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整册教案.pdf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整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整册教案.pdf(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3、能熟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4、在练习中训练观察数据,抄题后复核,边计算边检验的良好作业习惯,且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能力,认真的观察能力,仔细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1、三位数的乘法(1)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 材P 1-2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算理,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认识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口算:1 5 X 35 X 1 71 0 0 X 51 3X 4 03X 1 51 7 X 51 0 0 X 22 0 X 5先口算以上各题,并说出算理。(二)教 学 新 知1、教 学 例1。(1)演示操作: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在银幕上出示一排圆片,指出一 排 是1 0 0个,然后再出示一排,问:几个一百?同理。(2)教师板书:1 0 0 X =5 0 0,然后要求学生接着看。如何列式?教师板书:5 X 1 0 0=5 0 0(3)5 X 1 0 0-5 0 0,你是怎么想的?2、教学例2。(1)出示例2:1 3X 4 0 0。引导学生与例1比较,怎么列式?(2)集体总结方法
3、。(3)口 算 练 连 第2题。3、教 学 概 念“因数”。(1)口算 1 0 0 X 9 6 0 0 X 5 0 2 0 0 X 4 19 X 1 0 0 5 0 X 6 0 0 4 1 X 2 0 0独立完成,校对后比较区别。(2)认识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概念,并板书:1 0 0 X 9=9 0 09 X 1 0 0=9 0 0因 数 因 数 积(三)巩固练习与深化1、巩固对因数的理解。练一连第4题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讲评。2、巩固算理、算法。练一连第3 题,说说各组的积有什么区别?3、应用规律,深化算理。投影出示:根 据 1 3 1 4=1 8 2 直接写出下列得数。1 30 X 1 4
4、 1 30 X 1 4 0 1 30 0 X 1 4学生读题后指名U答。(四)小 结复习书本“练一连”之前的内容,然后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过程怎样?积有什么规律?(五)作业 作业本川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P 2-4 例 3 例 4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学会验算。2、结合应用题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口算训练。(独立完成后校对)2 1 X 5 2 4 X 1 0 0 1 3X 4 0 0 2 5 X 4 0 02 1 X 5 0 2 4 X 30 0 1 4 X 30 0 1 2 5 X 8 0 02、复习旧知。
5、列竖式计算2 1 4 X 32 并说出题目特征,及计算法则。(-)教学新知1、总结法则。(1)出示例 3:2 1 4 X 1 32(2)比较:铺垫2与例3 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3)学生尝试完成,请好、中、差三位学生板演。(4)对照板演,讨论各部分意义。(5)试一试:接着把下面各题做完。先说出两个分步积的意义,再把余下的部分做完。快的学会补充:3 2 6 X 1 4 8。并要求学生演示后思考计算法则。(6)总结法则。2、自学例4,一家商店卖出黑白电视机2 6 5 台,每台4 7 3 元,一共收进多少元?(1)读题:说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然后完成书本中未完成的内容。(2)反馈讲评。问:
6、乘法是怎样验算的?3、“练一连”第 1 题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完成后反馈讲评。4、小结质疑。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三)巩 固 练 习1、计算练习。3 I 9 X 1 4 2 5 2 7 X 2 6 9 2 5 4 X 4 7 3计算并验算。眼球独立完成,快的补充:4 1 8 X 1 6 3 6 03 X 3 4 8 3 6 5 X 6 1 2完成后讲评。2、应用题练习。“练一练”第 3 题(1)集体独立完成。(2)反馈讲评。(四)总 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五)作 业 作业本(3)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 4 练习一教学目标1、进
7、一步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计算,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仔细的习惯。3、结合应用题,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分层训练1、口算练习“练一练”第 1 题。口算口答后说一说每组题目的口算方法。2、笔算训练(1)第 2 题下面一排:3 8 7 X 2 2 9 6 2 9 X 3 9 6 3 1 5 4 X 1 4 1学生独立完成,并 自批。完成后反馈讲评,校对板演后说一说计算法则。(2)练 习 一 第 4题判断改错。(3)计算并验算。2 4 6 X 1 4 7 3 6 8 X 2 2 5 4 3 5 X 3 8 2(4)先说一说乘法的验算方法,然
8、后独立完成,完成后讲评。3、文字题训练。“练习一”第 5 题(1)讨论列式。每题列出两个式子。(2)集体计算(3)反馈讲评。4、应用5、“练一练”第 6题(1)读题审题。(2)说出思路。(3)根据思路列出算式:5 4 X 4 X 1 2 3 或 5 4 X (4 X 1 2 3)(4)计算解答与反馈。(三)总结反思通过以上练习,哪些地方要注意?(四)作业 作业本 3(4)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 5 例 5。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数中间有0 的简便算法,学会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学习例5及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训练。4 2 X 1 0
9、0 3 4 X 3 00 1 05 X 2 0 7 04 X 2 04 03 X 5 4 9 X 2 0 2 04+6 0 7 3 4+7 63、竖式计算并验算:2 06 X 3 5 8学生独立完成:(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1。教师巡视,以上两种不同演算方法分别叫学生扮演。学生完成后,观察比较演算方法区别。方法择优2、课本试一试独立完成后学生互批。3、阅读课本例5,画出关键句。(三)巩固练习1、模仿练习。“练一练”第 2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讲评。2、判断改错,巩固简算法则。“练一练”第 3 题。(1)小组讨论找出错误。(2)集体讨论,说明原因。(3)订正错误3、速 度 训 练“练一练
