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pdf
《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节课学生将要体验用 4 种物体来测量。跟手相比,物体是有固定长度的测量单位,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很接近。这节课要求从 4 种物体中选择 2 种来测量,学生就会发现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如同一个桌子的长度,它可能是 8 根小棍儿,也可能是 50 多个小立方体,这一测量结果就告诉学生,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单位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统一测量单位就特别重要。纵观整个单元,这节课的难度是最大的,原因有四个:一是测量所用物体要从 4 种物体中选 2 种物体,每个小组最少要用 2 种物体来测量;二是要量 3 个物体,即讲台
2、高度、桌面长度、活动手册长度,即每个小组最少要完成次测量;三是信息量大、数据量大,数据的比对、分析对学生来说很困难;四是边长为 1厘米小立方体测量起来,要花费很长时间,难度较大。根据以上原因,建议将测量物体的 4 中选 2,改成 3 中选 2(要保留小立方体和小棍儿),这会大大降低数据比对的量值,再将测量件物体改成件(所测量的对象要注意前后课的衔接,尽量保持单元的连贯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测量的准确度是在不断提高的,故建议保留活动手册长和桌面的长)。这节课中的亮点将出现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因此,第一步要利用班级记录表呈现每一个小组的数据。这里不要嫌繁琐只挑几个小组分享数据,一定要全班的数
3、据都进行分享,这不但是“大数据”的需要,更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劳动;第二步,要将学生测量的纸带贴到黑板上(还用上一节的思路,本节在测量桌面长度时,也用一条纸带比照桌面的长度),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组,便于学生观察。第三步,带领学生观察数据,发现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测出的结果是很接近的,再引导学生观察纸带,发现每一条记号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物体是有固定长度,测量单位不会像手那样变化,也不会有大有小,所以测得的数据很接近,比用手量准。在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是量桌子的长度,结果一样吗?原因是什么?将概念指向由于单位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第四步,带领学生观察,注意
4、学生所描述的“多一些”“多一点”“少一点”的等词汇,同时在纸带上把这些描述不清的部分涂上颜色,学生会发现用不同的物体量都会存在一部分“说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告诉学生这2 部分叫“误差”。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是误差部分多测量结果准确还是误差部分少更准?用哪一个物体量误差最小?通过这一环节将误差清晰可视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小立方体的优势,从而引出下一节课中用同一物体来测量,要选小立方体的理由。【学生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是密切相关的。1预测。“预测”这个词第二次出现,教师同样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预测,比如:先观察不同的测量工具有多长
5、,再观察代表桌子长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预测时,教师要强调仔细观察和比对。2合作。在这一单元的活动中,合作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的质量、默契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完成的质量。刚开始上科学课的学生即使有过一两次合作的经验,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实践“合作”。因此,教师不仅在活动前要给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在活动中也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都投入到活动中,及时对不恰当的分工提出意见,尤其要鼓励和帮助用小立方体测量的小组。强调分工合作,要坚持、要细致、要多次检查,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3数据分析。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分析数据的环节难免显得枯燥,更要鼓励学生勇敢、真实地分享数据,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不同物体来测量 2023 一年级 科学 上册 不同 物体 测量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