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精品讲义范文.pdf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精品讲义范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精品讲义范文.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 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
2、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教学重点 教学课时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
3、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二、自主感悟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 小院子里1 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 他那副大眼镜7 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 忘记不了11 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 结束 2
4、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三、互动交流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
5、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
6、的递进。四、阅读导引 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五、学法梳理 1、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做好记录,在书上做好批注。(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问题)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学
7、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后明确,并在书上做好批注进行点评。(解决第 1、第 2 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通过外貌、语言描写来理解人物。同时抓住韩麦尔先生的语言作为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借助比较、联想、体验,对语言隐含的意义作更有深度的把握。解决第 3 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举止、表情描写来理解人物)(只要学生找到,能说出理由即可)小结:韩麦尔先生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的。第二课时 阅读小说,可以像阅读*一样,先从情节入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结构层次,然后再做细致的(
8、人物形象及语言等)的揣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通过研读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一、交流反思 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 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 三、漫谈阅读感受。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四、整理归纳: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4.小说中小
9、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二、合作探究#“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一部分内容与*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
10、,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 督学来校视察 或 发奖的日子 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 最后一课 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我的最
11、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三、质疑释疑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它能充分地体现被占领区人们的爱国精神。可是有人说,在和平生活的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四、体验反思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12、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五、学法梳理 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六、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要求:快速阅读,最少两遍。查出不会读的任何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将你不懂的任何问题记录在笔记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记下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想。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2】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一课 2023 年级 语文 下册 最后 精品 讲义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