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共同的家》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们共同的家》精品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行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要唤起中年级孩子对祖国的热爱,空洞的说教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活动版块:“民族知多少、“走进民族村”、“欣赏歌曲,升华情感”。整个过程寓教育于活动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唤醒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激发感情,从而实现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2、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在活动中激发
2、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3、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尝试、探究,形成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1 教师: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2 学生:课前对“中国之最”和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有所了解。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民族知多少 1、课前:唱大中国 2、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板书:祖国大),还学了刚才大家唱的这首歌大中国。这首歌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我们一起来读读。“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这句歌词中,“兄弟姐妹”是指谁?对,“兄弟姐妹”指的就是我国 56 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看,这就是我国 56 个民族在天安门
3、前的合影。(课件)3、认识 56 个民族。同学们,我们是哪个民族的?汉族在 56 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92%。其它 55 个民族人口都多,我们把人数较少的 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介绍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为畲族,多姓雷、兰)1+55=56(副板书)56 个民族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除了汉族以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民族?请大家打开书,倒数第一页,看“民族大家庭”彩图。我们做个游戏好吗?考考你的一分钟记忆。请同桌一起读读记记书上的少数民族名称,1 分钟后盖上书,看你一口气能说出几个,谁记得最多,谁就是冠军。(宣布冠军,颁发红旗)我国有 56 个民族
4、呀,一时还真记不完,老师找了一段顺口溜,有了这个顺口溜,就很容易记下 56 个民族了。这顺口溜是这样看的:大家看第一组“回侗满白”,“回”指的回族连起来就是“回侗满白”,“老师把这段顺口溜给大家,大家课后去读读背背把我们56 个民族记下来。4、认识 5 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国少数民族这么多(板书:民族多),分布又很广,在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我国设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下面请大家再打开书看刚才的彩页,看中间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布图,找找我国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找到了吗?第 2 个游戏开始,胡老师说自治区名称,大家迅速在地图上找到这个自治区的位置好吗?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指。师相机介绍:新疆维
5、吾尔自治区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人民,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宁夏地区有 100 多万。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擅长骑马、射箭,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指图总结)刚才的游戏让我们读了这张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东北地区,各民族人民幸福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活动二:走进民族村 一、导入。同学们,我国不但民族多,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呢。上次胡老师到云南旅游,正好赶上傣族的泼水节,还拍了一段录像呢,想不想看?解说:傣族人民认为水是吉祥的象征,能消灾去病,让人一生平安
6、,所以泼水节这天,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遇见,就一定要互相泼水。把祝福送给对方,谁身上越湿,谁就越幸运,好玩吗?二、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收集到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相机小结:饮食、服饰、民居、节日等,出示课件)三、“参观民俗风情馆”。过渡:看来,大家通过查资料,对少数民族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胡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民族村,想去吗?1、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民俗风情馆”请小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介绍吧!“游客”们要认真听,讲解员介绍完,展览区有个互动问答,答对了有奖哦!(五个小组分五个方面介绍,穿插互动问答)。小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真是多姿多彩,独特有趣。2、参加
7、“民族知识竞赛”(奖励:尝尝新疆葡萄干)3、参观“图片故事展览馆”师当讲解员,讲述三个民族团结故事:这位维吾尔族老妈妈阿尼帕,收养了 4 个民族 10 名孤儿,被评为新疆十大母亲;西南地区发生了特大旱灾,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羌族人民,2010 年4 月 14 日,青海省玉树县藏族自治州发生了 7.1 级地震,多少藏族人民无家可归。(语调上扬)天灾无情,各族同胞有情,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看,这是我们的祖国大家庭为四川灾区人民重建的新房子,相信在各族人民的帮助下,青海省玉树县人民也将很快重建家园!活动三:欣赏歌
8、曲,升华情感 过渡:民族团结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参观民族村的活动要结束了。一、现在记者来采访一下大家:你参观完民族村有什么感受?面对如此团结的五十六个民族,如此温暖的祖国大家庭,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说感言),补充板书:团结一家亲。二、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让我们放声一起唱爱我中华。三、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了解了关于祖国的一些知识,还有更多的知识,请大家课后自己做更多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都要记住,(指课题)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板画房子)教学反思:我这节课的设计力求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了教学
