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 http: / /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用该字组成一个成语。 诲二人奕(_ ) (_ ) 2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3解释加点的字。 通国之善奕者也(_ ) 惟奕秋之为听(_ ) 思援弓缴而射之(_ ) 非然也。(_ ) 4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_。 5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6条件差不多的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习,学习成绩可能不同。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你受到怎样的启示?21教育网 (1)“_” (2)启示:_ 阅读古文。 杨生畜一犬,甚怜之。一日,生夜行,堕 ( http: / / )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注释】怜:喜爱 出:使出来 走:跑 7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若不与我
3、(_ )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遂应之中的“之”指(_ ) A犬 B行人 C杨生 D到、往 8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遂 应 之 9这是一只怎样的狗?请说说你的理由。 _。 10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甚怜之”?(用原句回答) _。 11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 12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_。 认真读下面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4、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13请用“/”划出一处朗读停顿,并写出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应该读出( )语气。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为:_ 敦为汝多知乎!为:_ 15两个小孩儿辩论一天中太阳的大小变化,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两个_的小孩儿。 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蛇添足 楚有祠(c)者,赐其舍人卮(z ( http: / / )h)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危,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5、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 ( http: / / )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相谓:互相商议。子:对人的尊称。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和句的意思,并用“/”为第句断句。 数人饮之不足 足:_画蛇添足 足:_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www.21-cn- 17画蛇添足一文的主旨是在暗示我们做事不可( ) A性情急躁 B粗心大意 C手忙脚乱 D自作聪明 18“画蛇添足”一词后来比喻( ) A锦上添花 B雪中送炭 C操之过急 D多事无益 附加题:小古文阅读 荀(xn)巨伯探友
6、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 ( http: / / )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jn)尽空,汝(r)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荀巨伯:颖川(今属河南)人,处东汉 ( http: / / )桓帝之时。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宁:宁可,情愿。国:指地方。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19古汉语中“委”有以下解释,画“ ”线句中“委”的含义
7、是( ) A抛弃,离弃 B颓丧,不振作 C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D弯曲,曲折 2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值胡贼攻郡(碰上)( ) (2)败义以求生(失败)( ) (3)贼既至(既然)( ) (4)一郡并获全(保全)( ) 21先给以下句子划分一下停顿,在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_。 22你觉得荀巨伯是个怎样的人? _。 附加题: 小古文阅读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 ( http: / / )子式而听
8、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_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式:同“轼”,古代车厢前 ( http: / / )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扶着横木。壹(y)似:好像是。壹,的确。舅: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父亲(即公公)的称呼。何为:即“为何”,为什么。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壹似重有忧者(重叠、连续) B昔者吾舅死于虎(以前,过去) C何为不去也(离开) D小子识之(认识) 24下列对
9、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人在泰山山顶为她死去的儿子哭泣 B妇人的亲人是被老虎咬死的 C孔子亲自下车去了解妇人哭泣的原因 D妇人不肯离去,是因为不舍得葬在这里的亲人 25下列句子你能正确停顿吗?请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线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_ (2)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_ 26联系文章内容,你怎么理解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 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 ( http: / / )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10、注释:鲁:鲁国。执:拿。计无所出:想 ( http: / / )不出办法。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才智超人的人。但:只是。若:像。 此:这样。不亦乎:不是吗。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愚:愚蠢。 27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初竖执之。 _ (2)遂依而截之。_ 28结合注释和阅读经验,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 29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下列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_) A疑惑,询问。 B嘲笑,疑问。业 C自作聪明,反问。 30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则笑话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思维要灵活。(_ ) (2)文
11、中的“老父“不仅聪明,而且助人为乐。(_ ) (3)“世之愚,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_) 3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执竿入城”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 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 ( http: / / ),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千水中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并:连同。去热:清热去火。坐:因为,由于强(qing):勉强。 3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线句的意思。 _。 33“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
12、,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就是( ) A头头是道 B强词夺理 C有理有据 D铿错有力 34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提前了解,不然很容易闲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到北方生长在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我们应该鼓励而不是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我们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3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 参考答案: 1 hu 诲人不倦 ( http: / / ) 2使奕秋诲二人奕 3 擅长 只 拉 引,这样 4只听奕秋的教诲。
13、5设问 6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学习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解析】11.本题考查汉字注音。 诲,hu,1.教导。2.诱导;诱使。 可以组成的成语有:诲人不倦、冶容诲淫、麈尾之诲。 2本题考查句子朗读的节奏。 “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故可划分为:使奕秋诲二人奕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通国之善奕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善:擅长、善于。 “惟奕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只。 “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拉。 “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
14、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只听弈秋的教导。 5本题考查修辞判断。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有问有答,可知是设问。【版权所有:21教育】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与题干意思一致。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1cnjycom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 ( http: / / )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
15、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7 C B 8 ( http: / /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遂应之 9这是一只聪明、忠心的狗。聪明:杨生掉井中彻夜狂吠,吸引人注意。为救杨生愿意跟随路 回家。忠心:从路 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10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11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它会自行返回家中,于是先答应了行人的要求。 12动物亦有灵性,不要小看它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解析】7此题考查词语解释。 (1)若不与我,意思是:如果不把它给我。这里的“与”是“给”的意思,故选C。 (2)“遂应之 ”
16、意思是:于是便答应了路人。句子中的“之”指路人,行人。故选B。 8此题考查给句子断句。 简要地说,断句的方法是: ( http: / / )整体把握语段含意;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意思是 ( http: / / ):狗伸着脖子往井中看杨生,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便答应了路人。根据意思,断句应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 9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杨生之犬创作东晋,是一篇选编 ( http: / / )自搜神后记的文言文。作者是陶潜。意思是: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一
17、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地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根据这个故事中“生掉井中彻 ( http: / / )夜狂吠,吸引人注意”,“为救杨生愿意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
18、生身边”等情节可知这是一只这是一只聪明、忠心的狗。 10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杨生养了一条狗, ( http: / / )特别喜欢它,杨生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他宁愿自己继续呆在井中也不愿意将狗送给路人,只有当狗自己愿意时,才答应了路人的要求。因此,杨生对狗“甚怜之”,可以从句子: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看出。 1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 ( http: / / )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意思是: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
19、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可知,杨生之所以答应行人要求是因为:狗看向井中,表示它可以自己回家,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先答应了行人的要求。 12此题考查文章主旨。 杨生之犬中的狗懂得用叫声吸引人来救他,说明了这条狗聪明,机敏。而且忠诚,对杨生不离不弃,通人性。动物都很有灵性,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点睛】参考译文:杨生养了一 ( http: / / )条狗,特别喜欢它。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期末 文言文 阅读 检测 答案
限制150内