又统一,一方面,惩罚犯罪不能忽视保障人权;另一方面,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当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发生冲突时,应当采取权衡原则,综合各方利益后作出选择。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需要注重
8、。程序公正具有保障实体公正的工具价值:程序公正相较实体公正又具有独立价值。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当采取权衡原则,综合各方利益后作出选择。三、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体现诉讼效率理念:(一)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二)速裁程序;(三)缺席审判程序等第 3 讲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目的一般分类根本口的维护社会秩序。直接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理论分类(一)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犯罪控制模式认为控制犯罪绝对为刑事诉讼程序最主要的机能;刑事诉讼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真实,更重要的是以公平与合乎正义的程序来保护被告人的人权。(-)家庭模式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类似于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强调和谐。
9、(三)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实体真实主义分为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和消极的实体真实主义。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认为只要出现犯罪就应该处罚;消极的实体真实主义认为发现实体真实应当避免处罚无辜者.正当程序主义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重在维护正当的程序。4二、刑事诉讼主体专门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中国海警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刑事公诉案被害人V S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案件自诉人V S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V S被告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三、刑事诉讼构造(2 1 年)法官(审判中立)(-)当事人主义1.基本含义将开始和
10、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 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2.典型代表英美法系国家。3.诉讼目的保障人权。(二)职权主义1.基本含义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2.典型代表大陆法系国家。3.诉讼目的实体真实。(三)混合式在职权主义背景之下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从而形成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代表国家:日本。四、刑事诉讼职能(1 9 年)控诉职能含义提出控诉,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主体检察院、自诉人和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等。辩护职能含义提出对被控诉人直利的事实和理由,维护被控诉人的合法权益。主体犯罪嫌疑
11、人、被告人和辩护人等。审判职能含义通过审理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主体法院。-5五、刑事诉讼阶段公诉案件立案f侦查/调查f审查起诉f审 判(一审、二审、复核、再审)f执行自诉案件起诉f审 判(一审、二审、复核、再审)一执行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认罪认罚从宽原则(2 1 年)(-)制度价值1.公正基础上的效率观“公正优先,兼顺效率”应当是认罪认罚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在这一制度下,大多数被告人认罪的案件,有望通过被告人的认罪认罚,实现审查起诉与法庭审理的简化,缩减办案期限。2.承载现代司法宽容精神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法治国家早已逐渐摒弃残酷复仇的司
12、法理念,转而彰显司法的公正与人道,认罪认罚制度通过调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的积极性,使其获得宽大处理的司法判决后果,既能够体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充分尊重,也利于彰显刑事追诉的人文关怀。3.探索形成非对抗的诉讼格局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纠纷,而纠纷引发的诉讼通常是对抗式的。认罪认罚制度中,由于被追诉人认罪,控方与其协商协议,控辩双方形成了刑事诉讼的韭对抗格局。4.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据案件复杂程度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处理程序,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对于缓解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日渐增长的案件数量之间的紧张关系有特殊意义。(二)基本含义 刑诉法第1 5条规定,犯罪嫌疑
13、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认罪1 .含义: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2 .注意:(1)仅对个别事实情节提出异议,或者虽然对行为性质提出辩解但表示接受司法机关认定意见的,不影响“认罪”的认定。(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仅如实供述其中一罪或部分罪名事实的,金案不作“认罪”的认定,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如实供述的部分,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人民法院可以从宽处罚。认罚1 .含义:(1)在实体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认罪的基础上自愿接受所认之罪在实体法上带来的刑罚后果,包括接
14、受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2)在程序上,包含对诉讼程序简化的认可,同意通过适用克减部分诉讼权利来对自己定罪量刑。2 .注意:(1)“认罚”,在侦查阶段表现为表示愿意接受处罚;在里查起诋阶段表现为接受人民检察院拟作出的起诉或不起诉决定,认可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在更制阶段表现为当庭确认自愿签署具结书,愿意接受刑罚处罚。6(2)“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结合退赃退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因素来考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表示“认罚”,却暗中串供、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者隐匿、转移财产,有赔偿能力而不赔偿损失,则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
15、宽制度。(主观原因)(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程序选择权,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的,不影响“认罚”的认定。从宽1.含义:(1)实体法上的从宽,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所具有的实体法上的自首、坦白等量刑情节基础上,在遵循罪责相适应原则的前提下,给予相对更大程度上的从宽的幅度,以示对其认罪认罚的鼓励;(2)程序法上的从宽,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限制人身自由程度更轻的强制措施,作出轻缓的程序性处理或者适用更为便利和减少诉累的诉讼程序,2.注意:(1)“亘以”而非 应当 从宽,情节恶劣的情况下,即使认罪认罚也可不从宽处理。(2)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自首、坦白情节,同时认罪认罚的,应
16、当在法定刑幅度内给予相对更大的从宽幅度。认罪认罚与自首、坦白不作重复评价。(三)具体制度适用阶段和范围1.不限阶段,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均可,一审未认罪认罚,二审也可认罪认罚;2 .不限罪名和可能判处刑罚的限定,普通罪名和特殊罪名均可,轻罪重罪均可。强制措施1 .社会危险性评估:办案机关应当将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情况作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重要考虑因素。2 .逮捕变更:已经逮捕的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法院、检察院应当及时审查羁押的必要性,经审查认为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应当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被害人权益保障1 .听取意见: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将犯罪嫌疑