10、”第 2 题要求学生3 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反馈讨论。4、应用。“练一练”第 4题(1)读题、审题。(2)说说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4)反馈讲评(四)总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学的?(五)作业 作业本 4(5)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 6 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筒便算法,会正确就进行简便计算。2、能更正确的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练习二第 1 题再补充:7 X 4+5 5 X 9+8 6 X 6+7 2 X 7+52 5 X 4 0 2 4 X 5 0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分钟后校对答案,
11、讲评错处。(-)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请学生列举出前几节课中不同类型的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算式,教师分一般与乘数中间有 0这两类板书,例如:3 2 4 X 6 2 5 1 3 5 X 4 2 76 0 3 X 2 0 4 3 1 2 X 5 0 5分层训练1、专项训练(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练习二”第 2题。学生3分钟之内独立完成,前三题为必做题。说明算理。专项训练(2)一般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2 6 8 X 1 3 4 4 4 9 X 2 5 3 3 8 2 X 2 7 9集体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完成后同桌互批,再集体反馈讲评。2、综合训练(1)列竖式计算学生列举的4道计算题,比一
12、比谁做得既对又快。完成后反馈讲评。综合训练(2)文字题训练。课本第4题,独立完成后反馈讲评。综合训练(3)应用题。课本第5 题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完成后,重点讨论不同的竖式计算?强调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和被乘数相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思维训练。4、思考题(见教材P 6)(三)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四)作业 作业本 5(6)因数末尾是0 的数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 6、7例 6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筒便算法,学会正确的进行筒算。2、通过例6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口算5 0 X 7 0 6
13、 0 X 9 0 0 7 0 0 X 3 0 0 2 4 X 4 07 2 X 3 0 0 4 5 0 X 2 0 02、列竖式,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 8 0 X 4 0 2 6 0 0 X 5 0先讨论怎样摆竖式计算才算是简便计算,然后计算。完成后,反馈讲评,划出积末尾添上的0,问添0的个数有什么规律?(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6(1)出示例6,引导学生观察:例 6 与准备题(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课题: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2)学生尝试完成。(3)反馈讲评。2、试一试:2 4 00 3 5 00(1)独立完成。X 3 000 X 8 00(2)反馈讲评3、模仿练习。“练一练”
14、第 1 题(1)独立完成(2)反馈讲评4、小结:到现在为止,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简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1、比较练习3 9 2 X1 4 0 2 600X 3 70 603 00X 2 8 03 9 2+1 4 0 2 600+3 70 603 002 8 0(1)观察审题。这 6 道题目可以分成几类?每类题目的计算法则有什么不同?(2)学生独立完成。抽三位学生各板演一组题目,如发现学生两种法则用错,及时纠正,并挑选几个典型错误板演到黑板上。(3)反馈讲评。数位对齐;0 不要忘2、巩固与发展2 1 0X 1 5 0 1 08 0X 4 00 4 2 0X 700 1 3 00X 5
15、044 05 X 600 3 8 00X 4 2 0 5 60X 4 000 600X 3 9 0(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错。(2)反馈讲评,重点讲解1 3 00X 5 04 的对位与600X 3 9 0交换因数位置后摆竖式计算。(3)小结。在简算中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法则。3、应用题:“练一练”第 3 题。(1)审题,说一说解题思路。(2)例外、列式解答(四)总 结今天学的知识与以前学的哪一类知识是同一类的,要与咖类知识相区别?还要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第 6 页6(7)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 7-8 练习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2、结合
16、应用题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口算8 3 X 2 01 2 X 70078 5 X 0600X 9 0075 8+12 4 X 5 01 1 X 6000X 3 4 62 04 X 7075 8 4-13 2 X 4 02 4 X 3 009 62+075 8 X 175 8 1(1)独立完成。(2)校对结果。(3)概括规律。根据75 8 (0,0X 3 4 6,9 62+0,75 8 X 1 分别概括出各类题目的计算规律。(二)引出课题,提出目标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先后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 或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进行学习,把
17、计算本领学得更扎实。板书课题(。三)笔算训练第一层:简算比较练习出示 3 9 8 X 2 04 2 08 0X 3 04 1 3 00X 5 04(I)观察后回答以上几题是否可以简算。各根据因数的什么特征?(2)独立计算。(3)反馈讲评。重点讨论1 3 00X 5 04 的竖式摆法,哪种计算更便利?第二层:计算综合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3 08 X 2 69 1 8 0X 5 00 3 4 5 X 4 67(1)独立完成。(2)反馈讲评。1 8 0X 5 00的验算,可以采用不变换位置重新、算一遍的方法。第三层:四则混合运算训练74 08+3 2 5 0X 2 04 5 2 6X (4
