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pdf
《2023年《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125026 总学时:56 学时(讲课 56 学时)总学分:3.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任务及地位: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学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通过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学生对于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理解。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课堂讲授中除精讲劳动经济学有关基本理论之外,还应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
2、发展趋势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政策,使学生尽可能贴近现实地思考问题。四、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03 级、2004 级本科生。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4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为研究重心的劳动经济学的地位日益重要,发展愈来愈迅速。其内容也愈趋丰富,结构愈趋完善,研究方法愈趋成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难点:研究对象 第一节 经济学体系中的劳动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主题与经济学学科体系 二、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一、关于对一组制度局限进行必要的分析问题 二、关于对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及相关制度进行评价问题 1、经济效率理论 2、效率与平等交替理论 3、外在化效应理论 4、补偿理论 三、关于对劳动关系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分析的问题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 二、规范分析 复习思考题:1、评述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评价经济效率理论。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学时:8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劳动力的供给是由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决定的,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及由此决定的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量。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劳动力的行为,包括是否
4、参加工作、准备工作多长时间;寻找何种工作、在何地区寻找工作等方面。本章主要介绍第一类问题,即个人是怎样决定是否参加工作的,从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后一类问题涉及到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等广泛的问题,其中的部分内容将在后面介绍。重点:劳动力供给及其影响因素、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难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 一、基本概念 二、工作决策理论 三、工作决策的影响因素: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五、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六、市场劳动力供给弹性 第三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 一、家庭生产理论 二、
5、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 三、生命周期与劳动力供给 复习思考题:1、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2、画图说明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比有什么不同?4、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有什么特点?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学时:8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本章在讨论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企业短期、长期劳动力需求模型、市场劳动力需求模型、劳动力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重点: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企业及市场劳动力需求 难点:劳动力需求模型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二
6、、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1、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2、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4、非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三、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1、生产要素的替代理论 2、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第三节 市场劳动力需求 一、工资率变化对企业和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二、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 三、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 复习思考题:1、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到劳动力的需求?2、什么是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3、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短期劳
7、动力需求。4、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相比有什么不同?5、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学时:6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始终处于矛盾的运动状态。研究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形式和内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实现劳动力供给的个人收益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点:静态均衡、动态均衡 难点:消费者剩余、蛛网模型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三、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第二节 劳动力
8、市场的动态均衡 一、动态均衡的假设 二、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三、充分就业 第四节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 一、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二、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复习思考题:1、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是如何形成的?2、什么是蛛网模型?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 学时:6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生产者的重要成本之一。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劳动者激励和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本章主要讨论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重点:工资形式、工资差别 难点:工资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经济学 2023 劳动 经济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