17、人、被告人是否与被害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协议或者赔偿被害方损失,取得被害方谅解,作为从宽处罚的重要考虑因素;人 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听取意见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随案移送.2 .被害方异议:(1)被查方及其诉讼代理人丕同意对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的,不影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但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但没有退赃退赔、赔偿损失,未能与被害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从宽时应当予以酌减。(客观原因)(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并且愿意积极赔偿损失,但由于被害方赔偿请求明显不合理,未能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一般不影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
18、宽处理。认罪认罚的反悔1.起诉前反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在检察院提起公诉前反悔的,具结书失效,检察院应当在全面审杳事实证据的基础上,依法提起公诉.2 .酌定不起诉后反悔:因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 7 7 条第2款(酌定不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后,犯罪嫌疑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或者不积极履行赔礼道歉、退赃退赔、赔偿损失等义务的,检察院应当进行审查,区分下列情形依法作出处理:(1)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符合 刑诉法第没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原不起诉决定,依法重新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7(2)认为犯罪嫌疑人仍属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
19、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维持原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3)排除认罪认罚因素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撤销原不起诉决定,依法提起公诉。3.审判阶段反悔: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反悔不再认罪认罚的,法院应当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裁判。需要转换程序的,依照本意见的相关规定处理。(四)各诉讼阶段的处理侦查告知权利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座当宣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记录+移送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审查起诉告知权利、听取意见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宣知其享有
20、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下列事项的意见,并记录在案:1 .涉嫌的犯罪事实、罪名及适用的法律规定;2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丛宽处罚的建议;3 .认罪认罚后案件审理适用的程庄;4 .其他需要听取意见的事项。认罪认罚具结书原则: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例外:不需要签署具结书(不签署但是本人同意也不影响认罪认罚)1.盲、聋、哑人;2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3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时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量刑建议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
21、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量刑建议一般应当为确定刑,对断类型、不常见犯罪案件,量刑情节复杂的重罪案件等,也亘以提出幅度刑量刑建议。审判告知权利、审查被告人认罪认罚,审判长应当萱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定罪量刑(刑诉法第 2 0 1 条)原则: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曷刑建议。例外:不予采纳下列情形1 .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2 .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的;3 .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的;4 .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丕二致的:5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法院经审理认为量
22、刑建议明显不当,或者被告人、辩护人对量刑建议有异议且有理有据的,法院应当告知检察院,检察院可以调整量刑建议。法院认为调整后的量刑建议适当的,应当予以采纳;检察院不调整量刑建议或者调整后仍然明显不当的,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8二、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刑诉法第 16条)(20年)情形(-)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三)经货数令免除刑罚;(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立案:应当不立案侦查:应当撤销案件审查起诉:应 当 不起诉审判阶段:(-)应当判决无罪;
23、(二)(三)(四)(六)应 当 裁定终止审理;(五)原则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例外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判决无罪。注意:(一)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如轻微伤)片犯罪情节轻微(如轻伤)(二)刑法第 87条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 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 过 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 过 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三)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包括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5 类罪名。三、法院专属定罪权原则
24、(13年)基本含义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相应规定(-)区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公诉案件在提起公诉前将被称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被称为被告人。(二)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原则不得因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便推定其有罪。(三)疑罪从无处理。在审判阶段,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注意:片无罪推定)四、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15年)基本含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违反后法律后果侦查机关违反程序收集证据 刑诉法第 5 6 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
25、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第二审法院发现第一审法院程序违法 刑诉法第 238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公开审判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违法情形的,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9死刑复核法院发现原审法院程序违法在死刑复核案件中,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若认为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会撤销原判、发回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刑诉法 框架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