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十八文言文比较阅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二十八文言文比较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二十八文言文比较阅读.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二十八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16 安 徽)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陶 渊 明 桃花源记(节 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 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 阳 修 醉翁亭记(节 选)14.解释下列
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赣 弊 开 朗 豁 然:(2)阡陌客海 交通:(3)等 如 外 人 悉:(4)泉香而酒冽 洌:(5)杂 然 而 前 际 者 陈:【解 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如 第(1)题中的豁然,不能理解为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是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第(2)题中的交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现在日常所说的交通,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答 案】(1)宽阔明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都。(4)清,清 澈。(5)摆开。(共5分,每 小 题1分)15.解释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解
3、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如下重点词要译出:第(1)句 中 的“平 旷”和“俨 然”;第(2)句 中 的“临”。【答 案】(1)(这里/桃花源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2)到溪水边捕鱼,溪水 深,鱼 儿 肥。(共4分,每小题2分)16.桃花源记选 段 已 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答 案】第一层: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第二层:渔人在桃花源中看到的美好景象。(共2分,意思对即可)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注意题目中要求的
4、是作者所表达的“社会理想“。【答 案】桃花源记: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醉翁亭记: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共4分,每 小 题2分,意思对即可)二、(2 0 1 6 浙江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 成 1 4-1 9 题。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囚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幸劝之仕,不应。呼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
5、。时亨箱 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目:“金华人多业儒,竽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姜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 春秋集义,文 曰 胡话全集,诗 曰 长山先生集。(选 自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胡翰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注释】籍:这里指征召。下同。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顺生:人名。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1 4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太 祖 即 罢
6、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1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幸劝之仕(有人,有 的)即 归(已 经)时本籍金华民为兵(正)学 习 兵(少)1 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1 7 .文 中“匚”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B (2分)A.于 B.以 C.而 D.乃1 8 .诗 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1 9 .胡 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译文】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
7、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 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
8、著作有 春秋集议,其 文有 胡仲子集,其诗有 长山先生集。【选诗赏析】示顺生: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解答】1 4 .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 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太 祖 即 罢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句意完整,结构清晰。句子断为: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1 5 .本题考
9、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有人劝他去做官。或:有人,有的;句意为:回到家乡。既:已经;句意为: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方:正;句意为:很少练习武艺。鲜:少。1 6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遗”,丢;“还”,回来。句意为: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 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及语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
10、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解答。句意应是:柳贯靠文章远近闻名。根据以下虚词的用法,选“以”最合适。故选:B o1 8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具体字词,理解作者情感,概括即可。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1 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即可。根 据
11、“我学如赘疣咒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诗句的含义可知: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答案:1 4 .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1 5 .有人,有的;已经;正;少。1 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 7 .B。1 8 .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1 9 .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点评】文言实词“方”的用法:四方型的,与“圆
12、”相对。石苍黑色,多平方,少 圆(登泰山记);正直的。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方圆,见 方(指面积)。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轩志);方向,方位,方面,地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方法,办法。客多方为之营求(聊斋志异黄英);方才,始。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规律,道理。可使有勇,且 知 方 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正,正在,正当。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一、(2016 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 成11-15题(15分)【甲】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13、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 环 口技)【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清 人 薛 福 成 观巴黎油画记)【注释】光绪十六年:公 元1890年。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生人:活人;亟(q i):屡次,不断地。11.解
14、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中风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多其一处也。()无 不 毕 用()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不能指基一端B凡有名春。C.往往留像于馆某一犬坐于前。(狼)念无与为乐春(记承天寺夜游)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属予作文以记本。(岳阳楼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2分)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1.夹杂说出相像(相似)12.D(A项 中“其”都是代词,译 为“其中”;B项 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 中“于”都是介词,译 为“在”1)项 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13.(1)(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14.C(A,I)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1 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6、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二、(2 0 1 6 福建福州)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 3 题。(1 5 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节 选 自 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17、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 自 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屋舍俨然()(2)回陌交通()(3)不独于其子()(4)货率其弃于地也()1 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而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尽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香如外人 事元大小,等以咨之C.矜、寡、孤、如、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如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1 1 .翻译下面句子。(4分)(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 2
18、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陶渊明在 桃花源诗中 有“桑竹垂余阴,菽稷 粮食作物 随时艺 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1 3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9 .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以为子憎恶1 0.B1 1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
19、快乐。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 3 .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 就 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译文】【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20、.刚开始洞里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奉养;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
21、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要及时地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人们憎恨在集体劳动中不肯尽全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五、(2 0 1 6 浙江宁波)【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 自 战国策齐策一)【乙】伏伽曰:臣闻什生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蜴帛三百匹。(选 自 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
23、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子姓:子孙,子孙辈。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帝:指唐高祖。(1)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C.不义无赖 及 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24、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 过 分 析 今 世 前 朝 希 望 唐 高 祖。(用原文语句回答)(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答案】(1)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2)D.(3)一 年 以 后(过了一年),即 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周、隋 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4)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5)“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
25、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乙】伏伽说:我听说人的天性相近,但后天养成的习惯却相差很远.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有选择择的任用.只要不讲仁义的无赖,以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戏狗玩马、沉迷声色歌舞之人,知可以用来愉悦耳目,跑跑腿,打打杂,至于让他们来补充官缺,是决不行的.我历观前代,子孙不孝,兄弟离间,没有一个不是身边的作乱的.愿陛下妙选贤才,作为皇太子的僚友.高祖很高兴,立即下诏说 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我唯独道德修养不够,不能让自己的性格符合天意,于是做事常深思尽全力,经常希望得到众人的辅佐,以改正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十八 文言文 比较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