18、2 0+1 4)4 78 9(1)审题,口算计算顺序。(2)递等式计算,教师巡视。(3)反馈讲评。第四层:应用题练习工艺美术厂有2 2 3 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组装1 1 0 件工艺品。照这样计算,1 5天可以组装多少件?(1)独立审题。(2)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做得快的同学同时思考课本第6题:(3)反馈讲评。A、必做题列式并说出思路。方法:1 1 0 X 1 5X 2 2 31 1 0 X 2 2 3 X 1 5B、选做题先集体读题审题,然后请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画图辅助分析: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再独立列式(不计算)第五层:思维训练思考题。见教材第8页(四)总 结 反 思在练习过程中出现
19、了哪些错误?如何补救?(五)作 业 作业本 7(8)估算教学内容教材P 8-9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并能应用估算判断积是否错误。2、培养学生应用估算等手段进行计算检查的习惯。教学过程(-)复习准备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值。2 1 4 4 8 7 9 5 4 9 5由学生逐题口答结果与思路:如 2 1 4 心2 0 0。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1,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进“1”。这里重点讨论9 5与 4 9 5两题取的近似数。2、估算:1 9 6 X 3 1 的积大约是多少?并说-一说估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1 9
20、 6 X 3 1 2 0 0 X 3 0=6 0 0(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7:出示4 2 1 X 2 9 8=9 54 58。问:如果不计算,你能说明这个积一定错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明判断方法:方 法 1:摆竖式计算。方法2:估算。讨论哪些能用估算发现错误,哪些不能?2、估算练习课 本“试一试”请学生按要求写出中间过程并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三)巩固与应用1、巩固估算“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要求写出中间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快的同学思考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比,是偏大还是偏小?2、应用估算改错。“练一练”第 2题。估算各题,看积的最高位是否有错,并指出错误
21、原因。由学生独立思考,指出错误,大部分学生指出后,四人小组相互说一说,接着同桌互说,最后订正题目。3、发展练习估算:1 5 2 X2 9 4大约是多少?要求学生估算出结果,然后比较出大小,发现学生误差很大后,请学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4、应用题练习“练一练”第 3 题,请学生当堂完成,并校对。(四)总结学了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五)作业 作业本 8 2、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p i i 例 1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运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口算3 0 X40 0 6X9 0 0 48 0 X7
22、040 0 X3 0 9 0 0 X6 7 0 X48 0分组口算出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一组有什么特征?(二)教学新知1、例题教学(1)感知定律。2 X3 ()3 X2 1 1 X5 0 ()5 0 X1 1 3 0 X2 0 0 ()2 0 0 X3 0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结果进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2)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3)巩固定律:“练一练”第 1 题,练完后校对。2、运用定律。(1)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23、?1 7 2 3 4X2 3 4 X 1 7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 7 X2 3 4”。这个算式可以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进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应用。课 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算。(三)巩固练习1、简便方法计算练习“练一练”第 2题。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2、比较练习。“练,练”第 3 题。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四)总 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它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别的怎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五
24、)作业 作业本 9(2)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PU-1 3 例 2、3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2、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定 律 教 学1、感知乘法结合律。出 示:求 3、25和 4 的积。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可以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3X25X43X4X2525X4X325X3X44X25X34X3X253X(25X4)3X(4X25)25X(4X3)25X(3X4
25、)4X(25X3)4X(3X25)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2、验证与巩固(1)验证教 学 例 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X10)X2=3X(10X2)(2)总结。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3)巩固。“练一练”第 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小学 数学 第八 册整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