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巴达尔胡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短文两篇 设计者 设计时间:2021.2.8 单 位 执 教 授课班级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陋室铭 学时 1 学时 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直译或意译;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并提出质疑。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陋室铭编排于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16 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精美简约,隽永畅达,立意鲜明,富于情趣。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一间陋室的描
2、绘和赞美,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从而寄寓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文文字较为浅易,适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材这样编排也意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习惯,并在反复的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能从简短的字里行间中获得精神的力量予以自励。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文本,并完成当堂诵读。2、对文本主旨的探究。3、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感知。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内涵。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我近半年年时间的语文素养熏陶下,有了一定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文字较为浅显的文言文能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粗略理解。因此,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
3、情况依然采取了文言诵读疏通法,以课前预习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疏通文意。2、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课前下发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朗读文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课文的注解自行疏通每句话的意思。学习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快乐共享)的方式完成。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同学们
4、,今年央视一套推出一档相当火爆的栏目,那就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期中有一期的开场白,非常贴切今天上课的内容。先卖一个关子,一起来看一段短视频。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课第一篇短文陋室铭。视频导入,激趣引读 学程一:解题 1、齐读: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
5、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优美,像本文,尽管只 9 句 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用红笔勾画出来。认识什么叫“铭”学程二、读准字词划分节奏 1、读准字音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一遍,帮助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吾(w)德馨()苔()痕 鸿儒()调素琴(ti o)案牍()2、注意押韵 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本文韵脚词:名 ing,灵 ing,馨 in,青 ing,丁 ing,经
6、ing,形 ing,亭 ing 3、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读准字音,注意押韵,读出节奏。进行的有规律停顿。请一位同学明确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4、当然,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这些,还要根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速、重音等。同桌互读,倾听并纠正。全班齐声朗读,感
7、受铭文的特点。学程三: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同学们尝试翻译了全文;翻译中,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许还有疑惑和盲点,现在,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四项任务:(1)在小组中,朗读自己的译文给同伴听,在相互对照中,取长补短,纠正补充,完善自己的译文;(2)在组内寻求帮助,尝试解决你在翻译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3)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4)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他完善后的译文。注释(1)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2)灵(l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3)斯是陋室(lu sh):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4)惟吾德馨(xn):只
8、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6)鸿儒(hng r):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引导学生翻译文本 (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8)调(ti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1)之:语气助词,的。用在主谓间,
9、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13)案牍(d):(官府的)公文,文书。(14)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5)南阳诸葛亮: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16)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17)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18)陋室:简陋的屋子。2.你还有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吗?(随机点拨)3.齐
10、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学程四:再读,理解本文主旨 阅文入情,一起走进刘禹锡的心灵世界。主问题 1 译完全文后,同学们对陋室的总体印象怎样呢?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1.陋室不陋。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在这 8 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明确:德馨 并板书在“不陋”之后的括号中。主问题 2 从哪几个方面分别写陋室的?(主要是把陋室环境、主人交往、日常生活这几个方面讲出来)1.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2.社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高雅)3.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儒雅)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
11、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主问题 3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明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作者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比自己,不正是表明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吗?他没有隐居,他也并不消极,他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主问题 4 表明自己的志向,作者却并不直白地表述,而是以“陋室”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明确:托物言志 引导学生
12、升华感悟 学程五:探究、共享 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和水呢,再读文章开头,是否豁然开朗?(听学生阐述,及时点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 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作者以类比立论,概括全文主旨,也表现了自己的一番豪情。织、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各种不同的选择,是选择问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当刘禹锡面对生活只留给他一间陋室的时候,他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选择了秉持本色,做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君子。(老师随即点拨)总结归纳 作业布置 1
13、、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2、查找刘禹锡的诗,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下来并背诵;3、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 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其中 1 必做;2、3 任选一题)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幽 雅 陋室 人儒 雅 不陋(德馨)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梳理归纳 教学反思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爱莲说 学时 1 学时 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
14、背诵;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直译或意译;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并提出质疑。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据查资料得知这篇课文是原来的人教版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把它编排在七年级下册。这变化说明这篇文章难度不大,学生易懂。但是,这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步阶段,方法不当反而适得其反,不当的方法会磨灭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朗读训练,注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展示,注重学思相结合,注重读译悟写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15、,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倨追求。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我近半年年时间的语文素养熏陶下,有了一定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文字较为浅显的文言文能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粗略理解。因此,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然采取了文言诵读疏通法,以课前预习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把握重点字词句的重点含义。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学习莲花高洁品质,理解文章主旨。学生课前需要
16、做的准备工作 课前下发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朗读文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课文的注解自行疏通每句话的意思。学习策略 自学互助、展示互导、质疑互究、检测互评、总结提升。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幻灯片 2)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语言创设情景,引导学习思路 学程一:解题 师: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第十七 短文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