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
《2023年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 1 知识点 1、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位移和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
2、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3、速度: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4、加速度(矢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公式:0tvvvatt(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5、运动的图线:位移一时间图像(s t 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 一 t 图)st: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表示物
3、体静止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tl时刻物体位移为 s1 v一t: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t1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 Ot1时间内的位移)图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横轴上方是正位移,在横轴下方是负位移 6、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位移公式:221gth,速度公式:vt=gt,vt2=2gh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0tvvat,位移公式:2012sv tat 非
4、常重要的公式:2202tvvas平均速度:02tvvv(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位移:02tvvst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tvvvv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中间位置的速度:220/22tsvvv中间时刻速度:0/22ttvvvv 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有一个公式svt(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可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 0)。8、逐差法:s=aT2 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
5、差为一个定值2aT 如果有 6 组数据,则4561232()()(3)ssssssaT 如果有 4 组数据,则34122()()(2)ssssaT 9、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 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是一种精确地表示方法,能显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是
6、一种简略方法,只大致表示出力的方向。(课本57 页)10、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K由弹簧的材料决定)11、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产生的条
7、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注意: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滑动摩擦力:NFf=一定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才能用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
8、以及正压力 FN无关.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实际上稍大于滑动摩擦力)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如匀速圆周运动)b、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
9、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大小千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N来算,一般可通过受力分析得到。12、力的合成:若1F和2F在同一条直线上:1F、2F同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的方向一 致 1F、2F反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10、1F、2F互成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 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COSFFFFF2122212-+=(为 F1、F2的夹角)合力范围:1212FFFFF ,合力可能大于分力,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分力相等,12FF且=120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12FF=F,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大于 120,合力小于分力;当小于 120,合力大于分力。13、共点力平衡: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动
11、态平衡分析:就是平衡的一个扩展,通过受力分析得到平衡。然后改变条件,问什么力怎么变。(1)作图法: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受到三个力平衡情况,通过受力分析,三个力平衡可以得到一个矢量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及变化量。进行分析就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小方向都确定),另外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问随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其他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2)计算法:同样是受力分析,假设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本身就有角度)。把几个力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一般就是重力),改变之后,角度变化引起那几个力的变化。14、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2、。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原则:一重,二弹,三摩擦(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3)正交分解,列方程。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
13、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关于整体法、隔离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的时候,用整体法很方便。总结:1、运动学一定要画草图,并把已知量标上去。力学受力分析,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分析错了,就基本没戏了。一般可以自己在旁边另外画一个草
14、图分析,没必要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上反而有时候不好表示。把所有的力的箭尾都画在重心,否则自己会混淆,画完之后标上符号比如 G、F。2、不管是运动学还是力学,列方程时,一定要列表达式,不要列一堆的数值方程。同时如果有几个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区分开来。比如:v1、v2、a1、a2、F1、F2等等。不要都用 v、a、F。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就是围绕一个加速度展开的,具体是分析力求得加速度,用到运动;或通过运动得到加速度,分析力。15、16、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 a(或分加速度);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 a(或分加速度)17、力学单位制: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必修一实验总结
15、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 上。(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 相连。(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46 V。)(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5)整理实验器材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达式:F合=ma 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 1kg 的物体产
16、生 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 1N 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等于物体的初位置
17、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 4V6V,频率为 50Hz,周期是 0.02S。(2)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4)选取纸带时,应选前两个点间距约为 2mm 的纸带。(由公式 S=1/2gt2算得)(5)一般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0.1s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18、则 二、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若相同,则 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
19、O,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七、注意事项: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 4细绳套应
20、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保持m 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测出加速度,用图像法研究与关系 保持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 测出加速度,用图像法研究与m 关系 2、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必修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全面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