9、内容的生活化,自己觉得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活动贯穿整课:“一分钟记忆比赛”让学生识记了不少民族名称,“参观民俗风情馆”让学生了解了不少民俗风情,“我当小讲解员”的活动煅炼了学生搜集信息、当众大方表达的能力;“参观图片故事展览馆”让学生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激发了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竞赛、角色扮演各种活动轮番进行,最后齐唱 爱我中华,在热烈气氛中结束本课教学,凸显品生课生活化现场化的色彩,让学生四十分钟里都能集中注意力,学得较轻松。反思本课不足之处在于:本课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为了多展示资料有赶时间蜻蜓点水做的不够深刻的倾向。因为这节是参赛课,在设计上得到许多老师的真诚的帮助和
10、指导,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对我而言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执教完这一课,很高兴地看到了自己的突破与进步,使我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我们共同的家评析 今天,潘老师给我们执教了一堂精彩的我们共同的家,这地理类题材的教学,一直也是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的难点,但是今天潘老师为我们很好地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我觉得潘老师这堂课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两点。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生长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学生的生活极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堂课,潘老师很好的贯彻了这一课程理念,从课堂开始到课堂结束,我们都能看到潘老师时时关注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触发学生内心
11、感悟;创设多样情境,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体验和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与学生开展”对话”,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和挖掘,让其生成教材。课堂开始,老师让学生交流“你去过哪里?怎么去的?有什么感受?”这个话题看似简单,但深层次看,教师是想努力调动儿童在自身活动范围中获得的出远门的经验,并对此深化体验与反思,进而体验祖国的城市山川之多,虽然我们未能踏及之遍,但也能从而感受祖国的面积之大。再看,揭示祖国面积有 960 万平方千米之后,学生对这个数据显然是没有感性的认识的,那么如何使学
12、生能够获得具体的感知呢?老师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从离学生最近的恐龙园的面积感受起,再到常州,到江苏,到全国,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了 960 万平方千米的大致印象。还有说说汉族的风俗习惯,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汉族,这接近学生的生活。知识问答时配上相关的图片,也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堂课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他所学习的内容正是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得不亦乐乎。而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有的或已形成的经验知识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了强化、提
13、高。潘老师通过这样的方法,较好地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二、以学生活动为链接点 皮亚杰有句名言“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活动巧妙地引入课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重组,适当地拓展,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改一改活动。教材中本以“小作家歌颂家乡会”这一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算一算的活动,达到感受祖国疆土辽阔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从多少千米的数字中认知和体验“远”“大”。于是老师设计了将“算一算”的活动稍作修改,以学生每小时 5 千米的的速度,从祖国的东边走到西边,从南到北,各要多少时间呢?当得出结论,需要 2
14、100 小时,相当于 88 天的时候,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获得了真实的内心感受,有效地加深了对祖国南北、东西距离的认知。当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时,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和理解。创一创活动。潘老师的“数一数听课老师有多少”的这一个活动设计,学生们在亲身参与的体验活动中,学生深刻感受到,如果将全国人口数一遍需要 40 年时,13 亿人口这个数量就有了具体的长度、宽度,而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了。这样,爱祖国就不再是单纯的道德教育,而是发生在多种教育因素影响下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只有当课程中的知识与学生的体验溶化在一起时,才能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深
15、刻,才能使学生的精神境界不断攀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合理的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三、以情感的激发为归结点 非常可贵的是,老师在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活动体验感悟的交流。我们回顾课堂,当活动进行到将要结束时,老师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轻轻的一点,有效的融汇了学生个体的感悟,真正实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从而实现了德育的实效性。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一个,说明这是我们品德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在地理教材的教学中,知识性比较多,但可喜的是潘老师没有忘记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熏陶与培养,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感受到祖国面积大,人口多,民族多样化,更为这样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德育的实效性是我们品德课程的追求。无论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还是以活动为形式,或是其他各种方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的目标,一致指向的是德育的实效性,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